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山河立传——心印山水画系列

清荷

<p class="ql-block">心印先生题</p> <p class="ql-block">心印与范曾先生</p><p class="ql-block">曹耘田,又名心印,自幼喜爱丹青妙笔,尤敬慕古圣先哲。于书画界独爱范曾先生,倾慕心随已逾三十多载。</p><p class="ql-block">有云“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又云“书为心画、画为心声”。两句言简意赅的话,道出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和中国文化艺术的精神与特征,从而使艺术有了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p> <p class="ql-block">山水画即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人生追求的表达与体现。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道家思想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水墨表现为主。</p><p class="ql-block">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而山水画章法就是画面的布局讲究立意定景,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并巧妙地运用画面的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水画,是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到东晋鼎盛,</span>所以自古至今,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另今人无法超越的经典名画,古代著名的山水画有晋代顾恺之的《庐山图》,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五代董源的《潇湘图》,五代荆浩的《匡庐图》,五代关仝的《关山行旅图》,明代八大山人《山水册》,近代有张大千、傅抱石等。</p> <p class="ql-block">心印(曹耘田)先生在长年学习创作用,对山水画领悟颇深,创作感悟有《心有留痕》系列:</p><p class="ql-block">中国画讲究“画无起止之迹”,在笔墨的收放之间,已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也就是说从落笔始到收笔结束,你的笔墨始终是与图中物象是浑然一体的,看不到半点刻意的人为痕迹,笔墨已非是笔墨,而是一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画外之物。书论中有“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等之说,而这些意象表现的笔法,正是中国写意画的必需!——心有留痕</p><p class="ql-block">书画艺术的进程,是必先要有传统,这叫承接或继承,而后再开拓与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有所创新。这时脑际忽然冒出来这样一句话,中国书画艺术的存在,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在尘世间的一种鼎立存在呢?如何存在?当然她必须是有着东方人的血液,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国人精神的永流传!——心有留痕</p><p class="ql-block">一个画家若能在要言不繁的笔墨线条中,充分体现出你的精神气质来,大体已接近了艺术之道。中国写意画有着它独立存在的写意精神的标准和要求,它既不是照片式的具象,也不是所谓现代画派中的抽象。白石老人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宾虹前辈也直言“画有三;一,绝似物象,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唯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心有留痕</p> <p class="ql-block">心印先生对绘画艺术视觉独特,这和他长年笔耕不辍息息相关。他的每幅作品,都饱蘸对大自然的热爱,千山万壑,碧水长天,枝叶扶疏,意境空远,这些景致,无不显示画作的精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