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20、21日 苗寨风情画,雨中逍遥游</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由10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国内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清澈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主体就位于河流经过的河谷坡地上。西江苗族同胞在白水河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已近千年。典型的农耕文化,美丽的田园风光,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使西江千户苗寨成为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旅游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到达苗寨已是掌灯时分。按规定,自驾车一律停在寨子外面。拖着行李,冒着细密的小雨在寨口排队,等候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再依序乘坐景区交通进入寨子。</p> <p class="ql-block"> 民宿酒店已经由欣民大哥提前预订好,就坐落在白水河畔的坡道上。此刻,整个寨子灯光璀璨,廊桥河畔流光溢彩,苗寨夜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晚餐时,热情的苗家美眉来敬迎宾酒。</p> <p class="ql-block">小伙子吹起欢快的芦笙,为敬酒助兴。</p> <p class="ql-block"> 大家公推欣民大哥做了这一桌“贵客”的总代表。</p> <p class="ql-block"> 竹影摇曳,雨声沙沙,在苗家木楼睡个好觉。</p> <p class="ql-block"> 雨下了一夜,早晨还在嘀嗒。水洗过的寨子晨雾缭绕,清新可人,十分安静。</p> <p class="ql-block">时间尚早,在客店周边随意走走,</p> <p class="ql-block"> 民宿这边的木楼大多是新建的客店,走上观景平台,能眺望河对面苗寨的全景。 </p>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饭,到寨子里转一转。</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小路走进老寨子,看看苗家民居的原始样貌。</p> <p class="ql-block"> 苗寨民居是木质吊脚楼,分平地和坡地两种样式。一般三层,底层饲养牲畜家禽,放农具;二层住人,堂屋外有“美人靠”,用作刺绣、乘凉和休息;三层存放粮食等生活物品。西江苗寨吊脚楼节省土地,美观实用,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构成独特的人文风景,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寨子里还有一些“原生态”老房子,带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更多的是翻盖过的新房子。灰<span style="font-size:18px;">瓦红墙</span>,鳞次栉比,同漫山的绿色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寨子里的文化活动广场——“芦笙场”。西江苗寨世代以农耕为生,刀耕火种近千年,至今还保持着在劳动生产方面一些传统的仪式;也保留着古歌演唱、芦笙会、苗家大鼓等丰富的文化活动。而今,开展旅游,每天都有两场歌舞表演,这些都在文化广场进行。</p> <p class="ql-block"> 廊桥也是苗寨一道独特的风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水河上有七、八座风雨桥,</span>古老的风雨桥用全木建成,年代久了,经不住洪水冲击;重建的风雨桥用水泥板架设桥面,上面覆盖木制的廊桥,又结实又漂亮。</p> <p class="ql-block"> 国家民族博物馆在西江苗寨设有一个小展馆,介绍了苗族久远的历史和迁徙途径,以及长久以来他们社会生活的组织形态和管理形式,还有一些民俗文化生活用品的展示。仓促浏览一下,感觉内容很丰富,西江千户苗寨之所以成为“保存苗族原始状态最完整的地方”,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发展历史及传统文化的大看台”,从中能够略有了解。</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关于“榔规民约”的介绍,称 “西江千户苗寨能完整保持原始的村容寨貌和青山绿水“,“能原汁原味的秉承本民族的装束和风俗”,“能长期保持全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安稳”,同他们千百年来秉持的、源于氏族社会自律管理的“榔规民约”,有直接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想起一个小插曲。昨晚入住前,在寨子外面冒雨排队,进了寨子,又拖着行李箱走了好长的路。大家怂恿欣民大哥打电话给客店老板,让他来车接一下。感觉对方在推托,很为难。见了面才知道,寨子里有严格的规定,在游客活动的时间段,不允许任何私家车辆上街。<span style="font-size:18px;">怪不得寨子里秩序井然,没有任何车辆(包括电瓶车自行车)行驶,想来寨子各项规定的约束力也等同于“榔规”吧?</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谱非常有意思,它介绍了西江苗族子连父名(溯及始祖)的世系谱,查到从蚩尤到1732年(清代),其间共繁衍285代,从而能够证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同苗族先祖蚩尤<span style="font-size:18px;">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蚩尤</span>的直系后裔。<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江苗寨的苗胞又被称为“黑苗”,着黑衣长袍,是苗族中高贵的一支。清乾隆年间,为便于户籍管理以巩固其统治,在苗族中推行了汉姓,所以,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的记载,终止于1732年。</span></p> <p class="ql-block"> 图中绿色的电瓶车,是寨子里村民出行的公共小交通,不允许游客使用。</p> <p class="ql-block"> 近午,告别苗寨时,寨门外广场上,每天例行的隆重的迎宾仪式还在进行中。几十位老老少少,盛装列队,笙歌曼舞,以香茶美酒迎接四方宾客。霏霏细雨中,场面温暖,风情十分,令人非常感动。一方面,可以看到旅游在当地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感受到西江苗族同胞的热情、真诚和“用心”。西江苗寨之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传承之美,而非商业化打造而成。苗寨一游,虽然仅仅一晚半天,却留下世外桃源般极为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 阴 </p><p class="ql-block"> 南行最后一站,游览黄果树大瀑布。</p><p class="ql-block"> 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呵,一级一级的好拗口),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瀑布高度为77.8米,宽101米,以水势浩大著称,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太专业了),形成约5万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游记。明崇祯9年(公元1636年)徐霞客游历贵州,途经黄果树瀑布,做此描述——</p><p class="ql-block"> “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竦。”</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之后,经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黄果树瀑布成为知名景点。</p><p class="ql-block"> 2014年,与老同学自驾赴云南,过贵州特意到黄果树一游,深为大瀑布的壮美所震撼。此番重游,较前次晚约20天,水势似乎比前次略小,大概是接近枯水期(11—4月)的缘故,但看上去虽少了几分气势却多了几分秀丽。</p><p class="ql-block"> 沿步道曲折上下,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久久流连在山水之间,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 头天入住景区外旅店。受疫情影响,鲜有游客,小镇十分冷清。网上预订门票,一早到达景区,似乎是第一批游客。</p> <p class="ql-block">先来拜望徐霞客。</p> <p class="ql-block">沿石阶步道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 呵呵,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自然而然,问声“早晨好!”</p> <p class="ql-block"> 行不远,耳畔水声轰然响起,树丛间露出瀑布银白色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能看到瀑布顶端,揣度“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该是怎样的状貌?但见水流“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p> <p class="ql-block"> 老柏夫妇几年前自驾贵州,因故错失黄果树瀑布,遗憾万分。此番如愿,为他们留影。</p> <p class="ql-block"> 37年前,初游黄果树,留下“阿诗玛”的倩影;年近七旬故地重游,身心体态依旧轻盈,令人好生羡慕!</p> <p class="ql-block"> 戴着“阿诗玛”的小红帽留影。下一次出行,我要接受老同学的建议,让服饰鲜丽起来,让心情更加轻松。</p> <p class="ql-block"> 黄果树大瀑布前,留一张标志“此行完满”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穿行水帘洞。</p> <p class="ql-block">过荡桥。</p> <p class="ql-block">格外喜欢黄果树的竹。</p> <p class="ql-block"> 计划中,贵州是此番南行的主要目的地,故小团队微信群名“向黔行”,却因疫情缘故不得不从大局着眼,忍痛“割爱”若干行程。返程一路顺利,中途宿贵州铜仁、湖北襄阳、河北武安,25日平安到家。</p><p class="ql-block"> 几点小体会:</p><p class="ql-block"> 1,此行用时16天,行程5569公里,涉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四省多地,效率蛮高。素闻,“独行快,众行远”,果然。</p><p class="ql-block"> 2,因腰膝不大给力,以往出游,非目的性极强(如挂壁郭亮村、靖边大峡谷),尽量不爬山。此一番老君山、武当山、梵净山,加上恩施大峡谷,一路皆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险。虽艰辛疲惫,却非但身体无碍,更收获精神的快乐。看来,“不能”、“不敢”或“不愿”的心态必然导向“不做”;而尝试一下,坚持一下,小环境互相激励一下,一切皆有可能。或许潜力犹可期,还能有奇迹?总之,很受鼓舞。</p><p class="ql-block"> 3,一众老同学新朋友结伴同游,少了独处和“沉浸”,多了分享与交流,让旅行变得更轻松愉悦,更简单纯粹,或者也更接近“游”、“玩”的本真。从接受开始,慢慢融入,到渐进佳境,乐而忘情,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谢谢各位一路同行!</p><p class="ql-block">(借用红叶、欣民大哥多张照片,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