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 <p class="ql-block">有一种忠诚叫作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工作大局而无怨无悔。母亲就是这样的。1938年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忠诚于党的事业、努力为党工作就成为她一生的准则。母亲当过护士,当过财务出纳,以及枪械管理员,部队幼儿园园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的工作。然而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全军十几万女军人除少数专业技术人员外全部退役,转业、复员。1952年开始酝酿的军衔制,按照“抗战不上将,红军不下校”的原则,母亲夲可以评上校官,但这一退役…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精神上的巨大反差使众多女军人想不通。这就需要党员和高级领导干部的家属起带头作用,母亲尽管委屈,但依旧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当时父亲刚调任军委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刚到北京母亲的工作无法安排,只能当家属彻底成了老百姓。当时周总理还给这些高级干部家属做工作,“要学会当官太太”,当然这是开玩笑啦。沒有工作,沒有工资,还是党员么这就夠了!这就是忠诚!</p><p class="ql-block">在政治上生活待遇上母亲从未向组织伸过手。1962年中央考虑到一些复员未安排工作的女同志生活困难,特别是有的老干部去世后遗属无经济来源,就决定当过红军的女同志收回部队,发军装但暂不配军衔(安排职务再定衔),发给生活费(有100多元)叫作公养。这个标准二十年沒变,甚至担任企业部管理科指导员(正団职)时也没变,母亲毫无怨言。</p><p class="ql-block">1982年母亲面临离休,可由于特殊年代管理混乱,母亲的档案不见了,离休待遇无法确定,是否是红军,是否是党员都无法确定,母亲发火了“给什么待遇都行,当老百姓也行,但说我不是红军,不是党员我绝不答应!”此事反映到洪学智部长那里,洪部长亲自证实毌亲的党员和红军身份,並指示按正局级离休,医疗享受红军待遇。这昰母亲唯一一次向组织反映待遇问题,而且是仅就党员及红军身份问题。因为党和红军母亲看得比命还重。这就是忠诚!</p><p class="ql-block">母亲离开我们十六年了。讲述母亲的故事,传承红色的基因,这是母亲所希望的吧!我的百年旦辰的毌亲,永远的女红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