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返岭游 摄影 于立京

于立京

<h1> 崂山返岭社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北邻雕龙嘴社区, 南与泉心河之隔的长岭社区为邻,西边是崂山游览区之一的华严游览区。2021年12月30日,一行多人前往崂山,着重游览了离华严寺很近的寂光洞,顺路也看了些石刻景点及社区周边的山海风光。</h1> <h1> 到达返岭社区后,路边可见一“砥柱石”,高近10米。“山海奇观”四个字苍劲有力,字大逾丈,在崂山古代诸多刻石中字体最大。书写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重臣,曾三度任山东巡抚的蒙古族官员惠龄,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阅兵海上而游览崂山时所题写。<br> 惠龄是清代蒙古正白旗人,乾隆时历任工部和户部侍郎、湖北和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还曾会同福康安远征廓尔喀及西藏,因作为十五功臣之一还被绘像于紫光阁。<div><br></div><div> 高峰 摄</div></h1> 华严古道<div><br></div><div> 一粟 摄</div> <h1> 这为与“山海奇观“砥柱石相连的路边停车场。</h1> <h1> 鲍邱刘锡信诗刻:<div><br></div><div> 《望田横岛之作》<br><br><div>世途多险巇,雨云翻手移。<br>王谢堂前燕,转眼背人飞。<br>伟哉田将军,得士乃如斯。<br>一人不可恨,五百何嵚嵜。<br>同日刎颈死,烈声千古垂。<br>忆昔昌黎老,感君意气奇。<br>再拜墓门前,慷慨复陈词。<br>我来劳峰上,吊古深长思。<br>嗟哉今世稀,旷代有余悲。 </div><div><br></div><div> 此诗描写了作者眺望田横岛,怀古幽思,感慨于田横和五百士的忠义之事。(昌黎老:指唐代文学家韩愈)<br><br>(题刻内容由青岛叩璃堂传拓师李继伟先生提供)<br></div><div><br></div><div> 有关田横及田横岛五百壮士的故事:</div><div> </div><div> 田横兄弟三人。老大田循,老二田荣,他是老三。田澹以齐国贵族后裔的名义,自立为齐王,起兵反秦。田横也随之从军。田澹战死后,田荣立田澹之子田市为王,自立为相,田横为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四月,田横收复齐国旧时城邑,立田荣之子田广为王,自做相国。<br> 田横开始统揽国政,事无巨细,历时三年,齐国渐渐趋于安定、强盛。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统一了国家,彭越也被立为梁王。田横自忖必受诛伐,于是率部下500余人,逃往海州东海县(今即墨境)离岸80余里的一个海岛上,隐匿起来。<br> 刘邦得知后特赦田横无罪,派人召他回来。田横以曾烹哪食其,而其弟郦商现为汉将,恐遭报复为由,坚辞不从。刘邦便特诏郦商:“齐王田横就要回来了,谁若是动他和他的人马随从,诛谁的九族!"。</div><div> 一面又令人将此诏告知田横,并说,若回来,大者为王小者侯;若不回,即刻发兵诛尽。田横无奈,只得带随从二人前往。走到离洛阳30里时,田横借口见天子要沐浴洁身,支走汉使对随从说刘邦召见,不过想结识他,可将头送去。言罢自尽。<br> 刘邦见到田横头颅感慨不已,怆然泪下,再三称贤。于是命田横的两名随从为统领千人的都尉,以王者礼厚葬田横。田横入葬后,两名随从当即自尽其墓旁。消息传到海岛,岛上500壮士也全部自杀殉义。壮烈的行为震动了当时和后世的人们。那个海岛,因此被名为“田横岛”。<br></div><div>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div><div>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刘锡信,字桐村,清代通州人。少年时代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喜好读书。青年时代博览群书,深通历史,谙熟传记,尤其善于根据历史文献、传世或出土文物等去考核证实历史社会和自然现象,学问颇高深。有清代“北方才子”刘锡信之美誉。</span></div><div><br><div> 庞艳 摄</div></div></div></h1> <h1><p></p><p> 右边石刻为鲍邱刘锡信的:<br> </p><p> 望福岛 绝句<br><br></p><p>僮男三百事荒芜,<br>太息赢秦岁月徂。<br>未火遗书应共见,<br>当年携得此间无。</p><div><br></div><div> 此诗写的是徐福东渡的事,带走的不仅是僮男女,也带走很多典籍资料,这些资料在日本留存下来,但国内却在焚书坑儒中被永久毁灭无存,且日本严令不得将其回传中国。宋欧阳修《日本刀诗》中有诗云:“……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即指此事。</div><div> 福岛,即徐福岛,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徐福到东海去寻找的叁神山,即今日本。二是指崂山登瀛村离海岸不远处的大福岛、小福岛,也就是大小徐福岛的省称。《即墨县志》中也说:“徐福岛,县东南五十里,相传徐福求仙住此,故名。”登瀛曾名登窑,1934年,依据徐福由此登海去瀛洲的传说,定名为登瀛。村前的海口名登瀛湾。<br><br>(题刻内容及介绍由青岛叩璃堂传拓师李继伟先生提供)<br></div><div><div><div><br></div><div> 一粟 摄</div></div></div></h1> 一粟 摄 <h1> 这上面以前曾先后分别有过石刻:“天风海涛”及“抗战”,现在什么也没有了。<div> </div><div> 一粟 摄</div></h1> 石刻: 云海<div><br></div><div> 一粟 摄</div> 透过路边的一铁栅拦门,可看到华严寺。 杜丽 摄 高峰 摄 高蔚 摄 高峰 摄 杜丽 摄 王海风 摄 高蔚 摄 高峰 摄 高峰 摄 <h1> 以前从华严寺后门沿山路上行也可到达寂光洞,是天然的洞穴,大小如一间房屋。不知从什么年代起,这洞被人为的建成了房屋,内设“胡三爷”牌位,有承租人收费或卖香。 胡三爷指明末清初时在当地很有名气的方士胡峄阳。据说“寂光洞”每年正月初八为吉日,方圆百里有的人会在此烧香、放鞭炮庆贺。<div> 百度搜索知,“寂光洞”的巨石上曾有“华严”及“古佛道”的字。由“古佛道”让人想到法显(比玄奘西域取经早200年,取经后漂洋过海崂山登陆),想到青岛崂山有关部门若有人重视,不知是否可以打造一条由“寂光洞”或包括雕龙嘴等其它地方再到“法显方舟”(以前有人也成帆船石)的游览线路。<br></div></h1> <h1> 上网知,莲池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八宝功德莲花池;海会指莲池中的每朵莲花都有一个菩萨;而海会园指莲池很大会有很多菩萨,理应也会吸引些信佛的人。<br> 有人说极乐世界莲池海会肯定应有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若按《华严经》还应有文殊利师菩萨、普贤菩萨等。时代不一样了,现在莲池海会园或寂光洞成了主要敬奉胡三太爷的地方了。<br><div> 传说胡三太爷即胡峄阳生有异禀,曾精研《周易》,一生与崂山百福庵蒋青山道长相交甚密。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现仅有《易象授蒙》和《柳溪碎语》,《柳溪碎语》手抄本为70页,共1万6千字。他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死后,当地胡氏人尊其为十世祖,并在流亭村建胡峄阳祠堂,堂内有一对联:“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下联为:“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div></h1> <h1> 据网上搜索,原来“莲池海会园”的下面曾有一大片石刻的,上石时间是“嘉庆六年”。曾有:“大日寂光洞 佛云雨敬鋕” ,但现在基本看不到字样了。“华严”、“古佛道”其中有的字还可看出来。“大日寂光洞”也许有“庙小能量大“之意。而“佛云雨”应该是当时的洞主或主持。 觉以前这里应是佛家之地,与华严寺相关。</h1> 一粟 摄 高蔚 摄 一粟 摄 一粟 摄 一粟 摄 <h1> 本来还想到“龟型石”那周边看看,据说那里还有石刻,但寂光洞边看守不让向那过了。</h1> <h1> 寂光洞上的巨石人称望海楼。再高处可看到望海石。据说巨石东面的石壁上镌刻有“大观”二字,不知现在有没有了。<div> 清代嘉庆年间即墨文人黄岩有《望海石观日出》七言律诗:“扶桑隐隐起红涛,曙色渐开大小劳。雾散狮峰天半彻,云洪贝阙海门高。琪花迎旭明三岛,羽客凌晨策大鳌。谁觅瀛洲三界路,晴光万点轻舟刀。”<div> 古时瀛洲指现在韩国最南端的岛屿——济州岛,北距韩国南部海岸90多公里,东与日本的九州岛隔海相望。据考证当年徐福寻长生不老药是由崂山的“登瀛”出发的。“谁觅瀛洲三界路,晴光万点轻舟刀。”不就是甚至还指当年站在寂光洞高处的石壁上观望,可看见徐福东渡吗?!这么好的实地与富有诗意的人文景点,为什么有人要把关不让看呢?其实,华严寺边上这条去往寂光洞的路,近年一直就不让游客过,也就是说路口也有把关的。<div><br></div><div> 高峰 摄</div></div></div></h1> 高峰 摄 一粟 摄 杜丽 摄 一粟 摄 <div> 高峰 摄</div> <h1> 这个角度拍的于七雕像在西面山、树的衬托下,显得更为庄重。</h1><h1> 于七是戚继光的外孙,据说曾因他人诬陷,顺治16年至18年(即公元1659——1661)间被迫在胶东锯齿牙山发动大规模反清起义, 后兵败避难至崂山华严寺,是螳螂拳的创始人,70岁时被推举为方丈。<br></h1><h1> <br> 庞艳 摄</h1> <h1> 在山的右上方,可远远看到崂山著名景点——法显方舟(以前有人也称帆船石)。</h1><div><br></div><div> 一粟 摄</div> 午餐照 庞艳 摄 <h1> 这为砥柱石向南的一面:“余夙闻崂山之胜,兹阅兵海上,裹粮往登,将至华严庵,见路旁一巨石,延袤七丈余,高亦五丈,询之土人称为砥柱石,余徘徊其下,仰视层峦8崇,俯瞰大海之浩翰,烟云变灭,倏忽万状,真平生之奇观也。因题此镌诸石,兼志其由,俾后之登是山者知余屐齿所到焉。乾隆五十六年岁在辛亥春三月,惠龄书并跋”。乾隆五十六年为1791年,惠龄时任山东巡抚。</h1> 谢在江 摄 <h1> 返岭社区附近的山海风光。</h1> 高峰 摄 高峰 摄 <h1> 茶叶长势喜人。</h1>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