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这块红色土地上的故事

勇不止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 褔音医院</i></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长汀有一所特别著名的医院。而提起这所医院,直接与一个人的名字有关,他就是傅连暲。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曾被毛泽东主席亲切称赞为“红色华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所褔音医院名气之大,红色历史之悠久,名人留存的故亊之多,在这块染红的土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长汀是中央苏区第一个成立的苏维埃政权,而长汀的褔音医院,在1932年9月,毛泽东主席到福音医院休养,他非常关心医院的发展,并与傳连暲结为挚友。在毛泽东的建议下,1933年3月,傅连暲等把医院设备器材用品全搬到瑞金,正式任命为中央红色医院,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正规医院。</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傅连暲任总后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他将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中国革命而为之奋斗的医疗卫生事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翻开已故久远的历史往事,我们不难分析这所医院身份转变的过程。褔音医院原为亚盛顿医馆,1908年由英国伦敦基督教会信徒亚盛顿捐资开办。</p><p class="ql-block"> 1925年大革命时期,“五卅”爱国运动的反帝浪潮冲击了长汀古城,英国传教士、医生离汀回国。在这种形势下,本地医生一致推举傅连暲为院长,并改名为褔音医院,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该院是当时闽西规模最大,设备最全,医术最好的医院。</p><p class="ql-block"> 1927年9月,福音医院为南昌起义军医治伤病员,徐特立、陈赓等中央领导和红军指挥员在此医病治伤。</p><p class="ql-block">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指挥和率领红四军攻打长汀城。褔音医院接纳和治疗红四军伤病员,并为全军将士接种牛痘。由于傅连暲院长从开始同情革命,倾向革命,到最后彻底投身革命,完成了由一名基督徒转变为红色医务工作者整个过程。使该院后来成为赣南闽西第一个红军医院,并在以后为红军开办了看护学校和中央红色医务学校,许多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在此治病休养,很多故事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音医院旧址座落于长汀卧龙山下小镇,东大街94号,地势偏高半腰段。地理位置独特,前有街市后有山林,远离中心城区更显得僻静。</p><p class="ql-block"> 走进褔音医院,中式建筑,一幢幢平房,院内不大,再往后走地势呈半坡型,显得比较挤不规则。难得想象当初三百多名伤员是如何安排的,医院周围有很多高层民宿,半山坡上的这所医院就不那么起眼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病房、药房、手术室、老式医疗设备,一一呈现眼前。一个偏远山城能有这等规模和条件的“洋”医院实属不易,正可谓西方文明“入侵”,西医流入中国,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先进产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几间特殊的病房,留下深刻的印象。邓子恢(时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和陈云(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曾经住在医院的病房。</p><p class="ql-block"> 红军将领罗荣桓和中央地方领导陆定一在福音医院治病疗伤。以及曾经在福音医院举办的看护学校中的红军医务人员挂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i>傅连暲为陈赓医伤故事</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陡坡上面有间特殊病房,房间不大但很显眼,墙上悬挂的照片很熟悉,红军著名将领陈赓和伍修权。</p><p class="ql-block"> 傅连暲和陈赓的情谊就从这间病房开始,直至陈赓大将晚年时或在病床上,每年都忘不了给傅医生送去祝福。而早年在福音医院疗伤的故事传为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30日,“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经江西瑞金会昌时,遭国民党蒋系钱大钧四个师的狙击,激战数天,敌军虽被击溃,但起义军有三百多名官兵受伤,急需治疗。起义军先头部队于九月三日抵长汀城,得知长汀县城有一所教会医院~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虽是个基督教徒,但他为人非常开明,他的医院很乐意为起义军医治伤病员。</p><p class="ql-block"> 傅连暲联络全城个体医生、护士,筹集医疗药品和费用,以褔音医院为中心,租借周围几栋民房,成立临时组合医院。伤病员一送到长汀,他们就全力以赴进行抢救,所医治的伤病员,陆续恢复了健康。</p><p class="ql-block"> 唯有12军3师6团1营营长陈赓伤势严重,左腿两处中弹,膝盖处的筯被打断,胫骨骨折,几天来因受感染,腿红肿得厉害。经医生们几次会诊,认为需要做截肢医治才能保住生命。傅连暲看到这位年轻军官,受伤后却非常坚強,心想,截肢容易,一辈子残废那是多么痛苦的事。于是这边精心和医生会诊,那边和妻子商量,如何把陈赓抬回家里,采用特级护理和“保守疗法”。傅院长那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深受陈赓的敬佩。所以,陈赓的伤势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事后把陈赓安全地送到广州疗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i>贺子珍临盆褔音医院</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2年秋,贺子珍怀有身孕,被送往长汀“福音医院”调养。傅连暲把她安排在小石阶梯的第二间住房,给她安排“红色医护学校”的女实习生专门照顾和护理。当时她身体很虚弱,胃口不好,就用鸡蛋蒸蛋糕给她吃。傅医生也常来给她诊治,经过精心调养,贺子珍身体逐渐康复了。</p><p class="ql-block"> 不久后,贺子珍在褔音医院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小孩。毛泽东非常高兴,给孩子取名叫“小毛”,当时毛泽东住在福音医院的后山休养所里。每到傍晚,他就沿着小路来到医院后门,先到病房探望红四军伤病员;而后到贺子珍住房,看望她母子俩。毛泽东每天都来抱“小毛”,有时把他举得高高的,逗孩子开心笑哈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i>傅连暲夜奔于都</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4年秋,有天下午,在瑞金的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傅连暲正在医院给红军战士看病,按到了中央负责人张闻天的紧急电话,说毛主席在于都病了,病情严重,要他亲赴往医治。</p><p class="ql-block"> 傅连暲马上背起药箱,骑上一匹快马就上路了。瑞金至于都180华里,金秋时节,太阳炎炎,长途跋涉是很辛苦的。傅连暲为毛主席治病心切,他骑着马拼命往前赶,途中一刻不停,于翌日的傍晚才赶到毛主席的住处。</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和卫士长一见傅院长来到,个个都转忧为喜。傅院长立刻到主席房间,看到毛主席躺在一张木板床上,头上敷了一条冷毛巾,他的病情很重,看到病成这个样子,傅连暲心里感到说不出的难受。</p><p class="ql-block"> 经过傅连暲诊断,毛主席患得是恶性疟疾,高烧不退,当时正是疟疾流行季节,当地蚊子又非常多。经过傅院长精心治疗后,一试体温,水银柱稳稳地停在摄氏37度上,毛主席一场大病转危为安了。毛主席的健康和红军的存亡有密切相关,因此,毛主席及时得到治愈,大家都认为傅连暲在关键时刻为党立了一大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i>傅连暲在福音医院的办公室</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普通的院长办公室,没有特别之处。走进去室内摆设很简陋,两张旧的脱皮的办公桌,左上方墙上悬挂院长傅连暲年轻时的照片。站在他的办公桌前,打量着这间小屋,时间仿佛倒回那年头,他的身影不断恍惚呈现。时而伏案整理病历,时而接待病人,忙出忙进。</p><p class="ql-block"> 从这间办公室走出,再投身于红色革命,跟随着党中央毛主席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医者仁心,始终守护在党中央毛主席身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i>毛泽东同志旧居 ~ 福音医院休养所</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卧龙山东南麓,福音医院的后山坡高处,有一座土木结构的院落。这里地势、风景独好,城区最高点,房前屋后被丛树林遮蔽,十分隐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院落由一扇大门,一座主楼,再加上一座偏楼构成,大门上方“毛泽东同志旧居”几个大字清晰可见。这幢木制结构的“别墅”,面积不大却精巧别致,结构合理,很适合休养居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幢楼,首先取之地理位置独特,该主楼位居全城建房地势最高处,站在二楼檐前可眺望半座长汀城池。</p><p class="ql-block"> 主楼大厅右侧即是毛泽东寝室兼办公室,二楼外木廊道,方便了望和巡逻,警卫战士和地方同志住在楼上。主楼与偏楼之间有天桥相连,屋后便是树木繁茂的卧龙山。</p><p class="ql-block"> 据工作人员介绍,旧楼在抗战期间被日机炸坏,现今楼是在原址基础上完整按照当时建筑材料,一石一瓦全复原的,完全再现了当时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i>毛泽东在休养所的故事</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毛泽东因病带了一个警卫班从江西宁都来到长汀城养病,住在风景独好的福音医院休养所。毛泽东一面养病,一面进行社会调查。</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刚来长汀时,住在西门外的罗汉寺。他每天白天里都与当地的农民拉家常,和农民一起车水浇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情况,后来在傅连暲院长再三动员下才搬到福音医院休养所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这幢楼里,多次召开座谈会,调查会,积极分子活动会,解决具体问题。并深入基层工会,商会、合作社、工厂、机关等作调研。他指示工人想办法生产斗笠,并亲自提出斗笠的改进方案~把夹边尖顶斗笠改为平顶缠边斗笠。这样的效果,即可遮阳避雨又可当枕头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经过两个多月的社会调查,为后来【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文章积累了第一手材料。毛泽东在该休养所所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著作中严厉批评了长汀政府只顾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不关心群众柴米油盐的官僚主义作风。</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用长汀出产的玉扣纸,把这篇文章抄好贴在二楼客厅的木墙上,并请长汀政府工作人员来提意见。这些工作人员看后惭愧地说:“毛主席的批评很正确,我们一定认真改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休养所居住期间,毛泽东每天傍晚五六点时候,总是由傅连暲院长陪同到屋后的卧龙山散步,一个来自湖南的伟人和一个基督徒医生开始了真挚而不平凡的友谊。他们在一起风趣交谈,因卧龙山上松树很多,毛泽东把松树来作比喻。有颗松树在往外溢脂,说明树已受了伤,用自己的胶汁来医治。人也一样,负伤生病,主要靠自己的抵抗力来恢复健康。</p><p class="ql-block"> 傅连暲提醒毛主席平时要注意营养和休息,才能早日恢复健康。他们每次散步到七点,才高兴地下山,毛泽东在瑞金时,也是这种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i>结束语</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华诞之即,有机会涉足长汀这座千年史的文化名城,但它又是一块红色热土,影响极大。有太多太多的红色遗址,有太多太多的英雄烈士,有太多太多早期革命领袖和普通革命者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寻访红色足迹,聆听伟人的教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