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教育局 关于“双减”工作落实情况

威县教育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鲜明导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双减”工作推进机制,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优化“学校教育”关、打破“应试焦虑”关、抓实“日常监管”关,推进“双减”各项工作落实落地。<br> 一、突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成立了由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威县“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双减”工作方案,建立了“双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县“双减”工作落实。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标语、微信群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双减”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通过召开全县校长动员会、各校教职工动员大会和家长动员会,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传达上级关于“双减”工作的各项要求,对国家大力推进“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行宣讲,确保广大校长、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到位。同时,进一步统筹经费投入渠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了“双减”工作的经费支出。<br> 二、创新思路举措,助推落地见效。我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清零。组织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检查组,多次开展联合执法,精准把握县域内学科类培训机构情况,对现有的3所培训机构全部进行取缔整治,完成率100%。同时,在县教育局增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民社股,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治理,严防死灰复燃。二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托全县各中小学校现有资源,结合学生及家长需求,制定了“一校一案”课后服务方案,合理确定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实行“作业辅导服务+素质拓展服务”模式,实现了“5+2”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质量有效提升。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从49.1%(上学期)提高至99.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从46%(“双减”前)提高至99%。三是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通过《告家长一封信》的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理性对待校外教育培训。全县各中小学校实行作业公示制度,印制课后作业清单,确保课后作业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10月11-15日组织的问卷调查显示,98%的家长表示学生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明显减少,99.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99.3%的家长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br> 三、优化课后服务,打造全新模式。我县聚焦学生、老师、家长三个关键,在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工作“5+2”(每周5天,每天服务2小时)形式下,不断征求家长和学生意见,实行“1+X”服务模式。将自主作业与经典诵读、体艺课程相结合,为学生量身订制课后服务课程(包括弦乐、管乐、合唱、足球、围棋、象棋、科学、中国舞、啦啦操、篮球、书法、水墨画、语艺等13类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课程,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br> 在教育部的大力帮扶下,我县“双减”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课后服务场地不足。除农村学校基本能满足校内课后服务场地需求外,中心城区内小学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人数多、校园面积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场地需求。二是专业教师力量薄弱。我县中小学教师缺编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缺乏音、体、美等专业教师,部分学校代课教师占比较高。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强化责任,不断深化课堂改革,抓实课堂教学常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强化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监管,强化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同时,将不断完善学生基础设施,每年定期组织招聘高学历专业人才,进一步夯实基础、补齐短板,<br> 常态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br>

课后

双减

学生

服务

家长

作业

工作

校外

培训

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