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游水占、尖山

龙华田夫

2021最后一天了,发个五一的旧文 <p class="ql-block">  五月二日。我们乘车从县城出发,一路向东,过牛村、仙人、东庄头,约40千米后,来在一处号称“九十九丈崖”的绝壁下,人说崖顶就是水占。因为疫情的原因,耐不住寂寞的我们一行七人,决定逛逛位于本r县东乡的水占村。</p><p class="ql-block"> 水占现在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山村。它位于盂县仙人乡东部的晋冀交界处,是我在县教师进修学校进修时李海银老师的老家。有俚语说“谁要调皮捣蛋,打发到角雨水占”,这使水占村更显得神秘莫测,我们决定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决定从山崖的东侧上山。走了一段若隐若现的小路后,来到了一处“天梯”下。在山崖上开出的台阶很陡,拾级而上,左手是悬崖,右手是峭壁,通过者两股战战,气喘吁吁。山路逶迤,山崖笔立,同行的两位女士想打退堂鼓了,在大家的鼓动下,只得奋勇先前。转过一个急弯,前面就开朗起来了。我们已行至山脊。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了水占村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用石头砌就的山坳里的村落。虽然已无人在此居住,但窑洞整齐,屋舍俨然,一派寂静中,高低有致的庭院里,连天的蒿草似乎向我们诉说着水占往日的辉煌。由于交通闭塞,行路艰难,抗日战争时期,平定县(路北)抗日人民政府司法科曾在这里驻扎(抗战时期仙人乡一带曾归平定县管辖)。当年,八路军在这里拘捕坏蛋,惩处汉奸,鬼子伪军闻风丧胆,故留下了所谓“俏皮捣蛋”的俗语。</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这里逗留了两个小时,采香椿,捋洋槐花,摘花椒叶;看山高沟深、探石险洞奇,赏神泉溢翠。驻足司法科旧址,走近小学校课堂。遥想老一辈创业之艰辛,感叹新生代悠悠之乡愁。</p><p class="ql-block"> 出村的时候,我们没有原路折返。早先一小时就派司机绕道10余公里,穿沟架梁,从近年新修的盘山路迂回而来,绕“又到沟”村才回到公路。据说,早年间“九十九丈崖”下,沟深路险,人迹罕至,及至省道“双阳线”开通,才稍有改善。</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一行人在交口用餐,餐后直奔尖山。</p> <p class="ql-block">  久慕其名的尖山,又名“三尖山”。位于盂县东乡西麻河驿村境内,是盂县名山。可能是由于海拔高的原因,这里的午后也比较凉爽。同行的刘老师说,在麻河驿村附近,夏天女孩子们是不穿裙子的。不知是调侃,还是真有其事。已是晚春时节,正是花红柳绿,百花争奇斗艳的时候。而在寂静的尖山山谷里,洋槐仿佛刚刚羞涩地吐出了几束瘦柔的花穗,树丛中探头探脑的柳树也好似不敢舒展她那婀娜的身姿。让人想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已是农历三月下旬,尖山郁郁葱葱的四野,游人稀少,绿树丛中,山桃花依然星星点点。这里的春天真的不如别处来得早吗?</p><p class="ql-block"> 尖山据称是白马山的主峰。《山海经》中说,“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这是有关白马山的最早记载。此山三面突起,东西两峰对峙,北峰斧削如屏,故名“三尖山”。尖山海拔1743米,是盂县域内的第五高峰。其在实尖山西部,位于上社镇徐峪沟掌的蚍蜉垴海拔1758.7米,是高于尖山的。但旧时把尖山作为“白马山”的主峰应该是应了刘禹锡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了。这里从春秋战国到民国时期就是连接晋冀两省的重要交通和信息驿站。尖山的白龙庙又说是白马负木石而建,这就不足为奇了。</p> <p class="ql-block">  山路盘桓,好像没有尽头,好在路是有机械修过的,并不难走。山野里,绿涛汹涌,百鸟啾啾,我们心情也愉悦起来。山路向上延伸,愈来愈陡,同行的三位友人,却踌躇起来,于是他们在山腰逗留,我们继续前行。记得宋代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和大伙说,今天我们也是“有志者”了。</p><p class="ql-block"> 在尖山西峰山凹里有一庙宇,人称白龙庙,传说是因为“白龙庙为白龙智占黑龙宝地而驱使白马负木石建造而成,古称白马山”,那么尖山文化的起源至少应该早于《山海经》成书的先秦年代,真可谓“源远流长”了。我们来的时候,修缮“白龙庙”的工匠们还在施工中。四周山峰环绕,松柏苍翠,一处僻静的山坳里红墙绿瓦,显得肃穆高深。庙里有碑,分别记述着白龙庙的掌故、传说和世事沧桑。现在我们看到的白龙庙则是新世纪以来,麻河驿村民于原址复建的。(原古庙于“史无前例”中遭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向东峰进发。新修的道路在松林中环绕,不时可见吟咏尖山的诗碑,清冽的空气簇拥着我们,漫步中,仿佛置身于渺渺仙境。登临东峰,观群山起伏,看苍茫林海,微风习习,极目浩渺云海,心旷神怡。崔亮云先生《题三尖山》诗云,书载晋东白马山,三峰力柱太行天,秋观蔡叶胜红海,春赏桃花媲美仙,戏说白龙争宝地,敬闻圣母寓荒岩,今邀师友登东顶,松下氧吧共陶然。虽然,我们不是诗人骚客,但也算媲美仙了。</p><p class="ql-block">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踏上了归程。由于路途不是太熟,走了一段弯路,但我们知道,其实,真正的风景就在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