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制作:汶河@岸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临沂师专,全称是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她是我的母校。</p><p class="ql-block"> 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p><p class="ql-block"> 1941年,在抗大一分校的大力支持下,临沂师专的前身——滨海建国学院(抗大式干部培训学校)在“抗战烽火中”诞生。80年薪火传承,学校历经滨海建国学院、临沂师范学校、临沂教师进修学院、临沂教育学院到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再后来发展到临沂师范学院,乃至今天的临沂大学。</p><p class="ql-block"> 二、植根于琅琊文化沃土,培育出千万英才。</p><p class="ql-block"> 作为沂蒙山区的唯一一座高校,几经迁徙合并,校名几度更迭,始终文脉相传、弦歌铮鸣,在历史寻绎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沂蒙精神哺育中成长壮大,形成“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铸就了“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和“团结包容、崇实尚贤、艰苦创业、勇于争先”的精神,培养了近40万莘莘学子,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山一程,水一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漂泊多年,栉风沐雨,</span>依然记得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值此临沂大学迎来80周年华诞,我作为毕业已经三十多年的临沂师专人,多少回梦里回师专,多少次梦见母校的教室、阅览室和图书馆,皆因工作忙碌一直没有回家看看。当下已经不再忙碌的我,再次萌生回母校看看的念想。于是,今年九月份,一个金秋季节,一个硕果飘香的日子,一个大学新生报到的档口,一个人驱车赶到费县——临沂师专老校区,顺便喊上师专同班同学、费县的苑长学和孙明江,一同走进了母校。</p><p class="ql-block"> 相信母校是不会怪罪我的,正如父母,永远都会理解因工作忙碌而不能经常回家的子女一样。</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的峥嵘岁月,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三十多年的苦乐年华;三十多年的辛勤工作,母校,请放心,作为临沂师专人,虽然我们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了最平凡的工作,也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们没给您脸上抹黑。</p><p class="ql-block"> 母校,我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 因为在校读书时一直掉向,东西南北大翻个,所以这次回母校,只能在费县两位同学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多年魂牵梦绕的临沂师专。</p><p class="ql-block"> 门前的路还是原来的路,门前的白杨林还是原来的白杨林,白杨树的眼睛依然在望眼欲穿。门前的水渠还是原来的水渠,三十多年了,母校仍然还是原来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只是学校的大门口以及大门口的校牌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说实话,我还是喜欢原来的高高大大的校门口,还有大门口右边挂的郭沫若题字的“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的校牌子。</p> <p class="ql-block"> 走进母校校园,我像一个走失三十多年的孩子再次找到久违的家,更像一个不孝之子,一别三十多年才回家看望八十岁的母亲,让慈母仔细端详和回忆一下离开她三十多年的当年风华正茂、归来时已是满头白发的学子。行走在母校的角角落落,我也在认真的寻找三十多年前自己熟悉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回味母校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情景与三十五年前几乎一模一样。三十五年前的秋天,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一纸录取通知书,没有枉费十年寒窗。当我和送我上学的大哥手提装有搪瓷脸盆、茶缸、牙膏、牙刷、毛巾的网兜,怀揣准考证、户口、粮油关系、党团关系,来到校园时,眏入眼帘的也是挂满路两边的红色布联,“新同学,欢迎您”、“欢迎您,时代的骄子”、“天之骄子,欢迎您”等大幅标语随处可见。同系的高年级师哥师姐们也是像眼前的镜像,正在忙碌的负责接站、引领刚刚从中学门跨进大学校园的看上去还是高中生的大一新生。</p> <p class="ql-block"> 走过熟悉的路,面对熟悉的景,青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过去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有些感动却也有些失落,多想回到三十多年前!</p><p class="ql-block">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牵绊!</p>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却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恍如昨日,却似经年。</p> <p class="ql-block">多想追回那份朴素的率真</p> <p class="ql-block">多么想回到那单纯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你看,当代大学生用的都是双肩包和行李箱,那个年代的我们都大网兜、草绿色的书包。</p> <p class="ql-block">依然记得学校中心路右边的文史楼,是当年我们政治系、历史系和中文系的教室,依旧还在,文史楼上的海燕依然在展翅飞翔。记得当时数学系和地理系也在右边,现在已经旧貌换新颜了。</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大礼堂还是原来的样子,却听不到、看不见那时在礼堂里放飞青春的演出和激情四射的演讲。透过红色门缝,看见的是里面堆满了落满灰尘的桌椅板凳等废旧物品。</p> <p class="ql-block">学生食堂依旧在,只是朱颜改。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午饭号还没响起,我们早就在食堂排起了长队。虽然说排队,但当时看见人高马大的体育系学生,心里是还有点发怵。</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校园中心路左边的实验楼,无论从外形、颜色还是建筑材料,都是最漂亮、最有特点、最难忘的。实验楼后面是化学、外语、物理、体育、艺术五个系,都是石头墙平房,苏式建筑,眼前的一切还是老样子。</p> <p class="ql-block">用石头砌起来的实验楼,也不知道哪一年建的,这在当下已经成为不多见的建筑,锈迹斑斑的门抓手、合页以及楼门上脱落的门漆,都在诉说着那个夏天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努力搜寻脑海深处的点点记忆,在校园后面的一角,找到了我们的班主任张广凤老师的家属院所在地,还是三十多年前的一排排独门小院,这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温度的书香小院。</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这个高大上的公厕,至今保存完好,几处斑驳的外墙漆记录了三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其实,最能勾起我回忆还不是眼前这高大的水杉、枝叶茂密的雪松和花园里的花花草草。而是我们住了两年的宿舍楼以及挥汗如雨的操场和水泥制作的乒乓球台,三十五年已经过去,再次目睹所有这些记忆深处的历久弥新的老物件、老伙伴,倍感亲切。心底突然想起了《故乡的云》里的歌词:</p><p class="ql-block">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p><p class="ql-block">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p><p class="ql-block">归来吧归来哟</p><p class="ql-block">浪迹天涯的游子</p><p class="ql-block">归来吧归来哟</p><p class="ql-block">别再四处飘泊</p><p class="ql-block">踏着沉重的脚步</p><p class="ql-block">归乡路是那么的漫长</p><p class="ql-block">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p><p class="ql-block">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p><p class="ql-block">归来吧归来哟</p><p class="ql-block">浪迹天涯的游子</p><p class="ql-block">归来吧归来哟</p><p class="ql-block">我已厌倦飘泊</p><p class="ql-block">我已是满怀疲惫</p><p class="ql-block">眼里是酸楚的泪</p><p class="ql-block">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p><p class="ql-block">为我抹去创痕</p><p class="ql-block">我曾经豪情万丈</p><p class="ql-block">归来却空空的行囊</p><p class="ql-block">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p><p class="ql-block">为我抚平创伤</p> <p class="ql-block"> 时常梦见自己还在临沂师专读书,仿佛那是昨天的故事,常常想回去看看母校,寻找母校曾留下的苦乐年华。今天,在学校的最西北方向终于又看到了曾经一起吹牛、打闹、够级、睡觉的学生宿舍楼。</p><p class="ql-block"> 一晃三十多年,教学楼、食堂、寝室那熟悉的三点一线只是在记忆的深处,矗立眼前的一切都还是从前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眼里满是泪花,一半酸楚,一半欣喜!</p> <p class="ql-block"> 这个年龄,如同冬季,是一个平静、澹泊和容易勾起回忆的季节。</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想不起来的事,一旦被一些场景触动,会很快把很久之前的零零碎碎的记忆连成一片。</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忙碌,一切皆因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根本没时间让你停下来回头看看。当下的清闲和对红尘的看淡,源于走过的多味岁月的历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天的慢生活是为重拾过去的美好记忆。突然想起毕业时有一本相册和纪念册还在,于是翻箱倒柜,找到了洒落一层灰尘的临沂师专毕业纪念册和尘封已久的相册,还有一枚校徽。看着发黄的黑白照片和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成熟却又青涩的脸,尘封已久的记忆,随着掀开的一张张照片和一页页毕业留言,被一层层的剥开</span>。</p> <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回忆满满。</p><p class="ql-block"> 那是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奔放和百花争艳的年代。八十年代,一个觉醒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五彩斑斓的年代。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八十年代,这三个比较合适:年轻---真诚---单纯。</p><p class="ql-block"> 如梦如幻的八十年代,虽不完美,也不富裕,但很丰满,内心富足。文学、音乐、影视、思想、娱乐、体育,等等,各个领域生机勃勃,海纳百川,包罗万象。</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高考制度刚恢复没几年,大部分人还不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特别是农村,更不懂得学历能颠覆一个人的人生。当时的我,上课看小说,下课与同学打闹,放学回家拾柴割牛草,冬天捡牛粪。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汶河里度过的,春夏秋冬都在河里嬉戏、捞鱼摸虾,在河滩槐树林子里爬树掏喜鹊蛋。突然有一天听说我们村里的三个高中生去报名考大学了,虽说他们都名落孙山,但触动了我的心灵,对我振动很大。</p><p class="ql-block"> 从之前压抑混乱的年代走过来,人们充满希望,富有理想。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萌发了考大学的想法。感谢我极度贫穷的家庭,支持我发奋读书。那时尽管吃不饱穿不暖,只因怀揣梦想,所以,苦逼的日子里仍然高唱着《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万里长城永不倒》、《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聆听着《篱笆女人和狗》、《冬天里的一把火》和《妈妈的吻》、《走过咖啡屋》等流行歌曲,很幸运的考入了临沂师专政治系。</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师专起床和熄灯的军号声吗?当时听着是那么不情愿,因为懒,不想出早操;晚上宿舍里够级正酣,不忍停战。</p><p class="ql-block"> 现在偶然再听早起和睡眠的号声,怦然心动,那么的亲切!</p><p class="ql-block"> 你会不会因为听到这遥远而又铭记在心的军号声会想起那年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你还能认出这是哪位同学的照片吗?还能看照片立马一口能喊出他们的名字吗?<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记得他们是哪里人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些照片就是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我们相互在毕业纪念册上贴上了我们的黑白大头照,也正是因为这些大头照,我们的青春,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同学情谊才永远不会老。</span></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我们班毕业前组织的几次外出参观学习吗?东下日照看日出,西上曲阜拜孔子,南去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其他的我记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人生无常,珍惜拥有。</p><p class="ql-block">你肯定还记得我们班这五位同学吧,这五位同学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的晚年清福和天伦之乐,没来得及为年迈的老父亲老母亲养老送终,还没来得及跟我们说一声再见就早早的匆匆的与世长辞了。</p> <p class="ql-block">翻着一页页发黄的毕业纪念册,有班主任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同学们的美好祝福,也不乏幽默、风趣、调皮的真情留言。</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们政治系有两个班吗?我们是大班67人,其中4名同学是进修生。还有一个小班40人 。</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们班谁学习最努力、成绩最好、谁拿了奖学金吗?</p><p class="ql-block"> 谁参加了专升本考试顺利完成了专升本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们有几位女生、还能叫出她们的名字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们班谁最调皮、谁最会跳霹雳舞、柔姿舞吗?还记得我们班自己组织、自导自演的中秋联欢晚会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同学中谁在偷偷的谈恋爱吗?谁给谁写了情书吗?</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话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那个年代的恋爱都是奔着结婚去的,没有谁耍流氓,感情都是纯朴的,都是值得尊重的,据说我们班里恋爱修成正果步入婚姻的有7位同学。</p> <p class="ql-block">曾经以为,校服是种约束,后来才知,那是最无忧无虑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那个学生时代,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着同样的服装,</span>要么穿着校服(其实就是一身统一订制的运动服),要么穿一件中山装或者没有领章帽徽的橄榄绿;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听党话,做好人,诚实守信;我们有着同样的待遇,毕业以后统一包分配到党政事业单位去。</p> <p class="ql-block"> 回不去的岁月,忘不了的记忆,吹不散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有充满感性情怀和理性批判的诗歌年代。每逢周末,都会看见一些海报,有体育系、艺术系和英语系的舞会、晚会邀请海报,有书法、诗歌等文艺沙龙。从农村出来的我,一直没有勇气和底气去凑这些特别时髦特别文艺的热闹,但心里特别羡慕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至今还记得在大礼堂里参加过几次老师们的课外讲座,还记得留着长发、戴着眼镜、一副知识分子形象的吴国风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演讲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和赛先生(科学Science)的场面。那时的我们就像久旱的禾苗,静静的吸收着在中学时只顾迎接高考而对社会知识和文化思想的缺失。还记得他们时而慷慨激昂、神采奕奕,时而心平气和、谈笑自若,在下面的我们一个个听得热血沸腾,如沐春风。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诸如此类的讲座突然销声匿迹了,听说是带有资产阶级思潮的东西会影响了学生的政治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那时候我们一起在合堂教室集中听课的时光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临近考试时去自修室抢占座位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去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去阅览室静静的坐下来读一些学习资料或者诗歌散文小说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每周六上午班级集体听取团支部组织的阅读党报党刊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周末晚上集体在小操场看电影吗?</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晚饭后一起沿校门前的水渠路散步吗?那粗壮高大的杨树林和清秀温柔的水渠见证了我们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周末一起爬学校后面的钟罗山,一起去费县火车站看火车,一起逛费县百货大楼,一起去费县电影院看电影吗?</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师专两年,我是迷糊的,困惑的,迷茫的,焦躁的。我觉得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掉向,分不清东西南北。另一个是人生路上的急刹车,一直有目标有理想——考上大学,并心无杂念的为之奋斗,当愿望如愿以偿时,突然没有了斗志,没有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但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老实做人,任劳任怨,从不敢懈怠,更不会迷糊,特别是在政治上,始终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从没掉过向。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政治系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我们学校的校长蒋绍椿和夫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佩芝</span>、校党委书记蒋森和夫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济慧都是我们政治系走出去的校领导,都成为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还有班主任老师张广凤以及政治系的所有老师和辅导员,他们都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束光,一座灯塔,一直照耀和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 曾记否,文史楼前小花园里的倩影,皎洁的月光下操场上的你侬我侬,校门前水渠边听蛙声,图书馆、自修室闪现求知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还有难忘的老师和同学,就这样深深地嵌进了岁月的记忆中、成长的年龄里。</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岁月,欢笑与泪水相伴,痛苦与快乐同行,但无论如何,任凭世上风情万种,仍只对你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的意气风发、带着幼稚的幻想和天真的理想,我们在依依惜别中各奔东西,不管岁月更迭,无论世事变迁,却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忆起这段旧时光,梦里的那人、那山、那景不由让人泪湿衣襟。</p> <p class="ql-block"> 同一个宿舍,因缘分而相聚,因相聚而共勉,因厚道而同行,因珍惜而长久。</p><p class="ql-block"> 111寝室是我和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小七小八师专两年栖身的住所,这个集体宿舍更是我们在师专两年乃至今天的精神寄托。从睡前的相互交流、争论甚至争吵的“卧谈会”,到今天的情同手足,患难与共。特别是毕业临行前,我们很伤感,两年来,我们八个人每天好几次<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用同样钥匙,打开同一扇门,今天我们用同样的目光,跟空荡的寝室说再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各自分配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span>我们互通有无,联系密切,并在各自的工作中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班级,回报学校,我们没有遗憾,唯一遗憾的是小八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老,我们不散!</p> <p class="ql-block">青春本就是马不停蹄的相遇和错过,青春悸动的师专时光转眼即逝,匆匆,太匆匆!但最终,我还是记住了你,我的同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你说毕业遥遥无期,</p><p class="ql-block">转眼就各奔东西。</p> <p class="ql-block"> 感谢临沂师专的老校区保留了下来,感恩母校的老房子保留了下来,让我们这些师专人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和回家后的感觉,希望母校的一切会长久的保留下去。谢谢!</p><p class="ql-block"> 唯一的遗憾是因时间的原因,没有看见图书馆和自修室,没有再次爬一爬师专后面的钟罗山,没有再去看一看学校后面的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衷心希望也一定相信临沂师专的蜕变会为临沂大学的蓬勃发展打造更加坚实的翅膀,翱翔于祖国的蓝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写于2021.12.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