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晋师”全称为“晋城师范学校”。1982年9月——1985年6月,我在晋城师范87班读书。那里有我青春的梦想,那里有我激情的岁月。三年学习、三年收获、三年成长、三年定性,从此走上了教育之路,成为城区教育战线的一名教师。</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来,我和大部分同学犹如蒲公英的种子被播撒到晋城或贫瘠或肥沃的土地上,各自开出或淡雅、或艳丽、或清香的“花朵”,谱写着中小学教育的美丽诗篇。</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大都走进“知天命”的年龄,不少同学已经退休。当年的风华正茂、激情奔涌、青春容貌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只是满满的回忆、浓浓的深情、甚至是长长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晋城市教育学院、晋城师范学校、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晋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合并组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从此晋城师范被撤并,当时,我作为一名曾经的师范毕业生内心有一种苦楚,感到晋城师范的根脉没有了,底蕴消失了,心中对师范的那种魂魄也丢失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新的境界油然而生,把晋城师范汇入高等院校、融入高等教育,不恰好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进步吗?想到这里,心中增加了几份自信,也获得了几份安慰。</p> <p class="ql-block">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晋城师范毕业生的真实写照。为了留住历史、留住回忆、留住情怀,我就天马行空地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晋城师范校史,让我们在久远的历史记忆中,找到我们的文化根脉,找到我们的基因谱系,从中汲取晋城师范留给我们的精神涵养,以昂扬的精神走向新时代,面向新未来。</p> <p class="ql-block">晋城是一方古老的土地,重视教育是历来的一种传承。有教育的地方,就必然有教师培养的举动,当时尽管这种行为没有那么专业,但却有师范教育的气息和雏形。以前的师范教育最初形式都是以夜校、讲习所、传习所、短期培训、应急培训、师范班而存在,然后逐步发展为县立初等师范学校。</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晋城解放。到1948年,全县初级小学数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到全国解放初级小学已猛增到五百多所,在校生达到两万五千左右。为解决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师数量严重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的渴求,1948年6月,晋城县人民政府决定创立“晋城县立初级师范学校”,校址在原博爱医院,就是现在城区教科局的地方,后扩至到关岳庙,也就是晋师附小的小院。当年筹建、当年成立、当年招生。1948年8月1日,学校正式举行了成立大会。1949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原晋城县第一完小改为晋城师范附小,校址在现在的泽州县教科局的地方,让刚刚成立的晋城师范有了自己的见习实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校名“晋城县立初级师范学校”改称“山西省晋城初级师范学校”,受省教育厅直接领导。招生范围也随之扩大至晋城、阳城、高平、沁水、陵川等五县。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中师班,校名“山西省晋城初级师范学校”,取消了“初级”二字,改为“山西省晋城师范学校”。</p> <p class="ql-block">从1948年成立到1956年期间,学校的办学形式是伴随着全市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和扩大的。大体上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956年前,主要以办初师班为主,第二个阶段是1956年后,主要以办中师班为主。当然也办过一些简师班、速成班、承担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p> <p class="ql-block">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的形势,教育战线也盲目地“大跃进”。当年招收中师速成班3个,学生150人;初师班6个,学生300人。中师速成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初师速成班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均为一年。由于不顾学校的承受能力,招生人数骤然增多,原有校舍、师资严重不足,学制又短,急于求成,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但对缓解当时小学教师严重不足的矛盾,起了积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1962年,学校搬迁到晋城农业学校的旧址办学,地点就在现在的晋城一钢南院。农业学校也就是晋城二中的前身,此时晋城二中搬迁到了上辇村附近,也就是现在的晋城技校地址。</p> <p class="ql-block">从1956年,学校开始招收中师班,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学校共招生中师班三十多个,学生一千五百多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晋城师范附小改为晋城五七学校。</p> <p class="ql-block">1973年晋城师范由晋城一钢南院搬迁到晋城二中原址、上辇村附近,就是现在晋城技校的地址。晋城二中搬迁到景德桥附近,即现在的办学地点。</p><p class="ql-block">历史有时候总是那样的蹊跷,晋城师范两次搬迁校址,都占的是晋城二中的原址,这种缘分很难说清,当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3日,学校在新搬迁的校址上辇村附近、即现在晋城技校的地方,召开隆重的复校大会,学校全称为“晋东南地区晋城师范学校”;同年,晋城五七学校复名晋城师范附小。1973年至1976年招收工农兵学员20个班,学生1000余名。所谓工农兵学员就是由贫下中农推荐,不需要参加选拔考试。</p> <p class="ql-block">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学校首次招生高中毕业生入中师班学习。1981年——1984年,为解决民办教师学历不达标、转正困难的实际问题,先后招生三批12个班的民办教师班,学制二年,共600人。</p> <p class="ql-block">1981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中师班。1982年,我初中毕业,走进了晋城师范的大门。那一年,我跟很多同学一样,听从父母的意见,为了跳出农门,放弃了进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晋城师范。那一年的夏天,我收到了晋城师范的录取通知书。这消息如同春天里第一声惊雷,在我们那个小山村炸响。当年考取中师,不比这些年考取清华北大逊色。风风光光在亲友的欢送下进了晋城师范,学校主楼门庭牌子上的四个字“诲人不倦”让我从飘飘然中清醒。将来离开这儿,我是要做老师的,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是另一个奋进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1985年,我晋城师范毕业,走上教育岗位。同年,晋城建市,晋城师范划归晋城市管理,学校由“晋东南地区晋城师范学校”更名为“山西省晋城师范学校”。</p> <p class="ql-block">建市以来,晋城师范走上了教育改革的快车道,办学形式更加灵活,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学校开始招生委培生、收费生、定向生、四年制师范生、专业侧重班、中师函授教育、卫星电视教育、学历提升教育等。学校进入培养人才最多,人才素质较高的时期,为全市教育战线输送了充足的教师资源,为晋城的发展提供了教育支撑和人才支撑。</p> <p class="ql-block">2001年晋城师范与教育学院、中专、艺校合并,组建晋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原来的晋城师范校址被晋城技校替代,从此,晋城师范卸下瑰丽的行装,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如今,远去的晋城师范虽然走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永远走不出许多“晋师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如今,芳华已逝,青春不再,但我们问心无愧,因为在奋斗的一生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