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五十载 共忆同学情 一一益都四中四级同学相识五十载回忆

豆豆姥爷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冬日的暖阳,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2021年在成功和收获的喜悦中渐渐远去,2022年在期待和憧憬中如约而至。恭送金牛旧岁去,祝语千万迎玉虎,在这里,我首先祝福益都四中四级的全体同学们新年快乐,吉祥如意,万事安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想起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桩桩一幕幕依旧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让人激动不已。1972年1月,我带着人们的信任和期望,和大家聚首益都四中,开始了我的高中学习生活,开始了彼此的缘分。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和同学们相识已整整50个年头。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的沉沉浮浮,才越发觉得学生时代的生活就如同一杯陈年佳酿,悠远绵长。我们从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变成了两鬓如霜的老汉老太,也都步入为人爷爷奶奶的古稀之年,但是我们的浓浓同学情没有变,至真至纯的同窗谊没有变,我们热情洋溢的心没有变。同学之间的友谊如同一首饱含深情的歌,一段割舍不掉的情,一份躲不开缘,越久越纯正,越久越珍贵,越久越甘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相聚益都四中的校园生活,我们是多么快乐呀!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娇娇者,更是一个幸运者。我们村共有13名初中同学,在初中即将毕业时,我们村分到了3个升入高中的名额(这是高中扩招后,分配给我们村最多的一次)。面对升入高中的压力,我们初中的王校长,多次来到我们班级,认真做好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工作,要求我们面对现实,做到一颗红心“一手”准备,毕竟高中名额有限,我们绝大多数同学要时刻准备着毕业后回乡种田当农民,积极参加农村的经济建设。毕业后,很可惜我与升入高中无缘(当时的升学条件是,大队推荐,学校接受,贫下中农优先)。失望之余也欣然接受,并按照当时的政策要求,积极地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中去。记得就在高中快要开学的前几天,天阴沉沉的,北风呼呼地吹着,我正和社员们一起为明年的春播平整地面,正干得热火朝天时,生产队长叫我去大队部一趟。到了之后,支部书记拿出一份盖有公社革委会和人武部公章的高中入学通知书递给我,并恭喜我成功升入益都四中高中。到现在我都忘不了那鲜红的印章是多么的耀眼!当时高兴得我好几天都合不上眼,不敢相信这样的幸运会发生在我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在我入学前的这一年,也正是我国快速发展,鼓舞人心的一年。我国的卫星上天,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第五套广播体操的发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成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使命。我的体育成绩在我们公社是比较突出的,在县城内也是挂名次的。益都四中体育教师陈述儒老师,看到了我体育方面的闪光点,以我体育成绩比较突出为由,大力推荐我升高中。并为我东奔西跑,各种奔波,最终凭着陈老师坚定和执着地极力推荐,为我争取到了一个升入高中的名额,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高中的校园生活,开始了我们五十年的缘分。所以说,我是很幸运的,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那些为我付出的老师和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我们的校园生活,有许多记忆已渐渐的模糊,可老师恩,同学情,都难以忘记。当年老师的孜孜教诲,当年同窗学习的美好时光,一桩桩,一幕幕,在50年后的今天依然那么记忆犹新,依然那么让人激动,依然那么让人深深怀念。师生一场,同学三载,缘分一生。我相信,无论我们相隔多远,相离多久,同学之谊,都会让我们回味无穷,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后,我们都踏上了追梦的道路。有的同学跨入了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有的同学参加了工作,踏上了人生旅途的征程;有的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有的经商创业发家致富;有的留在了农村开创未来……从此见面的机会非常少,即使见面也都是匆匆相聚,匆匆分别。岁月如歌,时光流逝,转眼间已经走过了五十个春秋,我们四级的全体同学们虽然见面少了,但同学们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至今没有忘记。</p><p class="ql-block"> 这5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是我们人人都有一部掌上电脑科技,通过手机微信这个平台,建立了同学群,足不出户就能知道我们同学们方方面面的信息,原来很少联系的同学,现在都变得更加紧密了,经常在同学群内聊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都要步入古稀之年,智能手机也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必备设备,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还充实了我们闲暇的娱乐时光。五十年的思念和盼望,汇成了现在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在新年来临之际,我把同学们日常发到群里的照片,集中收集在一起,再以图文的形式返回到咱们群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快乐,尽情地谈笑风生,惬意地轻歌曼舞,让我们畅叙友情,再次重温当年的风采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赵荣贵同志在同学联谊会上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张照片倍感亲切!仿佛一切就在昨天,我们还是年少时的青春模样,充满了羞涩和稚气的脸庞,却是那样的让人怀念。照片中间的是我,当时我在城里伙巷联中(现在的青州市实验小学)任代课教师,左边的是我们村的团支部书记张家亮同学,右边的是朱家村团支部书记赵天阶同学。这是我们在益都县城人民影院前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应该是1975年2月的一天,那天特别冷,完全没有已经立春的感觉。益都县共青团在城里人民影院召开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获知二位同学在城里人民影院参加共青团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我心里特别高兴,心想老同学又可以见面了。于是我带着相机,和二位同学相约午饭后的闲暇时刻,并在广场前留下了这美好的瞬间。合影后,天阶同学拿出一份会议文件,以严肃的口气向我传达指示:要求我立即将文件转交到他村团支部副书记手中,并再三叮嘱明天一早务必让村民们在黑板报上见到县团会议的精神内容。我二话不说,收好文件立马启程,经过几十里的颠簸赶路,终于不负所托,在天黑时抵达他们村,将会议文件转交给村团支部副书记,圆满完成了任务。二月的风,仍是那样的刺骨,可是想到村民们明天一早能在第一时间学习到会议精神,我的心又是暖暖的,那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喜悦,更是一种不负所托被信任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可以说是电影的黄金时代。益都电影院成为那个年代风靡一时的圣地。在益都人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益都老一辈的心里,能够看场电影是当时最时髦的事情,也是当时男女老少最普遍的娱乐方式。记得那时候,益都县城里人民影院,有着多功能的用途,不仅能看电影看戏剧,还是我们县三、四级干部会议,代表会议,劳模会议,传达文件会议的一个中心大会场。人民影院对面的广场,利用率也非常高,十天半月一次的大型集会是常有的事,常常被看作为一个县城的地标,也是我们县城开展各项大型活动的核心地带。小时候每当从乡下到县城游玩时,城里广场是必须到此一游的地方,要是不去一趟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在我的印象里,城里广场是挺大挺大的,非常雄伟壮观,如同北京天安门广场一样,人山人海,一望无际,热闹非凡。有时来广场游玩,幸运的话,还能买到张电影票(好多电影也是一票难求的),在人民影院看场电影呢!</p><p class="ql-block">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影院和人民广场的功能逐年减少,现在人民影院已改为城里的金天地大药房,人民广场改为城里的偶园集贸市场。昔日的人民影院楼房,在周围新建楼房的衬托下,显的是那么的矮小了!可是在我们的心中,人民影院和人民广场仍然是我们永远的青春和不变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赵天阶同学在潍坊晚报发表的文章《永远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赵天阶同学在青州文学杂志发表的文章《又爱又恨小闹钟》</p> <p class="ql-block">杨美莲同学在全民K歌网络平台上演唱的歌曲《粉红色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杨美莲同学在全民K歌网络平台上演唱的歌曲《往事只能回味》</p> <p class="ql-block">审阅:袁福忠</p><p class="ql-block">图文:由四级同学提供</p><p class="ql-block">制作:徐洪村</p><p class="ql-block">日期:2022.1.1</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