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

晓敏

<p class="ql-block">  2022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借这个美篇,回忆自己过去的一年,同时,祝愿世界在2022年摆脱瘟疫的缠绕和战争的阴霾;祝愿祖国在2022年蒸蒸日上,继续挺直我们的身板;祝愿亲朋好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p> 2021,是我宅在家中的一年。<br>  尽管看到不少朋友依然抓紧时机驰骋在大江南北,饱览着大好河山,也很羡慕。但我知道,为了我的健康,也为了亲友们放心,我必须比一般人更谨慎。<br>  宅在家中,也不甘无所事事,家务又不须我操心,我就不断想些“新花样”来给自己的生活添些内容。回顾一下,有几桩称得上“亮点”: 一、记日记<div>  虽然宅在家中,生活稍显单调,还是继续坚持些日记,一年365天,我写了365天的日记,大概18万字。美中不足的是:原来用来记日记的“名人”牌日记本已不再生产,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日记本,虽然花俏,但纸张、间距都不理想,我用了好长时间才适应。</div> <p class="ql-block">二、印图书 </p><p class="ql-block">  2020年,我印了20多种美篇书(70本),以旅游图片为主。今年,将自己这些年在网上写的文字编辑成册,印了三本书:一本名为《寻找我心中而香格里拉》,主要是回忆文字和一些表达人生理念的散文和诗歌;一本名为《屐痕履踪》,是我从1984年起的20多次旅游的游记和日记;一本名为《书斋四聊》包括聊老歌100首,聊老电影60部,看图说话20篇,以及聊书的文章40多篇。一共860页,63万字。没有书号,没有作者介绍,这是印给自己看的书。毕竟是“敝帚自珍”,陆续加印,共印了90套,分给了好友。</p> 三、看新场<div>  远行不便,近在咫尺的新场古镇还是不错的。过去,古镇的安静,是我放飞心情的好去处。现在,新场热闹了,去古镇不那么悠哉游哉了,我便关心起它的内涵来。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古镇开辟了7个“红色文化之旅”的景点,最初需要登记。我是第一个登记进入“第一茶楼”的游客。今年,先后有6批同学、战友和儿时的玩伴来新场玩,我给他们当导游,越“导”,越品出新场的味道来。</div> 四、读好书<div>  老了,眼力不济,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天能读半本书。于是,对书的选择就严格起来。算起来,今年也在网上买了十多次图书,但总是不配胃口的多。不过。好书还是有的。比如,那套据称最全的10套本《一千零一夜》,让我想起孩提时代读的那本厚厚的《中国民间故事选》。比如,听舞曲《伊人何方》,引我去重看电影《日瓦戈医生》,又因这部电影,去买了小说看,并对小说的俄罗斯乡村描写着了迷,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境,读书的体验竟有如此差异。而读的最多的,是好友谦克的《旅海撷英——一个人的三十三天》,或许是与他共游土耳其的经历,或许是那些精美的图片,也或许对他游历和体验的羡慕,这本书放在案头,已经开始读第三遍了……</div> 五、休闲游<div>  有机会,还是要走出去玩玩的。远的不方便,就走近处。过去的一年,去了三次无锡,去了上海的宝山寺、参观上海音乐学院的歌剧院,上海中心的朵云轩,网红的“上生新所”等一些“打卡”地。稍远些的,除了去北京看女儿,就数六天的浙江行了。两天杭州,两天绍兴,两天宁波。夫妻双双自由行,没有确定路线,避开热门,走走歇歇,玩得悠哉游哉。这是在宁波天一阁喝茶。</div> <p class="ql-block">六、喝咖啡</p><p class="ql-block">  去年,咖啡喝出了“新花样”。附近古镇的咖啡馆喝得差不多了,总不太满足。小桥流水的环境,适宜前来采风猎奇的游人,去多了,也没有大意思,再说,咖啡也太一般。后来发现,家附近的万豪大酒店的大堂咖吧不错:宽敞的空间,五星级酒店的豪华又没有来“打卡”的游人,很是安谧。服务员很热情,咖啡也十分香浓。有时,甚至只有我一个客人。我喝着咖啡,用耳机听着手机里的音乐,称之为“星期二的下午茶”。开始是38元一杯,每星期二下午去坐上两个小时。后来,宾馆推出了99元10杯的当月套餐,我就去得更勤了。算起来,去年,我在这个咖吧“泡”了100次以上了。从家到“万豪”来回四百多步,每天走路的“指标”就完成得差不多了。</p> 七、写“美篇”<div>  继续写我的“美篇”,除聊了旅游,2021年陆续把“聊聊我的喜欢的老歌100首”写完。又开始续写“聊聊我喜欢的老电影”,写了20篇老电影译制片。写文字是回忆,找图片与视频,则享受发现的惊奇。写习惯了,可用图片与视频表达的,我一般都用美篇——尽管还有很多新的“玩法”。</div> 八、搜旧影<div>  网上有很多好事者,收罗了很多有味道的老视频,这是我在写美篇时“发现”的“新大陆”。这些视频,有的是当年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有的是爱好者节选编辑的老歌和老视频片段,我买了两个256G的U盘,专门装这些视频,这样,可以坐在沙发上,在大屏幕上欣赏了。最得意的几个视频,有建国十周年的纪录片《欢庆十年》,有1965年拍摄的第六届上海之春音乐会的新闻纪录片(上面视频是其中的节选,包括交响乐《红旗颂》的首次演出),有1956年的春节晚会,有1980年上影演员的新年晚会,1985年在广州的《中国影星大聚会》。当然,也有不少老歌视频。我想,有时间和老朋友一起看看,也很有味道的。</div> 九、享天伦<div>  小女儿一家在北京,我们和大女儿在上海。人老了,更重亲情,疫情期间,相思更甚。女儿在部队,外孙正上学,属于严格管理对象。好在,我们抓住了五一、国庆这个两地比较宽松的机会。五一,女儿一家来上海;国庆,我们去了北京。这两次,我们尽量不去惊动亲朋好友,尽情的享受天伦之乐。怎么活动,听“一老一小”的。我说:景点都去过了,逛逛北京的商场吧!于是,去了三里屯和国贸。外孙喜欢农田,就连续两天去了颐和园一侧中坞和北坞,和孩子一起在稻田边撒野。孩子喜欢城隍庙和博物馆,干脆在上海住进了“新世界丽笙大酒店”,想去哪就去哪。其实,玩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亲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