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桔灯点亮童心,阅读陪伴成长!</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二年级的王亚丽老师。首先,向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长朋友们说声:元旦快乐!新年新开始,就让我们在2022年的第一天与阅读美好相遇!</p><p class="ql-block"> 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本我一读再读的书——《女儿的故事》,它由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所著。这本书呀,不仅适合你自己读,还适合你的爸爸和妈妈读,更适合你和爸爸妈妈全家一起读!这是为什么?带着好奇心快跟我一起走进它吧!</p> 认识作者 <p class="ql-block"> 梅子涵,1949年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作为儿童文学家,他为儿童写了几十部书集,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作为儿童文学的研究者,他写作、主编了多部理论著作,如《"快乐阅读,快乐成长"》《儿童小说叙事式论》等。</p><p class="ql-block"> 他认为,儿童文学一定是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幽默感作为基本的存在条件的,这是儿童文学的两个"翅膀",儿童文学因此才可以高高地飞翔。儿童文学作家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是否真正看得清楚、真正了解他们,这一点对于儿童文学创作非常重要。因此,在作品创作的时候,梅子涵强调孩子天真快乐的生活本身,而不附加很多成人的东西。他的故事永远追随着孩子们的真实生活。</p> 内容速递 <p class="ql-block"> 《女儿的故事》是梅子涵写给女儿梅思繁的,书写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故事,风格幽默、亲切感人。作品记录了女儿一路的成长经历,以及父母一路相随的欣喜、艰辛和无奈,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十分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p> 片段欣赏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女儿问我:“爸爸,如果我没有考取重点中学,你会怎样?”我说:“你说呢?”</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她妈妈说了:“你要是没有考取重点中学,你爸爸就发神经病了。”</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说:“你才发神经病。”她妈妈说:“你发哦。”我说;“你自己发。”</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女儿说:"你们两个肯定一起发。”</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她妈妈说:“给你吃一个耳光!"</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说:“我们两个一起发,你就开心了哦!"女儿笑起来。</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说:“你就幸福生活万年长了哦!”“你就可以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了。“你就可以天天看文艺演出了,一个唱歌,一个跳舞。</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妈妈也笑起来,说:“你讲话老十三点的哦!”妈妈当然是指她妈妈,而不是指我妈妈。</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女儿说:“我的意思不是指精神病医院的那种发神经而是指哇啦哇啦乱叫,把我打一顿,把我赶出去。”</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说:“哇啦哇啦乱叫嘛肯定是要哇啦哇啦乱叫的,我总不见得哇啦哇啦放声歌唱吧,载歌载舞,纵情欢呼,啊,梅思繁没有考取重点中学哦!喂,你知道吗,梅思繁没有考取重点中学哎!Hello,同志们啊,我女儿没有考取重点中学哎!"</i></p> 微课导读 拓展阅读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你是否会想,书中的小女孩儿梅思繁后来怎么样了?二十年后,《女儿的故事》中那个数学学不好的小女孩儿梅思繁已是亭亭玉立,她也写出了一本书《爸爸的故事》,重新和继续讲述了他们父女之间的成长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深沉爱意。</p><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意思的事?爸爸为女儿写了一本《女儿的故事》,女儿长大后也为爸爸写了一本《爸爸的故事》。这两本书适合放在一块比较读,从父亲的视角和从女儿的视角有什么不同,相信你去读了,自然会有收获!</p> 结语 <p class="ql-block"> 桔灯点亮童心,阅读陪伴成长,最后祝愿所有的小朋友们在阅读中遇见美好,读有所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