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辛丑年底,陆续收到两张结业证书,算是给即将逝去的这一年留下部分读书生活的痕迹。收到证书时,我的内心是诚惶诚恐的,深知于我而言是困而学之,是教然后知困,亦是学然后知不足。<br> <br> 1、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过去即为历史,时光不会倒流,历史也不再重演,但历史会以各种形式再次重现其本质。对于常人而言,读史是给予自己一个机会,一个观察古人的生活、生命、命运的契机。不同的性格人,不同德行的人,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不同,结局也截然不同。我们要以古鉴今,更应该执古御今!<br> 跟着素读团队的薛老师共读《一史三传》,不知不觉已经一年多了,收获不少,感受也很深刻。例如近期读到《史记•晋世家》的内容,在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乱悠悠年代,人物关系极其复杂,加上司马迁的旁见侧出法,前后勾连法,互见法,前后呼应法,虽然薛老师经常带着我们从《史记》跳到《左传》再跳到《古文观止》,最后又回到《史记》里或是秦本纪,或是晋世家的内容,但对于文学功底极弱的我来说,虽然每一次都是认真听,做笔记,与老师们一起用图梳理,并在适当的时候迁移到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也能熟读,但还是觉得自己仅一知半解,不得不感叹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啊!<br><br><br> 2、跟着徐晋如老师学诗词,学古本声律,晋如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每一位学员折服;晋如老师广博的学识,更令每一位学员叹服!刚开始很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要我们学繁体,深入学习后明白每一个中国汉字背后都有文化,这些文化只有用繁体字易于理解,故晋如老师说:要学习中国文化,一定要学繁本。每周一次的直播课,我通常都是利用周末补课,一边听课,一边抄笔记(原文+主典、附典、语典、事典的出处,),再用彩色笔勾画、标注,这算是完成了第一遍听课。周内再见缝插针倍速回听第二遍,对着书,校对注音、内容,再在书里标简注,这一遍回听是为了带小宝诵读原文时,应对娃的提问而备。笔记本抄了三本,古本声律的课也接近尾声了,直播课结束后,我也会有计划地再次回听,为给小宝,也为给下一届学生精讲而备。<br><br><br> 晋如老师的课直击元典,容量很大,温故一定能知新,常听一定会常新!<br> 这一年除了跟紧两位大学老师学经典之外,也根据个人情况学习了其他的内容。<br> 1.暑假期间,跟大宝一起上了陈琴老师(师父)的半部《论语》网络课,这学期为了带学生一天习一则《论语》,坚持温故师父的课。师父的课横向跨度特别广,信息量也很大,师父把半部论语讲得深入浅出,我是百听不厌,但仅方得一二!<br><br><br> 2.徐建顺老师的诗教课,与小语教材紧密结合,也是按部就班地补课,抄笔记,画重点,好记性也不如烂笔头!<br> 3.学校购买的中昊阅读的经典海读回放课,从《孟子》听起,缘于回听的视频太大,总是受网络的限制,进度比较慢,但相信慢就是快,不怕慢,就怕站!进度虽慢,但学得扎实,跟着团队老师一遍遍地朗读、歌诀乐读,近期听的是海红姐姐的课,这里要强调的是什么内容?哪些字要重读?这里为什么要顿,除了这样停还可以怎么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红姐姐带大家读书,不仅教内容,还教方法。工作、家务、带娃(大娃、二宝,还有照顾肚子里的三宝)、专业成长、弘扬经典……常常感叹时间不够用。<br> 坚持读经典,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更不是为了比别人更强!而是对自己人生最好的馈赠。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团队里有一群热爱经典的老师们同行,但也深知读书的路上,一定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西楼”的寂寞,也深信只有坚持读经典,方能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亦能领会老子的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及庄子的那份逍遥与洒脱。<br> “一次次流水的冲刷,虽微不足道,经久不息,造就沃野千里,鱼米之乡;一缕缕微风的吹拂,虽了无痕迹,经久不息,造就石林山海,造化奇观。”深信只要我们开始读经典,改变一定正在进行,或明显或不明显,或大或小,或能感知或不足以感知,至少我们能透过历史看今朝,足矣!<br>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更加热爱!感恩陈琴老师(师父),感恩薛老师、秀秀老师,洪霞老师的引领,感谢群里姐妹们的陪伴!<br><br><div>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任寅年继续以读经典为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