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延安,我神交已久的圣地(散文)</p><p class="ql-block">刘纲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以为,革命根据地大多是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区,因而交通不便,旅游也艰难些。这次到西安,就想着一定要去延安了。</p><p class="ql-block">从西安到延安约三百公里,乘坐大巴车走高速公路也得四五个小时,这个距离,其实是算不得太远的。好在旅行社的安排早有打算,往陕北的行程中,安排了黄帝陵、壶口瀑布,让行程变得丰富且不那么赶了。黄帝陵曾经去过,不过那是在大雪纷飞的冬日,而且时间也久远了,我甚至都记不起了。壶口瀑布是向往着的,因而内心很是接受。第一天,游览过两个景点之后,宿在一知青点窑洞。这个夜晚,体会着陕北的艰苦来,室内灯光昏暗,且忽明忽暗,这里白天与夜晚温差大,寒意阵阵袭来,有点无奈。估计要靠与夫人抱团取暖才能熬过寒夜了。想着当年的知青,那些城里人在这里生活多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p><p class="ql-block">次日一早,赶往延安。天亮时分,途经著名的革命历史纪念地南泥湾。在寒意中下车,路边有一个小村庄,还有一个石雕,在告诉人们70年前有一支军队在这里开垦荒地种庄稼,解决军队的吃饭问题。马路对面一座巨石,书有红色字迹:南泥湾。放眼望去,一大片黑土地,革命先行者开垦的土地。也许,这算不得风景,但是,我们却在这片黑土地前久久伫立,似乎看到了当年革命者喊着劳动号子,把贫瘠的黄土高坡硬是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有当地人在向游客兜售着苹果、小米什么的。我的内心是亲近他们的,便买些东西当作一份心意。但是,总觉得不够,或者亏欠了什么似的。</p><p class="ql-block">九点来钟,我们在车窗外看见了熟悉的宝塔山了,那是课本上、资料上无数次仰望过的地方。一股神圣感从内心油然升起,透过车窗行着注目礼。或许是宝塔自身的光芒,使得这里游人众多。感觉这革命圣地,集聚了四面八方的朝圣者,怀着感恩之心,挤到延河边的护栏外,作仰视状,联想状,然后以宝塔作背景拍了几张照片。宝塔山,依然巍峨,犹如一座丰碑毅然矗立与人们心中。宝塔山下的延河,哗哗地唱着信天游的旋律,表达着幸福生活的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到了王家坪,这个曾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红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一个小院落,秋高气爽的季节,几栋房屋散落在其中,院子中树木很多,视觉上感觉这里居住环境还不错,居家很是舒适,只是不知道七八十年前的领袖,是否有这份欣赏和享受美景的心情。每一栋房屋的墙上都有一个标示牌,注明是当年我党最高层领导的住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在毛泽东主席的住所前,有一位特型演员身穿灰色军装,模仿着毛主席的形象的特型演员,引得游客纷纷前来合影留念。这里还有一张毛家父子的合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珍贵的留念。这张黑白照片,把我的思绪由现实的观光客拉回到历史的时空里,心绪也变得沉重起来了。再往里走,一阵欢快响亮的陕北风格的鼓声,又把人们的目光和步履都吸引了去。那是一个空旷地,一端搭起了一个小舞台,台上是七八个头上扎着头巾、腰间捆着长长的红腰带的陕北汉子,在那里踏歌起舞。</p><p class="ql-block">匆匆地,我们随着旅行大巴来到了枣园。这是一个更大的院落,院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没有看到枣子树,倒是一片高大金黄的银杏树林,引得游客在洒满树叶的地上尽情抛洒树叶,然后摄影取乐。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这是我们从许多历史照片中看到过的画面。毛主席当年居住的窑洞,仍然是人头攒动,甚至是拥挤不堪了。许多游客在外间的会客厅,拿起桌上的老式电话拍照留念,体会着主席当年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气势。</p><p class="ql-block">接近午间时分,我们继续着匆匆的脚步,赶往大剧院观看大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这里表现的是民族存亡之际,无数抗日志士奔赴前线,英勇捐躯;大量党的领导和骨干无暇顾及子女的抚养与教育,保育院承载了革命的后代教育培养的使命。故事还原了那段特殊的历史,也感动了今天和平幸福的人们。</p><p class="ql-block">陕北之行,忘不了南泥湾开垦的黑色土地的艰苦,忘不了延安保育院的人性光辉。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的人们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与贡献。总觉得,他们后人应该生活得满足幸福才是,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才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