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与空军高炮12师35团的情缘</p><p class="ql-block">(六)鞍山地震的经历</p><p class="ql-block">1975年1月21日,我接到通知,参加团部机关革委会第一次会议,我和董海马(后改名董海涛)被推选为文艺委员。</p><p class="ql-block">1月27日,受团部指令,我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友何建民(他当时在团部通讯股)一道送</span>技术革新展览品到鞍山师部所在地,参加师部举办的全师技术革新展览活动。当时我们住在师部招待所。</p><p class="ql-block">2月4日这天立春。白天出了太阳,有些暖意。上午10点多钟,有一次4级左右的地震。师教导队的学员楼有老鼠大摇大摆地在楼梯上下串动。当天下午四点钟后,载有防空警报器的警车用喇叭提示市民疏散到广场等开阔地带去,但没有一个市民响应。听说地震结束后,劝市民返回非危房民居时,也没有一个市民响应!</p><p class="ql-block">晚上7:30分,师宣传队在师部礼堂为师首长和师部理论学习班学员(参加师部组织的技术革新展览的工作人员也被邀请观看)作汇报演出,师长李奉瑞、政委黄庆祥(带了读小学的女儿)以及崔禄副师长、司令部于参谋长、政治部张斌主任等领导出席观看,过道中铺了地毯并摆了茶桌,地震时反成障碍,造成人流不畅。我们和师部理论学习班学员及师直部分单位的官兵一道在师部礼堂观看师部宣传队的演出,师里黄政委带师政治部的领导观看演出。由于观看的人不多(大概不到400人)。所以,师部礼堂的正门是锁了的,只有礼堂右侧墙的中门是进出通道。我和何建民进去后,先是坐在后面一些的位子上,后来发现楼上没人坐,我们就上楼坐在楼上第一排略靠中间的位子上,还有几个战士也相继坐在楼上。到19:30演出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叫《榛子沟的战斗》(是独幕话剧,1974年在沈空业余文艺调演中获得创作奖和优秀演出奖。当时由我团宣传股楊廷立干事扮演连指导员,36团的郭晋显扮演连长,他们刚出场(即19:36分钟)时,突然有闪电的蓝光,有类似低沉雷呜的轰轰声接锺而来,有人大喊地震了,由于拉了舞台上的总闸,整个剧场一下变得漆黑,观看演出的人蜂拥而逃,引发了一阵骚乱,过道挤满了人,有的人把大窗户打开跳了出去,大部份是从旁门挤出去的,好在没有造成大的后果,只有个别人的鞋帽被挤掉。这时有人大喊:“谁把电闸拉了?快合上!”情急之下,有人及时跳上舞台去合闸。此时只见李奉瑞师长站在台前正中央伸展双臂高喊:″慌什么?大家镇静不要乱!"此时场内的局面即刻平静了许多,震感好象也随着平息了。李奉瑞师长在生死关头指挥若定‘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大将风范’堪称指挥员之楷模,很多亲历其景的官兵都终身难忘!现场虽然有点乱,但师宣传队的全体队员们还是很快撤离到了礼堂外面,没有人员伤亡。之后,师参谋长下的命令让各单位快速将人员带回,检查武器装备和其它震后情况……。地震时,我感觉座椅上下颤抖了起来,于是马上翻身而起,乘着蓝光往楼下仓荒而跑,(当时震感强烈,先是竖的上下震动,紧接着左右摇摆,晃的人都快站不住了)到楼下时,由于正门已锁,几个战士把大门的玻璃打碎后钻出去,我们也是这样逃生的。当时的地震震级为里氏7.3级。</p><p class="ql-block">出了师部礼堂就到我们住的师部招待所,由于地震的破坏,师部招待所的一间靠东南角(记不太清)的房间的一角(占1/3房屋面积)发生倒塌。当时是师直单位一副连长和他的妻子(到部队探亲)住在里面,好在当时他们夫妻上街去了,人没受伤,算是万幸。但是师部命令所有人不准住房间内,我们到住房拿了大衣披上,准备和几个住招待所的人去相邻的二一九公园的公共用椅上去睡,当时天气是比较暖和,但到公园一转,听到狼和熊在叫,又放弃了这个想法,主要怕狼和熊乘围墙倒塌跑出来。后来又到街上转悠了一圈,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借宿,又返回师部,此时已临近凌晨一、两点钟,个个精疲力尽,后来发现师教导队有几门火炮在附近,就在炮台上睡了,我记得由于疲劳,我很快就入睡了,但却梦到很多小蚂蚁在脸上爬,惊醒一看,是下雪了,很多小雪花落在脸上,而且感到冷,后来坐起来,躲到被帆布盖住的炮身里直到天亮。也有一些战士从招待所抬了床出来,住在空地上。震后还陸续发生一些余震。</p><p class="ql-block">当天的地震,使海城县招待所(主楼四层、附楼三层)像手风琴的风箱被合拢一样,挤压成一层楼,将入住该所参加全省棉花工作会议的代表全部埋到地里,后被赶来救灾的解放军救出一部分。鞍山市铁西区的一座电影院坍塌,鞍山火车站的烟筒倒了一截,街上很多民居房顶上的烟筒也倒了不少。</p><p class="ql-block">听说地震时,鞍山的一个澡堂里正在洗浴的男女宾客奋不顾"身",全都往外跑,出来一对视,都是英勇献"身",又跑回去,结果余震一来,又跑出来,有的拿了浴巾,但还是"是不可档"。</p><p class="ql-block">由于鞍山火车站的烟筒倒了一截,火车停运,没法坐火车返辽阳回团里,记得是2月8日,我坐了一辆到辽阳市区的军车到了辽阳市区,步行到往兰家的马路上搭乘了一位老乡的马车到兰家已是傍晚,我就到了驻兰家附近的雷达站。当时是指导员胡立庆接待的我,他很热情,象个老大哥,特地叫炊事班的北京老兵给我炒了一大碗小炒肉,盛一大碗大米饭,我全都把这些食物消灭到肚子里去了。饭后胡立庆让我跟他住在临时指挥室(平房,有砖炉烤火),但不久接团部命令任何人不准住房间,一律住抗震棚,他又带我去抗震棚离门最远的位子,他晚上也和我一起在抗震棚住),第二天早饭后,我就搭车回到团部修理所,並睡在抗震棚里……</p><p class="ql-block">而2月4日地震后,2月5日,师里决定解散师宣传队,自此,曾经名扬沈空部队的高炮12师宣传队在一场永远没有落幕的演出中退出了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这次地震经历真有死里逃生之感。过后虽有后怕,但想的更多的是:活着,就要珍惜!</p><p class="ql-block">正是:</p><p class="ql-block">未上战场经地震,心惊胆颤终逃生;</p><p class="ql-block">天灾有时难幸免,拼博才能有乾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