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小结

T

<p class="ql-block">这轮行书课我临写了杨凝式的《韭花帖》、王珣的《伯远帖》、陆柬之的《文赋》、米芾《苕溪诗帖》。虽是临写过四本帖,但是能明显感受到朱老师所谓的“吾道一以贯之”,用笔的动作是不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韭花帖》叙述午睡醒来,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p><p class="ql-block">它是一封回帖以表谢意,虽然短小但是精致不减。临习过程中,我努力去模仿字体与神韵,其中墨色浓淡比较容易看出来。</p><p class="ql-block">赏析说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b>布白舒朗</b>,<b>清秀洒脱</b>,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笔意。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确实,这本帖给我第一感觉就是精致,不仅仅是字形风采上,还有形式上,也许因为是一张回帖,里面承载的不少情意,所以显得正式而精致。通过这篇帖,我意识到形式美感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前一段时间一直在临写《智永千字文》,下面两张是对其进行的转化,分别是《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里面有许多不足,我对字形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p> <p class="ql-block">这是王珣的《伯远帖》,临写重点:用笔动作</p> <p class="ql-block">陆柬之的《文赋》内容略长,从里面不仅可以学习识记字形的部首偏旁还可以留心注释,了解他们的思想态度,可以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p> <p class="ql-block">米芾的《苕溪诗帖》</p><p class="ql-block">临写不足:①字的特征:倾斜的趋势没有抓住;②没有看出字形之后的动作</p><p class="ql-block">在后续临摹中还需提高观察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还是有点米芾的感觉,但局部仔细看还是经不住推敲</p> <p class="ql-block">这些问题在下面的课程感悟中也有体现</p> <p class="ql-block">第一篇的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①有些字,比如“识”、“体”、“构”的繁体没有写出来</p><p class="ql-block">②墨色没有浓淡变化</p><p class="ql-block">③前面一段变化多(大小、粗细),后面节奏逐渐平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写一张格外注意了字体转化,以及行书节奏变化</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一年前的第一张勤礼碑(它总是被反复处刑哈哈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张虽然十分丑,但是很有意义好吧,证明一年内的方法与努力没白费,坚持!</p> <p class="ql-block">虽然行书课程已经结束,但是学习永远在路上。课上所学的仅仅是核心、关键的方法,真正的练习实践需在课下完成,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是收获满满✊还有,学了勤礼碑,春联可以自己写啦✌(做出形式美感,提高审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