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美好的瞬间(五)

刘庐孙

<h3>十一、冬在枝头</h3> <h3><br>春天,枝头花朵绽放,夏天,枝头绿叶繁荫,秋天,枝头果实累累。我们注意过冬天的枝头吗?</h3> <h3>苍劲的枝干,纤细的枝条,几片红叶闪烁其中,是依恋故枝,还是坚守生命?</h3> <h3>枝头的忍冬果圆圆的,红红的,如一个个精巧的小灯笼,为冬日点亮,为节日添彩。</h3> <h3>虬枝盘绕,黄叶点点,组成了迷宫般的画面,真像抽象派艺术家的作品。<br>纵然生活如迷宫一般,仍然有无数个出口。</h3> <h3>鸟儿已飞到温暖的南方,银杏和鸟巢在等待它们的归来。</h3> <h3>太阳,月亮,路灯,红叶,将构成一个怎样美妙的童话故事?</h3> <h3>冬日的枝头,有秋的延续,有春的期盼,有爱的呵护,有生命的坚守。</h3> <h3>当料峭的寒风,把枝上最后的一朵花,最后一片叶,最后一个果实吹落在地的时候,我们才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些冬日的枝条。</h3> <h3>此时的柳枝,更像少女披散的长发,没有发卡,没有丝带,更飘逸,更自然。</h3> <h3>是纵横的阡陌,还是人体的血管神经?</h3> <h3>面对凛冽的西北风,勇教地竖起长矛,不低头,不退缩。</h3> <h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h3> <h3>只有鸟儿最懂得空空的树枝,在树上盘旋,在枝头歌唱。</h3> <h3>那不是光秃秃的枝桠,那是千万双拥抱胜利的&quot;Ⅴ”字形的大手。</h3> <h3>这时,我们才发现冬日的枝头,虽然有点萧索,寂寞,那也是仪态万千,魅力无穷啊。树干,树枝为了叶绿花红,硕果累累,一直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h3> <h3>冬天的枝头,还有什么?还有花,还有叶,还有五彩斑斓。</h3> <h3>在即将落叶之时,及时长出新叶,这是松树长青的秘密吧。</h3> <h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h3> <h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h3> <h3>“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寒霜。”</h3> <h3>“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h3> <h3>“猗猗叶自淩冬绿,艳艳花常逐月红。”</h3> <h3>“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h3> <h3>冬在枝头,春在心头。草木尚且如此,何况人乎?<br>其实,让人们热泪盈眶的,从来都不只是苦难,更是苦难中的努力和坚守。</h3> <h3><br>十二、同辈人</h3> <h3>“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酸甜苦辣酿成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这首《我们这一辈》,是为我们这代人而写,为我们这代人而唱。它唱出了我们曲折的成长经历,复杂的人生感悟,令无数同龄人感慨,唏嘘,甚至潸然泪下。然而,它过于苍凉,悲壮,这不是我们这代人的全部。<br></h3> <h3>我常常关注老年人,就是在反观自已。</h3> <h3>哪里有美景,哪里就有我们这辈人的身影。</h3> <h3>白塔,石桥,残荷,游船。北海公园游人如织,一半以上是老年人。女同胞往往成群结队,男同胞常常与老伴携手同行。</h3> <h3>时髦的穿束,年轻的心态。</h3> <h3>都说中国大妈爱照相。是的,既然错过了青春芳华,何不抓住美丽的尾巴。</h3> <h3>环球影城虽是年青人的乐园,也能实现老年人的心愿。</h3> <h3>迎风飞舞的蝴蝶,迷人浪漫的粉黛子,同样吸引着老年人的目光。</h3> <h3>广袤的中国大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大妈的广场舞。她们跳的是心情,跳的是希望。</h3> <h3>我想,美丽,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快乐,需要我们自已去经营; 幸福,需要我们自已去感受。尽量不依赖别人,不麻烦子女,活出自已的精气神。<br></h3> <h3>还有许多老年人重拾年轻时的个人爱好,或者培养新的爱好兴趣,在艺术健身的海洋尽情徜徉,游弋。</h3> <h3>神情专注,动作专业,你在拍摄美景的同时,也成了我镜头中的美景。</h3> <h3>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二十四节气春分标识。<br>年龄已是秋分,心态永远是春分。</h3> <h3>一把琴,一支笛,几张乐谱。开始时琴声不够流畅,转过几圈后,就听到欢快的笛声。你既在与胡琴说话,也在与短笛欢歌。</h3> <h3>太阳快落山了,公园里空荡荡的。一位老者独自在放声高歌,如痴如醉,酣畅淋漓。我不知老人经历了什么,但我知道他找到了情绪宣泄的出口。</h3> <h3>深秋的早晨,寒气逼人。瞧这位老人,一会儿白鹤亮翅,一会儿猛虎下山,一会儿金鸡独立,还不时发出“嘿,嗨”的呐喊声。他完全沉浸在太极拳的情境之中,忘记了严寒,忘记了时空。</h3> <h3>更多的老人选择了慢节奏的健身方式,抬抬腿,伸伸腰,一边聊天,一边锻炼。</h3> <h3>我想,一个人无论是否有文艺细胞,是否有美术天赋,是否有运动基因,从小培养一两项爱好特长,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伴随一生,让人身心健康,性格开朗,广交朋友,生活多彩。我们这代虽然没有绚烂的青春,但我们希望有个充实的晚年。<br></h3> <h3>旅游,跳舞,唱歌,健身,这只是老年人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面对柴米油盐,琐碎的家务,甜蜜的负担。</h3> <h3>推着孙儿在小区散步。既然生活中有千千结,就干脆把它挽成个漂亮的蝴蝶结吧。</h3> <h3>把孩子举得高一点,再高一点,这就是天伦之乐啊。</h3> <h3>推着童车进公园,带着孩子去爬山。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性情,一举两得。</h3> <h3>除了操持家务,照顾孙辈,还有一小部分老人仍在社会上发挥余热,有的还从事着简单的体力劳动。</h3> <h3>弯腰割草对年青人来说小事一桩,可对老年人实在费力,他只能蹲着割草。其实这也很累。</h3> <h3>他每天清晨六点多钟就来打扫小区,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看着他那斑白的头发,微驼的身躯,谁还好意思随便破坏公共卫生?</h3> <h3>她每天早上六点多钟拖着小车出去,上午十点多钟拖着废品回来。原以为是一般的拾荒者,马甲上明明写着“垃圾分类指导员”。</h3> <h3>像这样奔波劳碌的老人随处可见。我也曾问过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补贴家用,赚点零花钱,闲着也没意思……有位在工地上做小工,休息时还捡废旧钢筋的老人的回答是为了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br><br>我想,不论是在家操持家务,还是在外为社会服务,都要有益身心,量力而行,家庭和社会都应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年轻人常说“生话不仅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说,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更有责任和担当。<br><br></h3> <h3>这,就是我们这一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