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际游云南:1 和顺古镇

汤任远

2021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参加寻梦天下“云南无量山樱花和顺古镇腾冲银杏村6天摄影团”,随后留下自助游览大理(含喜洲古镇)、丽江(含白沙和束河古镇)和昆明(含官渡古镇)至12月9日,加上提前一天到达和顺,共计13天。<br><br>和顺古镇隶属腾冲市,距市区西南4公里,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商贸名镇和文化名镇。600多年历史的和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古建星罗棋布。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这里又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侨乡,是七千多居民依然生活的活着的古镇,先后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荣誉。<br><br>有专家评语:“有一种味道叫和顺。温润如玉,上善若水。在那一片火山热海环抱中的古老建筑群里,回荡着商贾马帮的铃声,飘溢着耕读人家的书香,播撒着大众哲学的思想,更留下壮怀激烈的悲歌!一生不去体会一次和顺的味道,或许会是一种遗憾。” 进入和顺古镇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和顺顺和”的巨大石牌坊。牌坊建于2001年,巧妙运用回文手法,寄托和顺人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也是对于“和顺”地名新的诠释。其实,幸福的真谛不在财富多少,而在和、顺二字之中。和顺古名“阳温墩”,因小河绕村而改名“河顺”,后雅化取 “士和民顺”之意,今又扩展为和顺顺和。牌坊背面“仁里”二字,是近代著名才子、腾越道尹赵藩所书,意为仁义道德之乡。 2006年,朱镕基总理在视察古镇时题字“和顺和谐”。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主席也曾考察和顺古镇,了解丝绸古道交往、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br> 古镇路口荷塘上的雨洲亭是纪念益群中学首任校长、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表现出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寸树声,字雨洲,腾冲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是云南著名的教育家。<br> 和顺古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牌坊多。这里历史上有12座牌坊,建于清末民初,后毁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002年之后,陆续得到恢复。和顺牌坊分为百岁坊、文化坊、节孝坊三类,双虹桥老桥头的“文治光昌”坊为文化坊,双虹桥新桥头的“冰清玉洁”牌坊为节孝坊。 双虹桥老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光绪十年(1884)重修,双虹桥新桥建于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桥畔绿树成荫,红花映日,时有村妇捣衣,鹅鸭戏水,一派江南水乡的恬美风光。 和顺图书馆,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80年纳入公共图书馆建制。这座小小的乡村图书馆,如今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和现代等书库;内外有“文化泉源”、“民智泉源”、“文化之津”、“图书之府”、“乡村瑰宝”等诸多文化大家题字。 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和顺前辈出国“走夷方”,时刻挂念家中的亲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从清光绪年间开始,沿河堤先后修建了9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 和顺八大宗祠之一的寸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1935年重建大门。代表传统汉文化的宗祠建筑,大门却是由欧式的三个石制圆拱券门和南亚风格的门头构成,是为汉文化与西方、南亚文化交融的代表。 寸家历史上人才辈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有三人。寸玉,生于明弘治年间,正德年间任鸿胪寺序班(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官员),朝廷为表彰其博学多才、精通外语和勤政廉政,又封登仕佐郎。寸玉为官至70多岁才告老还乡,明万历年间腾越参将邓子龙题书“白发朝仪”大匾,追思寸玉的功绩。寸玉还乡后带领和顺百姓修河道、治水患,开垦出3000亩旱涝保收的良田。他还出资修桥补路,做了不少好事,相传双虹桥中的老桥便是寸玉所建。因其家住和顺大桥头,被和顺人亲切称为“桥头老爷”。 寸性奇(1895-1941),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2014年9月,寸性奇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p class="ql-block">寸树声(1986-1978),怀着“边疆也是中国领土,边疆人民也是全国同胞的一部分,边疆人民的无智、文化的落后,应该是知识阶层的耻辱和责任”的爱国忧民之心,1939年冬以在家乡和顺乡益群中学任校长为起点,开始投身于边疆教育事业。作为知名的爱国人士,寸树声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和革命组织,1950年10月开始,先后担任云南大学经济系教授、副校长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云南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去世后亲属按其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和顺的山川之中。</p> 艾思奇(1910-1966),是我耳熟能详的名字,大学期间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就是他编写的。艾思奇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1966年3月去世时,毛泽东亲笔在其悼词中加上了“中国的理论领域的忠诚战士”一语。纪念馆老宅建于1918年,1980年亲属将其捐赠给腾冲县人民政府,1984年对外开放。 走在和顺的小街小巷,古色古香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古镇人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据统计,和顺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100余处,挂牌保护的古民居116户,建于明代的主要闾巷11条,建于明清的寺庙7座,建于清、民国的宗祠8座,建于清、民国的洗衣亭7座。这么多古建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和顺大小客栈很多,无论是利用旧宅翻修还是新建,都保持着传统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元素。<br> 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在和顺也不得不穿上唐装。 和顺距离缅甸才70公里,至今仍保留着做玉石生意的传统,随处可见卖玉石的店铺。 腾冲有著名的“三佳”,即藤编、腾宣和腾药。这是一家手工宣纸作坊,自称为“全国最小造纸厂”。 木雕是纳西族见长的传统手工艺,我发现和顺的木雕水平也很高。这位财神的表情别具一格,雕工简繁有致,实属上乘之作。<br> 和顺古镇不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但是像这样随处可见的洗手台,却是在其他景区难以见到的。洗手台风格古朴,植物点缀,赏心悦目。而且难得的是感应出水,区分成人、儿童水盆,洗手液、擦手纸、干手器和废纸桶一应俱全,和顺高标准的旅游服务令人钦佩。<br> <p class="ql-block">和顺野鸭湖畔有一条400米长的家风文化长廊,按照夷方篇、励志篇、孝道篇等十六个篇目,通过雕塑艺术手段,一一呈现和顺家风文化的十八个故事。和顺民谚,其中有“三代不读书,犹如一窝猪”、“富贵难传三代,书香可续百世”,表现出和顺人对于读书的高度重视。</p> <p class="ql-block">家园篇:军屯戍边。明洪武年间,为保卫边疆,四川、湖南、江苏、江西等地的将士受朝廷派遣到和顺军屯戍边。明朝实行卫所军屯制,军队“三分差操,七分耕种”。卫所军丁一人一户,称为“军户”,可带家眷。既隶军籍,世代袭职,由朝廷分给田地,有事征战,无事种田。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先后有寸、刘、李、尹、贾、张、杨、钏、许、赵十大族姓陆续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中原汉文化也随之在这里生根开花,传承至今。600年来各大姓氏和谐共处,古镇现在还留存着八个大姓的宗祠。</p> 家国篇:中国版的“最后一课”。19世纪70年代法国被普鲁士占领时,法国作家都德曾写下著名的《最后一课》。1942年5月,在和顺文昌宫也真切地上演了中国版的“最后一课”。5月8日,腾冲即将被日寇占领,时任益群中学校长的寸树声先生在和顺文昌宫集合全体师生,为大家上了“最后一课”。他说“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你们要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炼你们的精神,在斗争里发展你们的力量!我相信,每一个黄帝的子孙,是不会当顺民的,不甘心做奴隶的!” 和顺还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陷河原为湿地,因人行其中极易陷入,故名。如今的陷河,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面积150余亩的野鸭湖风光如画,因生态环境优良,成为了野鸭等水禽的栖息地。湖水与周围的青山绿树、民居建筑构成了一幅“远山莽苍苍,近水何悠扬;万家坡陀下,绝胜小苏杭”的优美画卷。<br> 元龙阁原为观音殿,清朝乾隆二十七年,乡人又在殿前兴建楼阁,取名元龙阁,后经历年修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元龙阁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等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建筑群背靠青山,面临绿水,清早龙潭晨雾缥缈,宛若人间仙境。 拜谒腾冲国殇墓园,一直是我的夙愿。因为在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年代,“十万青年十万军”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不该忘记。这次终于有机会,我们到达腾冲的第一站就自己去了国殇墓园。<br><br>1942年5月,日军进犯滇西边境,中国抗战后方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截断。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20集团军以6个师兵力强渡怒江,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经过43天逐屋逐巷的殊死血战,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歼,收复腾冲。此次战役共歼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官兵阵亡19名。战后,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先生号召乡人捐款捐地,于叠水河畔小团坡建立“国殇墓园”,1945年7月7日落成,占地53300平方米。<br><br>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派专人驻守。“文革”期间,国殇墓园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墓园场地先后被腾冲县体委、腾冲县委党校等机构占用。1984年9月1日由腾冲县城建局接管,重新恢复为其专有功能;10月初,腾冲县政府组建了国殇墓园复修筹备组,至1989年完成了两起修复工程。2012年,由中宣部、财政部、发改委、国家文物局共商决定,于国殇墓园东园区改扩建滇西抗战纪念馆,2013年8月15日落成开放(可惜此次因疫情暂时闭馆)。国殇墓园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20日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8月入选第一批国务院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大门为土木砖石结构的牌楼式建筑,向外呈八字形,门额上镶嵌着由李根源先生题写的“国殇墓园”石刻匾额。国殇墓园整体布局仿南京中山陵,以中轴对称的台阶式布局,平面图案呈东北宽、西南窄的钟形,寓意“木铎警世”。因中轴线从东北往西南渐次升高,大门建在东北方向的“钟口”位置。不知何故游客中心建在东南方向,那日也是从那里开门让我们进入墓园,因此进去后找不到中轴线。而且,最后我们从本应是入口的大门出来,以致责怪为何将黄菊花放在“出口”卖。 一口巨大的铸铜警钟,悬挂在四方形钟架中,上刻“勿忘国耻”四字。钟架结构给人以沉重感,纹饰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警钟”二字上方是一对圆雕和平鸽,表明警钟长鸣为的是永久和平。<br> 长长的浮雕墙上,形象展示了当年中国军队浴血抗战、百姓冒死支援和飞虎队英勇歼敌的情景。 <p class="ql-block">忠烈祠为重檐悬山顶建筑,上悬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手书“忠烈祠”和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台阶下墙上有石刻“碧血千秋”四字,为蒋中正题、李根源书。内外立柱悬卦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群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的“腾冲忠烈祠碑”和“腾冲国殇墓园落成祭文” 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p> 小团坡是一座沉寂的小火山,为安葬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阵亡将士忠骸的墓群所在。坡麓设半圆形月台,月台迎面嵌于右任“天地正气”四个草书集字石匾,月台上正中筑石阶,直达坡顶。 腾冲抗战结束以后,腾冲军、政、民联合将反攻腾冲城中牺牲的远征军将士遗骨火化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水陆法会,择吉安葬于此地。小团坡下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石碑,刻有20位将校军官姓名;“盟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美军中尉夏伯尔等十四名官兵。 坡上辐射状地分布着72行3346块墓碑,布局上呈现四大块八小块的扇形,寓意长眠在这里的英烈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每一块墓碑上都刻有烈士的军衔和姓名,依职衔高低由上到下依次排列 坡顶为一圆形石台,正中耸立着“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为其总司令霍揆彰题。塔基正面刻有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其余三面镌刻着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会战概要。我们本想在此敬献黄菊花,遗憾的是“入口”处没见有卖。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刻:“民国三十三年夏,滇西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盟国军队来华助战,在收复腾冲战役中,美军少校梅姆瑞等19名官兵壮烈牺牲,兹特立石以慰英灵。”碑下的地面上是19位官兵的墓碑,上面刻着他们的姓名和军阶,碑上有人留下了3支黄菊花。这19名盟军官兵,原来他们是属于飞虎队之外,参与到远征军中一支代号“Y部队”的4000人美军顾问团。十多年前,一批中国人为了还原历史,寻找梅姆瑞少校当年的埋葬处,告慰其远在美国的家人,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拍出了纪录片《寻找少校》。后来,他们又拍摄了《发现少校》,讲述一个92岁的中国远征军军官的往事悲欢。</p> 在整个墓园中轴线底端的大门一旁,有一座不起眼的“倭冢”,埋葬着侵腾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代理联队长太田正文大尉和桑弘大尉的三具尸体。他们面对高高在上的小团坡,呈长年跪拜请罪之势。 墓园里一尊尊抗日仁人志士和百姓的铜雕,感人至深。李根源(1879-1965),腾冲人氏,滇军名将,民国元老。民国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署国务总理,抗战时任云贵监察使。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李根源抱病赴前线襄助军务,力主将日寇阻于怒江西岸。他发表的《告滇西父老书》,极大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决心。 怒斥日寇。张问德(1880-1957),腾冲城关五街人,清末秀才,腾冲沦陷后被委任为腾冲抗日政府县长。1943年8月31日,日军腾越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致函张问德企图召降。9月12日,张问德复函义正词严痛斥日军罪行,这便是有名的《答田岛书》,表现其高尚的民族气节。 雷打树下。抗日名将寸性奇的父亲寸大进,以88岁高龄,见国土沦陷日寇猖厥,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遂坐在大罗绮坪观音寺被雷电击断的千年古杉下,含恨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暝,彰显崇高的民族气节。 饿死不吃军粮。滇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抗日,一位小脚妇女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运送军粮,饿死在途中,而袋中的军粮颗粒未少。 砸石子。滇西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甚至连正在哺育的妇女和刚刚懂事的孩子,也为修路、修机场砸碎石,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抗击日寇。<br> <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华为P40 Pro</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zd6nqy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秋冬之际游云南:2、银杏村和诺邓古村</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zjk9r7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秋冬之际游云南:3、双廊古镇和无量山冬樱花</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zwpy08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秋冬之际游云南:4、大理古城和喜洲古镇</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06zsaf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秋冬之际游云南:5、白沙、束河和丽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0bpu23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秋冬之际游云南:6、昆明和官渡古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