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大钞 (小说之二)

邹顺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旺这娃儿自幼生长在川西一个边远的农村,和他父母一样,操一口地道的成都话,来北京后,不管大人小孩都叫他“川娃儿”。</p><p class="ql-block"> “川娃儿”7岁以前,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他都很少穿鞋,能在冰天雪地里打赤脚板儿。</p><p class="ql-block"> 他从小放过牛,上山砍过柴火,很早就和大人一样能夠洗衣、做饭。</p><p class="ql-block"> 那是因为父母去北京打工后,留守在家里的婆婆年纪越来越大,行动一天不如一天。与其说,是婆婆在“招呼”他,不如说是他在“招呼”婆婆。</p><p class="ql-block"> 他们二个人的生活来源,全靠进城后的父母不定期地寄钱回来养活他俩。</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一对农民夫妻为何不守在家里种田,而要千里迢迢跑到北京来打工呢?这就说来话长了。</p><p class="ql-block">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培养来旺。这个娃儿不仅秉承了父母朴实、憨厚的农民本性,而且特别精灵,尤其是记性过人。</p><p class="ql-block"> 在他还在别人上幼儿园的年纪时,他就能跟随他妈去集市上卖菜。妈妈有时候算不过来账还要问身边的崽崽儿:“二斤江 豇豆儿、三斤茄子是好多钱?”</p><p class="ql-block"> 他能一口气答出:“6块1”。</p><p class="ql-block"> 他的算术这么好也是阴差阳错。有一回他爸爸出去检渣货,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张塗得乱七八糟的“乘法表”。他爸见他那么聪明,就要他天天背。那晓得不出三天,他就把那张乘法表背得滚瓜烂熟。而且屁股底下夾根儿竹棒棒围着门口的院子转(骑竹马):</p><p class="ql-block"> “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九九八十一。”</p><p class="ql-block"> 后来村儿里邻家幺婶儿说:“你们家祖上积了德,风水好,才有了来旺。你们不要把他糟踏了,这娃儿长大了准能成龙成凤。”</p><p class="ql-block"> 幺婶在当地是个有名的“大神”,她的话,让这家人牢记在心,从此,他们家就“不吃不喝”、勤扒苦挣、拼死拼活地要来培养他。</p><p class="ql-block">  最让来旺刻骨銘的是三年前那场汶川大地震。他和婆婆在瓦砾下被埋了二天一夜,如果不是婆婆用身子盖住了他,他早就和她一样不在人世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整个家全被毁了,他父母才把他接到京城,干脆让他在“望京”附近的一所高中去念了书。</p><p class="ql-block">  那晓得婆婆为他送了命,父母为他常年不能回家,多年来,全家三个大人省吃俭用,拼死拼活,实指望自己家的娃儿能夠“鲤鱼跳龙门”,从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来。</p><p class="ql-block"> 可是这个“不争气”的娃儿却总是不以为然。他在全班、甚至整个望京地区学习成绩那么好,却总 是想出去“挑散扁担”,(打工)希望能早点帮助父母为家里挣点钱来养家糊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