<p class="ql-block">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离开故乡已经五十多年了,时至暮年常常思想起故乡和故乡的那些道路,既熟悉又陌生,既感到亲切又似乎有了些许疏远。</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深秋我跟随爷爷从北京来到了农村,沿着这条坑洼不平的土路进入了滏阳河畔一个小村庄英家庄村,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农村生活之路。</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道路环绕村庄四周,分布于田间地头,村与村相通,路与路相连,四通八达,晴天皆是土,雨天尽是泥,村民们世世代代行走在这些坎坷不平的道路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道路多是自然形成的,正如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p> <p class="ql-block"> 初到农村时对村里的道路充满着陌生和好奇,不敢轻易离开大人到村外的远处去玩只是在村边路旁转转看看,那时对路边的一花一草一技一叶都感到格外的新鲜,那时只觉得农村很大道路很长。上小学以后走的最多的是去学校的那条道路,从家门口到学校几百米的距离每天往返四趟,风雨不阻,这条道路是我人生的启蒙之路,一直走了整整四年,从六岁走到十岁直到升入河沿高级小学。</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春天因家庭生活困难我从河沿高小辍学回家,为了度过那漫长的饥荒年奶奶让我每天在村子周边的路旁地头河边挖野菜拾柴禾,几年间走遍了村子里的每一条田间小路河塘沟渠,经历了人生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光,也锻炼我了的意志,成长了我的身体,生活的磨砺让我意识到了人生之路注定是遥远而充满艰难与险阻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十四岁我便参加了生产队里的各种劳动,每天早上伴随着出工的钟声同大人们一道迎着朝阳到地里去干活,傍晚踏着夕阳收工回家,一年四季风风雨雨寒来暑往,村里的田间小路不知走了多少遍,每条小路都曾留下过我年轻的足迹,是故乡的路引导着我从幼稚走向了成熟。</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冬天我沿着村里那条通往县城的土路走出村庄离开了故乡走向远方参军去了部队,从此便离开了生活十四年的英家庄村,离开了养育我长大成人的老奶奶和村里的众乡亲,离开了故乡那条条熟悉的乡间土路,我的心中充满着无限的留恋与不舍,在部队服役十八载乃至转业回到衡水市的几十年中家乡的街巷道路一直魂牵梦绕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花甲之年过后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闲暇时间多了,思乡之情逾加浓厚了起来,于是便经常抽空回老家走一走看一看,探望一下家乡的亲朋好友和儿时的小伙伴。每每行走在故乡的道路上总是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离开故乡时是懵懂青少年,归来时却巳成了白发老翁,如今踏上故乡肥沃的黑土地情不自禁的驻足观望,嗅着泥土的芳香味道,看着当年曾经玩耍劳作过的地方,这里的一沟一壑一草一木都觉得那么可爱可亲。走在村中的大街小巷里,听着那淳朴的乡音,与一些儿时的老伙伴老同学们攀谈起来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谈论起共同经历的童年往事令人回味无穷,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的真实含义。</p> <p class="ql-block"> 随着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故乡的道路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先是村里的几条街道铺上了红砖,村外的主路铺上了石渣,而后村里街道又改修成为水泥板路,极大的方便了村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了村里以往脏乱的局面,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经过村民们与村干部的努力争取今年的初冬政府投资修好了村里通往中湖大道的那段一公里长的"卡脖子路",畅通了这条去往市区的主干道,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众乡亲走在这条宽敞的柏油路上纷纷拍手称赞,人们再也不为外出行走而发愁了,乡亲们终于踏上了全面奔小康的幸福之路。</p> <p class="ql-block"> 故乡的路是乡愁,是追忆,更是一种眷恋。故乡的一条条道路,一片片树林,静静的小河溪流,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田园五彩画卷,深深的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悠悠思乡情在我心底永驻……</p><p class="ql-block"> 愿我的故乡建设的越来越美好,脚下道路越走越顺畅,愿故乡的人民生活永远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燕赵老兵</p><p class="ql-block"> 2022.1.1 于名苑</p><p class="ql-block"> (注:部分照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