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太 子 河 的 传 说<br> 邱 吉 顺<br> 长白余脉草帽山,<br> 泉涌瀑落衍水源。<br> 流经本溪襄平城,<br> 千回百转入海湾。<br> 泽溉两岸养沃土,<br> 稻谷飘香鲫魚鮮。<br> 战国七雄争霸业,<br> 强秦赢政灭赵燕。<br> 燕丹反霸刺始皇,<br> 荊轲图穷匕首现。<br> 秦兵追杀辽东地,<br> 太子殉命衍水边。<br> 燕民称衍太子河,<br> 壮士悲歌古今传。<br><br> 注:太子河古称衍水,汉代称大凉河,辽代称东凉河,明代称太子河。<br> 太子河发源于长白山余脉辽东山区,北源新宾县的平顶山和南源本溪县的草帽山,二流在本溪马家崴子汇合后,西流本溪市、辽阳市(古襄平)至海城汇浑河,再入营口大辽河,最后注入渤海辽东湾。全长413公里,流域面积13883平方公里,落差463米。特产“重唇魚”、“花鯉子”和“鲫鱼”,古代都是朝庭贡品。<br> 荆轲刺秦王典故,战国七雄争霸,強秦蠃政兼并六国,燕国太子丹派壮士荊轲去刺秦王,图穷匕首现,刺杀失败,秦兵追到辽东燕地,将太子丹杀死在衍水河畔,后代人改称衍水为太子河。</h3> <h3> 太 子 河 今 与 昔<br> 邱 吉 顺<br> 太子河畔我故乡,<br> 犹记当年水势狂。<br> 洪浪滔滔冲溃堤,<br> 千里沃野尽汪洋。<br> 淹没庄稼无收成,<br> 冲倒民居毁村庄。<br> 人为魚鱉溺水去,<br> 苍龙无羁造饥荒。<br> 人定胜天党领导,<br> 万众齐心治患殃。<br> 兴修水利锁蛟龙,<br> 引洪泽野粮滿仓。<br> 清流秀水太子河,<br> 玉彩本溪惠辽阳。<br><br> 注:1960年8月初,太子河洪水泛滥,本溪、辽阳、辽中、海城、营口广大地区一片汪洋,淹没庄稼,冲毁民房,物损人亡,灾情严重,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万民一心重建家园。几十年来,修水库、筑堤防,锁住蛟龙,恩泽两岸人民。如今的太子河规顺民意,清流秀水成为本溪、辽阳的城中河,象母亲一样泽养辽东大地。</h3> <h3>昔日的本溪太子河</h3> <h3>洪水泛滥之景象</h3> <h3>现在的太子河成为本溪市和辽阳市的城内河。</h3> <h3> 太 子 河 畔 我 故 乡<br> 邱 吉 顺<br> 太子河东是故乡,<br> 阳鲁山北小村庄。<br> 村中两座烽火台,<br> 人工堆砌大土岗。<br> 古代狼烟传战事,<br> 如今移平盖民房。<br> 村东村西有铁路,<br> 南通大连北沈阳。<br> 站立村头望远山,<br> 龙顶首山呈吉祥。<br> 太子河水灌良田,<br> 微风吹佛稻花香。<br> 村中高岗五间房,<br> 老屋大院石头墙。<br> 这是儿时我的家,<br> 老屋住着爹和娘。<br> 还有儿时小伙伴,<br> 青梅竹马好姑娘。<br> 门前一汪大河泡,<br> 下雨出潮往西淌。<br> 夏天摸魚抓蛤蟆,<br> 冬天滑雪溜冰场。<br> 河泡南岸黄土岗,<br> 两座瓦房都姓张。<br> 老房前后有大树,<br> 鸟窝高挂树杈上。<br> 夕阳落山近黄昏,<br> 炊烟缭绕房顶上。<br> 暮归老牛轻摇尾,<br> 农夫铁犁肩上扛。<br> 鸡鸭进窝犬守夜,<br> 鸟雀归巢停歌唱。<br> 夜幕降下月升空,<br> 蟋蟀低吟蛙声扬。<br> 雨露润物细无声,<br> 青苗拨节咔咔响。<br> 农家点亮煤油灯,<br> 粗粮素菜满口香。<br> 无心举杯邀明月,<br> 辛劳人儿入梦乡。<br><br> 注:我的故乡在太子河畔,辽阳市张台子镇双台子村,东南有低矮的阳鲁山,西北是广阔的辽河平原。因古代村中筑两座土烽火台而名双台子,后因与其它村重名改为双路村,因村东村西有两条铁路。<br> 我儿时的家,在村中高处五间草房,高高大院石头墙。现在旧房已重建为瓦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