沤麻,打绳那些事

尚希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是离不开的。无论城市人也好,农村人也好,和绳子总是牵牵绊绊难以割舍。在农耕时代的历史上,生活中捆、扎、提、吊,生产中车、船、运、倒,方方面面无处不用麻绳。现在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有了很大发展进步。钢丝绳、尼龙绳等一些科技产品,取代了沿用几千年的麻绳。麻绳,这一和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为供给纺绳种植线麻的历史划上了句号,宣告了一段历史的结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们村里每年都会种很多的线麻,种植线麻的地都是村里比较好的水浇地。线麻下种时,土地分垄整理的平平坦坦的,便于浇水流动。下种按行与行等距播种,出苗生长便于管理,长成后也便于收割。我印象中收割完线麻的地,经过犁耕整理后,接着种白菜。辛勤的农民一代一代、祖祖辈辈把汗水洒在赖以生存的黄土地上,用聪明的智慧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收割下来的线麻为了使麻皮和麻杆分离,剥麻的时候方便。需要经过一道简单而辛苦的程序,就是放在水里面浸泡,这道程序就是一一沤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沤麻是个简单的事情,当一人多高的线麻成熟以后,用镰刀在贴地皮的地方割下,留茬高了浪费麻皮。把麻杆上的枝叶和顶部的麻籽去掉,捆绑成均匀的小捆,放在水池里浸泡。我们是第三生产队,在村镇的东边,耕种线麻的地也在村东。沤麻的地方在村西边,我那时候跟大人去运线麻。每次扛一个小捆,走完二里多路,还是走走停停,记不清休息了几次,累的气喘吁吁。西河口有一条常年不断的小溪流,人们在溪流的岸上挖了不少的水池用来沤麻。把运去的线麻,一捆捆的码在水池里。在码好的线麻上面放上石块,防止线麻浮起。把小溪的水灌进水池里,淹没线麻一直浸泡约10一一15天。这得看天气温度,温度高沤的快。待线麻稍稍发酵后就沤好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沤麻的过程是个很让人操心的事情,有1一2个有经验的人专门看管,因为沤麻既要沤的容易剥离。还不能沤过了,沤过了就成糟麻,没有韧性一拉就断。管理人员一早一晚随时观察池里线麻的变化。快接近沤好的时候,水池中有一种刺鼻的臭味,麻杆变成灰黑色,用手在表皮上一搓,麻皮与杆分离。这时候,就可以捞麻了,捞麻的时候两个管理人跳进水里,分别抬麻捆的两端。传递给池边上的人,运至空旷的地方打开捆,均匀的散放在山坡上、小溪边。经火红的太阳爆晒两三天后,沤好的麻重新打捆,运回生产队库房,准备各家各户剥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剥麻的时候生产队会通知各家户,集中在一个较大的院落里,自己选捆自己剥麻。剥下的麻一把把的绑好交给生产队过枰记分,麻杆归自己做烧柴。全部线麻剥完以后,生产队留用一部分,按人头分给社员一部分。供百姓捻绳纳鞋底上鞋,或是打麻绳捆绑庄稼,拾柴挑筐。在当时传统农耕作业时,日常生产、生活离不了麻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制作麻绳叫纺绳,也有叫打绳的。一般打绳前先把麻纺成经团,就是通过纺车把一缕缕的麻连接到一起,称之为一股。再根据绳索粗细决定需要多少股,有时纺经也根据麻绳用途决定,需要麻绳粗,纺麻经时多续麻,(续,就是添加)麻经就纺粗,需要的麻绳细,纺经时少续麻。所以,纺经是打绳的第一道工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童年上学时,经过南窑老杨家门口,老杨家门面房三间,经营麻绳生意。家境虽谈不上富裕,也还过的可以。他家门前的街道较为宽敞,日常把纺好的麻经合股打成绳子,就在街道的边上操作。关于这个“打"字,小时候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运用的这么广泛?农村称打柴火、打场、打更、打牌、打醋、打酒、下雨打伞,食堂打饭,加之现代网络上派生的打酱油等等。问过许多人都说不清。都是统一回答,人们生活中的习惯,没什么具体规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杨家日常合股打绳,根据麻绳长短需要,把成型架、成型拉车摆在合适的距离。把麻经根据长短挂在拉车上,这时候也是决定麻绳粗细的时候,根据需要决定挂经股的多少。通常用的合成麻绳有三股、六股、九股较多,因为合成麻绳用的木瓜上都是三道槽。把经股挂好以后,开始摇动绳架上的经股摇把。为使经股摇动方向、摇动次数保持一致,摇动时套上摇板。经股少时还轻松些,一旦合粗麻绳经股多了很累,一个人根本摇不动。这边摇动着加劲,麻绳经在拧力拉动,通过木瓜合成的绳缓缓前移,当木瓜接近成型架,一条麻绳就打成了。这时打绳师傅手握一块厚厚的湿布,握住麻绳从一头滑向另一头,防止麻绳反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用绳越来越少。即使用绳也是尼龙绳,打麻绳的手艺已经见不着了。但那些曾经的往事,又苦又累、又脏又烦的手艺活手艺人使我难忘。是他们创造了中华文明,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