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朱凡心 整理</p><p class="ql-block">西征路线视频:</p><p class="ql-block">统筹策划朱凡心 编导脚本史建军</p><p class="ql-block">解说(画外音)隋建 后期编辑制作王强</p> <p class="ql-block"> <b>红六军团西征——</b></p><p class="ql-block"><b>拉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序幕的伟大征程</b></p><p class="ql-block">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9758名将士根据中革军委的训令,离开湘赣苏区,从江西省遂川县的几个地域(横石、新江、五斗江等)开始突围西征(长征)。一路浴血奋战,冲破敌人十几道封锁线(仅在8月7日至8月9日就突破敌人的4道封锁线),经常与数倍于我的敌人进行战斗,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界的无数险阻,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于同年10月24日到达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历时79天,行程五千余里(途经赣、湘、桂、黔4省);作战60余次,渡过湘江等5条江河(其中清水江渡了3次,实际渡江河7次)。红六军团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与红三军会师时仅存3300余人(含300多伤员),基本上都是战损。红六军团在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百余名红军壮士为了不伤百姓 ,宁死不当俘虏,毅然跳崖。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军魂!</p><p class="ql-block"> 红二、六军团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一支重要的战略突击力量。</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步。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起到了侦察、探路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党史和军史所说的“最先开始长征的部队是红六军团”指的就是红六军团的西征。</p><p class="ql-block"> 红六军团长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江西省遂川县到贵州省印江县,里程为五千里,这一阶段长征也称“西征”。第二阶段是1935年11月19日与红二军团一起从湖南省桑植县出发长征到陕北,里程为二万里。长征总里程二万五千里。</p> <p class="ql-block"><b> 红六军团西征时序列 </b>(附:个人战伤统计)</p><p class="ql-block"> <b><i>1934年8月—10月</i></b></p><p class="ql-block">军团长 萧 克 (负伤5次(3次重伤))</p><p class="ql-block">政 委 王 震(负伤7次) </p><p class="ql-block">参谋长 李 达 (任17师参谋长时负伤) </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 张子意 </p><p class="ql-block"> <b>红十七师</b> </p><p class="ql-block">师 长 萧 克(兼)</p><p class="ql-block">政 委 王 震(兼)</p><p class="ql-block">参谋长 李 达(兼)</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 张子意(兼)</p><p class="ql-block">政治部副主任 袁任远(任独立12师政委时右手负伤)</p><p class="ql-block"> <b>49团</b></p><p class="ql-block">团长 吴正卿(36年2月任17师师长时牺牲,时年24岁)</p><p class="ql-block">政委 晏福生(任16师政委时右臂负重伤截肢) </p><p class="ql-block"> <b>50团</b></p><p class="ql-block">团长 刘式楷(34年9月3日牺牲) ,接任郭鹏(负伤17次23处)</p><p class="ql-block">政委 彭栋材(后改名彭林,抗击日寇右臂被炮弹炸伤)</p><p class="ql-block"> <b>51团</b></p><p class="ql-block">团长 张鸿基(34年9月7日牺牲),接任金承忠(36年1月任红二军团4师参谋长时牺牲,时年25岁)</p><p class="ql-block">政委 苏 杰(35年7月任17师师长时牺牲,时年22岁)</p><p class="ql-block"> <b>红十八师</b></p><p class="ql-block">师 长 龙 云(34年10月负伤被俘,后牺牲,时年32岁)</p><p class="ql-block">政 委 甘泗淇(负伤两次)</p><p class="ql-block">参谋长 谭家述(数次负重伤) </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 方礼明(37年牺牲,时年31岁)</p><p class="ql-block"><b> 52团</b></p><p class="ql-block">团长 桂兴(34年8月底逃跑),接任田海清(34年10月被俘牺牲,时年27岁)</p><p class="ql-block">政委 方礼明(兼) </p><p class="ql-block"><b> 53团</b></p><p class="ql-block">团长 张正坤(后任18师师长。皖南事变牺牲,时年32岁)</p><p class="ql-block">政委 余立金(子弹从腮帮子穿过,脸肿得变了形) </p><p class="ql-block"><b> 54团</b></p><p class="ql-block">团长 赵雄(34年9月26日牺牲)</p><p class="ql-block">政委 魏青(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34年9月底54团建制撤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b></p><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的建立,是前辈们负重前行!</b></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26日《新闻联播》报道</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24日,部分红六军团后代在困牛山烈士纪念碑祭扫烈士。</p> <p class="ql-block">向困牛山烈士纪念碑敬礼!</p> <p class="ql-block">红18师师长龙云烈士故居。2018年11月17日拍摄于贵州省锦屏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纪念红六军团西征60周年座谈会合影——1994年於北京</b></p> <p class="ql-block">1排左起:李立 王季青(王震夫人) 马廷士 旷伏兆 贺庆积 周仁杰 余秋里 张震(军委副主席) 萧克 王恩茂 陈琮英 张铚秀 彭林 蹇先佛 左齐 陶汉章 </p><p class="ql-block">2排左起:XXX 何 辉 谭尚维 曾 威 李 真 朱家胜 萧友明 贾若瑜 江文 饶兴 龙振彪 周涌 彭方复 李元明 江勇为 徐国贤 杨一青 </p><p class="ql-block">3排左起: 沈阳(谭家述夫人) XXX 马忆湘 陈亦琴(马廷士夫人) 刘可灿 何善远 刘月生 谢中光 刘宗舜 龙舒林 萧荣昌 彭富九 贺劲南 唐子奇 彭绍智 邵言屏(谭善和夫人) 任远征(陈琮英之女) 左凌(左齐之女)</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遂川县横石村红六军团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西征时(34年8月至10月)序列人物简介</b></p> <p class="ql-block"> <b>任弼时</b>(红军时期)</p><p class="ql-block">任弼时(1904-1950北京),名培国,号二南,湖南省湘阴县(今属汨罗市)塾塘乡唐家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任第四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国共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7日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积极主张土地革命,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在中共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8月与萧克、王震等人率红六军团西征(长征);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11月与贺龙率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长征中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同张国焘的中共中央作坚决斗争,力促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委员、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怀等率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抗战。1938年3月,代表中共中央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大佬斯大林系统地汇报中国抗战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取得了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1940年3月回国后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受中央委托主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1943年3月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组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46年后,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转战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国共战争,制定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和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初,指导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推选为团中央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任弼时同志对事业和工作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长期抱病工作,过度劳累,使病情突然加重,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p> <p class="ql-block"> <b>萧 克</b>(红军时期)</p><p class="ql-block">萧克(1907.-2008北京),湖南省嘉禾县人。大革命时期加入国民革命军,毕业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参加了北伐战争,任连指导员、连长。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和井冈山斗争,红四军成立后任连长、营党代表、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在中央苏区创建与发展时期,任红四军第三纵队纵队长、12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5师师长,湘赣苏区红八军军长,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7月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先遣西征,参加了红二、六军团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长,当选中革军委委员。1933年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1944年4月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冀热辽分局委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和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部长。1958年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后任农垦部副部长。1972年5月任军政大学校长,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委。曾任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等红星奖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国防大学)。</p><p class="ql-block">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大百科全书》,主编《中华文化通志》,所著小说《浴血罗霄》荣膺茅盾文学奖,另有《南昌起义》、《朱毛红军侧记》、《萧克回忆录》等作。</p><p class="ql-block">【战创】五次负伤,其中三次重伤:一次是1928年6月在迎击国民党军进犯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中脚踝被子弹击穿;另一次是1928年8月红四军“八月失败”时,战斗中肩颈部被子弹击穿;伤势最重的一次是1932年6月与国民党军交战中胯部中弹</p> <p class="ql-block"><b>王 震</b>(红军时期)</p><p class="ql-block">王震(1908-1993广州),湖南省浏阳县北圣镇马战桥人。小学文化,几度辍学务农。1926年5月参加革命。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中共湘鄂赣区委书记,红军湘东独立1师3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红8军代政委、红8军政治部主任兼22师政委。湘赣省军区代司令员,红六军团17师政委。是湘赣苏区创始人之一。1934年8月西征(长征)时任红六军团政委,与任弼时和萧克率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建立了湘鄂川黔苏区。1935年11月率红六军团长征。1933年获三等红星奖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副旅长,后任旅长兼政委。1937年9月,率部进入晋绥、晋西北抗日前线,连克宁武等7座县城,为开创晋绥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9年10月兼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率359旅屯垦南泥湾,成为一面旗帜。1942年兼任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10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1野战军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解放青海后,进军新疆。建国后,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和政委,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副总参谋长兼铁道兵司令员,农垦部部长。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至7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7届中央候补委员,8至10届中央委员,11、12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战创】七次负伤。1935年4月任军团政委时在陈家河、桃子溪战斗中负重伤;在龙山围困战中负轻伤;任359旅旅长时抗击日寇被毒气毒昏,白求恩大夫抢救脱险;1948年8月9日在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负伤。</p> <p class="ql-block"> <b>李 达</b></p><p class="ql-block">李达(1905-1993北京),陕西省眉县横渠区崖下村人,五岁就给地主打短工。先后考入私立中学和省立师范学校。1926年考入冯玉祥在甘肃平凉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排长、连长。 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湘赣苏区独立第1师参谋长、红17师参谋长兼团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参加了湘赣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1933年荣获二等红星奖章。后任红二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1937年初,任援西军参谋长。参加了红六军团西征和红二、六军团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后兼太行军区司令员。率领129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以袭击、伏击、阻击等战法,先后在长生口、七亘村等地重创日军。转战晋冀豫、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心制定作战方案,部署战役,事必尽责。参与指挥了著名的反六路围攻、反九路围攻、开辟冀南、白晋战役、百团大战、1942年夏季反扫荡、沁源围困战、安阳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战斗,粉碎了日军的残酷围攻、“扫荡”,及其“囚笼政策”、“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先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委。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歼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及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夏季反击作战。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80年任中央军委顾问。中共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央军委)。 </p><p class="ql-block"> 【战创】1934年初“北上行动”的战斗中负伤,时任17师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b>张子意(</b>红军时期)</p><p class="ql-block">张子意(1904-1981北京),曾用名刘平,狱中名刘生财,湖南省醴陵县人,1917年入长沙长郡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二区高小和北联高小任教。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农民运动中心之一的醴陵县,担任过区委书记、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和县委委员。国民党叛变革命之后,坚决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投入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本县组织和领导武装起义。1931年冬,进入湘赣革命根据地,先后任湘赣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1933年到1937年,先后任红六军团、红二军团和红二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湘鄂川黔省委委员、中央军委分会委员,并一度担任湘鄂川黔省委副书记。参加了红六军团西征和红二、六军团长征。在张国焘阴谋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关键时刻,表现了拥护党中央的坚定立场和原则精神。1937年底,被党派到苏联休养和学习。1940年冬,回国路过新疆,受到军阀盛世才阻挠,滞留于乌鲁木齐,1942年9月又被逮捕入狱。在将近四年之久的监狱斗争中,他是狱中地下党组织的总负责人,和方志纯、马明方等同志一起,紧密团结了一起被捕的我党在新疆的一百多位同志,组织大家对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严峻的考验证明,不愧为具有崇高革命气节的坚贞战士和富有斗争经验的领导者。1946年7月回到延安,立即投身到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去,历任晋绥分局宣传部长、副书记、代理书记。建国后,担任西南局常委、西南局宣传部长、农村工作部长,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西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1955年调任中央西南地区工作部副部长,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副主任。1956年当选为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后,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并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行政5级。1975年12月,张子意把珍藏四十余年的长征日记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凝聚着一位老红军战士对党对事业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 <b>袁任远</b>(红军时期)</p><p class="ql-block">袁任远(1898-1986北京),湖南省慈利县人,早在青年时代就学于湖南法专学校时,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斗争,1922年,到南洋从事教育和新闻工作,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5年5月回国,同年八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湖南早期共产党员之一。1926年受党组织委派回慈利县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工农革命运动。由于被湖南反动当局通缉,转到石门县工作。领导石门南乡武装起义。1929年,参加了邓小平、张运逸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任红七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对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1931年,红七军挺进湘赣,参加了湘赣根据地反围剿的斗争,先后任红八军政治部主任,独立12师政委,湘赣省委秘书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副主任。1934年8月参加红六军团西征(长征)。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参加红二、六军团长征。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反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坚定地站在党中央毛主席一边。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由甘孜出发北上,他领导的红32军(任军政委)是长征部队中最后一个过草地的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120师前委秘书,359旅政治部主任,绥德专员,出席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并随359旅第二梯队南下。日本投降后,调任东北工作,1946年7月调军调部执行小组工作,任34小组少将组长,后任吉林省副主席。1949年湖南解放后,任湖南省副主席,内务部副部长,青海省省委书记、青海省省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常委。在十年动乱中,对林彪、“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第四届政协常委,第五届人大常委。1953年定为行政7级。后期工资改革,其职务资历可调整至行政5级,但他均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名利。主动放弃两次工资调整机会,让与他人。</p><p class="ql-block">【战创】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右手负伤,时任独立12师政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沙县吴正卿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吴正卿</b>烈士(无照片)</p><p class="ql-block">吴正卿(1912-1936),河北保定人,是国民党二十六路军的班长,1931年12月宁都暴动时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调湘赣军区,历任排、连、营长,1934年任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长,1935年8月任十七师师长,1936年2月在贵州省金沙城的战斗中头部中弹,光荣牺牲,时年24岁。</p> <p class="ql-block"> <b> 晏福生</b></p><p class="ql-block"> 晏福生(1904-1984广州),原名晏国金。湖南省醴陵县人。1923年到安源煤矿做工,先后参加工人俱乐部和工人纠察队,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回乡参加醴陵暴动,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湘东独立师第3团副官,红六军团17师49团政委、第18师和第16师政委,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经历了红六军团西征和红二、六军团长征。1936年11月任西路军总部警卫团政委。西路军失败后只身辗转回到陕北。抗日战争时期,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7团政委,率部参加了上下细腰涧等战斗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1旅副政委。1945年5月任八路军南下第2支队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日本投降后赴东北,任东北359旅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独立1师政委、第10纵队28师政委。率部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平津等战役,曾在黑山阻击战中指挥101高地争夺战,为全歼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赢得了战机。 后任第四野战军第47军副军长,参加宜沙、湘西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湘西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第二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顾问。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党的七大、八大和十二大代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战创】1936年10月在甘肃天水罗家堡战斗中右臂负重伤,后截肢。时任16师政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刘式楷</b>烈士(无照片)</p><p class="ql-block">刘式楷,籍贯不详。红六军团17师50团团长, 1934年9月3日在文市的战斗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b>郭 鹏</b></p><p class="ql-block">郭鹏(1906-1977上海),原名:郭光前,别名:郭清南,湖南省醴陵县黄獭嘴镇社冲乡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郭鹏的战友相继牺牲,无人证明他的党籍,于1930年7月再次入党,1930年冬天第三次入党)。1929年冬被平(江)、醴(陵l)游击大队派去长沙市国民党军队中做兵运工作。1930年2月被捕,虽五刑拷尽,仍坚不供认,并在狱中发动难友请愿、越狱。1930年7月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市,郭鹏同志获救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荣获三等红星勋章。任过红六军团17师50团、51团团长。1935年初任红二军团6师师长。1936年9月任红二方面军32军军参谋长。参加了红六军团西征和红二、六军团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到359旅不久去抗大学习。1938年2月任359旅参谋长,6月任359旅副旅长。1941年5月任晋西北第五军分区司令兼武装部部长、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副司令。1942年进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10月任南下一支队第7干部大队大队长,12月任南下一支队副司令。1945年3月任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任359旅旅长;1948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1949年2月任一野2军第一副军长、6月任第1兵团2军军长。同年10月12日与政委王恩茂率领2军进军新疆并和平解放了新疆南疆地区及西藏阿里地区。建国后,任新疆分局委员、2军军长兼南疆军区首任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1954年2月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9月至1957年8月在南京军事学院高级战役系学习。1957年9月放弃在内地任高职的机会,向毛泽东主席及中央军委申请重返新疆工作。经军委批准任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主持新疆军区日常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1969年6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后任兰州军区顾问组组长(大军区正职待遇)。是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经兰州军区党委报请总政治部批准追授“革命烈士”称号。</p><p class="ql-block">【战创】共17次、23处负伤,被喻为“无畏将军”。</p> <p class="ql-block"> <b>彭栋才(彭林)</b></p><p class="ql-block">彭林,<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名彭栋才</span>(1914-2002青岛),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永阳市工人纠察队,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湘赣边兵工厂政委,湘赣省工会委员长,湘赣军区卫生部政委、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六军团第17师团政委、师副政委、模范师政委,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经历了红六军团西征和红二、六军团长征。到陕北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上海分会第3科科长,后到浙江吴兴(今湖州)参与组织抗日游击队,任参谋。1939年冬起在义乌地方部队中做统一战线工作。1944年起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参谋长、支队长,率部在浙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政委、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32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津浦路阻击战、胶东保卫战和解放青岛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铁道公安部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军旅顺基地政委、海军航空兵部政委、海军顾问(正大军区职)。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海军)。</p><p class="ql-block">【战创】抗击日寇,被日军炮弹弹片击中右臂,送往医院,治疗了两个多月才痊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张鸿基</b>烈士(无照片)</p><p class="ql-block">张鸿基,籍贯不详。红六军团17师51团团长。1934年9月7日全县鲁塘战斗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金承忠</b>烈士(无照片)</p><p class="ql-block">金承忠(1911-1936)。湖南浏阳人,红六军团17师51团团长,中共党员,参加了红六军团西征。1936年1月5日在芷江县便水战斗中光荣牺牲,时任红2军团4师参谋长,时年25岁。湖南省芷江县上坪乡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苏 杰</b>烈士(无照片)</p><p class="ql-block">苏杰(1913—1935),字定池,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苏家巷一个贫苦家庭。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6月,红八军改编成红六军团17师,任17师51团政委。1934年7月初,任17师49团团长,左臂负伤。8月初回到51团任政委,参加红六军团西征。10月24日,红六军团历经艰难险阻,在印江县木黄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师。11月在战斗中负伤。1935年5月任17师师长。1935年7月在指挥51团的战斗中腹部负重伤,终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时年22岁。</p> <p class="ql-block"> <b>龙 云</b>烈士</p><p class="ql-block">龙云(1904-1936),贵州锦屏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7月参加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2纵队中队长,随黄公略在湘鄂赣边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29年后任红5军随营学校大队长、红3军团第8军支队长、红4师第1团团长,参加了长沙战役、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和赣州战役。1931年秋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1队队长。1932年夏任红3军团第7军21师师长,率部参加水口宜黄黎川等重大战役。1933年初任湘赣军区参谋长兼红军学校第4分校校长,同年8月,少共国际团与独立一团合编为湘赣红军独立师后,又兼任独立师师长,参与指挥湘赣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 作战勇敢,指挥灵活,并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骨干。</p><p class="ql-block"> 1934年任红六军团第18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参加红六军团西征。10月7日,率所部52团途经石阡西南甘溪街时,遭敌十九师截击,与军团失去联系,陷入敌重围。在指挥全团与敌血战三昼夜后,部队伤亡惨重,弹尽粮绝,率200多人突出重围。同月25日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并于同年冬经贵州,长沙押至南昌“感化院”囚禁。后又相继转押九江和武汉国民党“反省院”关押。在囚禁的日子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拒绝了国民党多方劝降。1936年3月,在国民党武汉“反省院”因受折磨而牺牲。时年32岁。</p> <p class="ql-block"><b>甘泗淇</b>(红军时期)</p><p class="ql-block">甘泗淇(1903-1964北京),原名姜凤威,又名姜炳坤。湖南省宁乡县人。幼年在家乡小学读书。1924年于宁乡云山中学毕业后,考入长沙的湖南师专(后改湖南大学)读书。其间参加过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后为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秘书处搞文字翻译工作。1931年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一师党委书记。1932年任湘赣军区政委兼湘赣省委宣传部长。1933年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兼国民经济部长,同年下半年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8月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开始长征(西征),任红六军团18师政委,10月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任红六军团代理政委,后调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1936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党务委员会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0年调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并任晋绥军区党委委员、中共晋绥分局党委委员。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后为主任。1946年重新担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职。1947年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兼前委委员。1948年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49年任西北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战创】两次负伤。1934年初,在守卫永新的战斗中负伤,时任18师代政委。</p> <p class="ql-block"> <b>谭家述(</b>红军时期)</p><p class="ql-block">谭家述(1909_1987北京),原名谭寿生,化名杨平;湖南省茶陵人。9岁入学读书,14岁因家贫辍学,次年到茶陵县普济中药店学徒。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回家乡参加农民自卫队。1927年初入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教导队当学兵,后随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南下广东作战,揭阳战斗负伤后辗转回茶陵,任县农民自卫部部长,参加组织茶陵赤卫队,后任队长。1928年初转入中国共产党。率队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起任茶陵游击第2纵队纵队长,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参谋长兼第3团团长、湘赣独立第1师参谋长、第3师师长,第8军22师师长,参加了创建湘赣苏区和反“围剿”作战。1933年获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8月任红六军团第18师参谋长,参加红六军团西征。红二、六军团在黔东会师后任红六军团参谋长,在开辟湘鄂川黔苏区斗争中参与指挥了龙家寨、忠堡、板栗园等战斗。1935年11月参加红二、六军团长征,到陕北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第14队队长、游击战术教员。1938年4月赴苏联就医,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军事班学习。1946年经蒙古回国,后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高炮指挥部司令员)。1957年至1973年任空军副司令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新华社补正:我社9月3日播发的《空军原副司令员谭家述病逝》一稿(见9月4日本报第4版),最后一段开头应加上“谭家述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 (1987年9月12日《人民日报》)</p><p class="ql-block">【战创】揭阳战斗负伤;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中胸部负重伤;1935年7月再次负伤。二等甲级残废军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方礼明</b>烈士(无照片)</p><p class="ql-block">方礼明(1906 -1937),又名方胜、方理明。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从事农民运动,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冬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二团政委,1934年初任红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同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11月任红二军团第四师政委。率部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围剿"作战。1935年11月参加长征,途经云南时身负重伤,坚持随军北上。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被送到红四方面军医院治疗。同年11月随医院西渡黄河,编入西路军。1937年春在甘肃西部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田海清</b>烈士(无照片)</p><p class="ql-block">田海清,四川人,190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三军团排长、连长,第三师九团团长、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赣州战役。1932年4月,随红三军团到赣江以西活动,随后转入湘赣苏区工作,任独立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团长。随后独立十二师缩编为五十一团,田海清任团长,后编入红六军团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田海清仍担任团长。不久,调任十八师五十二团团长,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1934年10月下旬在石阡县思南战斗中被俘牺牲,时年27岁。</p> <p class="ql-block"> <b>张正坤</b>烈士</p><p class="ql-block">张正坤(张振坤)(1909-1941),湖南浏阳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入红军湘东独立师后,因负伤留任浏阳赤卫军特务连任连长。不久,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湘鄂赣苏区工作。后任红六军团18师53团团长 ,1935年2月,恢复红18师建制时,任师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11月,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长征,率18师留守根据地,英勇抗击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缴战月余,终于完成牵制敌人的任务。在策应主力突围后,在贵州江口县与长征途中的红二、六军团主力会合,兼任红18师政委。经历了红六军团西征和红二、六军团长征。1937年初,被送进中央红军大学学习。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派回中央湘鄂赣省委工作,1938年1月,随新四军一支队第一团开赴抗日前线。与新四军司令部会合后,调任一支队第二团团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时,受命负责组成前线指挥部,与顽军激战,不幸负伤被捕,被囚禁江西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在狱中坚决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并组织越狱暴动。最后在越狱暴动中,中弹牺牲。</p> <p class="ql-block"> <b>余立金</b></p><p class="ql-block">余立金(1912-1978北京),湖北省大冶市人。1928年加入中国工农革命军,参加了鄂东南武装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南独立第三师机枪连副排长、副连长,连指导员。1933年7月,调往湘赣革命根据地,历任红17师直属队总支书记、红六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红六军团18师53团政委。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团18师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到达甘肃会师,任红18师政委。参加了红六军团西征和红二、六军团长征。抗日战争时期,赴上海,在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从事秘密工作。1938年4月,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新四军教导总队政治处主任。1941年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华中总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巩固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抗战期间日寇为找到余杀害了其亲弟弟。解放战争时期,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中党校副校长,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市委常委。 建国后,任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南京军区空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兼南京军区空军政委,空军政委,1974年后任中国民航总局第一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政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p><p class="ql-block">【战创】担任师政委的时间不长,就身负重伤,子弹从腮帮子穿过,脸肿得变了形,组织上准备把他安置到老乡家。任弼时说,抬也要把他抬走,否则必死无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赵 雄</b>烈士(无照片)</p><p class="ql-block">赵雄,湖南浏阳人,红六军团18师54团团长。1934年9月26日贵州清江县大广战斗牺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遵义会议纪念馆》重新布展后展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致敬红军!</b></p><p class="ql-block"><b>致敬长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