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美味寄托深情——高新区福生小学五年级一班举办“过元旦,包饺子”活动

盐角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冬日暖阳,元旦悄然走近身旁。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劳动意识,在元旦到来之际,高新区福生小学五年级一班举办了“过元旦,包饺子”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饺子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内涵。</p> 饺子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饺子的谐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国,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习俗与我国医圣张仲景有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途中,他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都被冻伤,病死的人也有很多,内心难受不已。回家后,他苦心钻研,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吃了一冬,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时间的推移,饺子逐渐成了中国人每逢佳节,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p> 饺子的诞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全员参与。调馅、揉面、擀皮,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同学在实践课上学习了但还不熟练,趁此机会抓紧锻炼自己;有的同学在家里学会了更多饺子的花样,恰好在同学面前“秀”了一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有的同学,包的太投入,不小心让面粉粘到了脸上,成了小花猫!</span>同学们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相互指导学习,快乐的笑声弥漫了整个教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奇思妙想,还将饺子拼成了各种字的形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颜六色的饺子终于下锅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味的饺子出锅啦!同学们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吃的专注,吃的幸福!因为这里不仅有色香味的吸引,还多了几分劳动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饺文化已经贯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始末,承载了从古到今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精髓,并且蕴含浓厚的情感和文化元素,成为团圆思念、幸福的象征。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包饺子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了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用美味寄托情意,品味浓浓师生情和亲子情。</p>

饺子

同学

文化

元旦

张仲景

美味

福生

医圣

传统

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