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先生意谓“行知合一”,放在阅读之中便也如此。在本次语文课例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由四川教育团队带来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及其课例研讨。在三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中,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无疑是“阅读策略单元”,这一单元的出现,是关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三年级上册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的单元要素是“预测”,通过小语专家的指导和解读我知道了阅读策略的学习,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验、领悟、感受、掌握阅读策略,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这样,学生通过文本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种阅读策略,增长的还有学生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我们大可不必去纠结学生是否读过课文,因为课文只是载体,学生的任务是如何利用好这个载体,把阅读的策略融会贯通在对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已知故事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去预测一下别的可能性,再对比课文本身的结果,会让学生觉得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 阅读策略的教学不是贴标签,所有策略中具体方法的习得,都必须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比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更加精彩,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有思维的张力,学生更能体会到自我阅读所没有经历过的最美好的阅读体验和阅读风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生的预测是否和原文一样,而是学生有没有发挥想象去大胆预测。在陈老师这节课上,也没有感觉到学生因提前知道了故事内容而妨碍到对“预测”这种阅读策略的学习。相反,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发现这样边阅读,边预测,边思考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课后习题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抓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课后习题也提示了一些预测的角度和相关的一些线索,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和使用课后习题的作用,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认真地研读课后的习题,明白题目的目的和价值。陈老师把课后习题的处理分散在教学之中,但他是有侧重点的,他将“后面还会发生什么? ”始终贯穿于全过程,作为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的探究,推进当中有层次,反复当中有变化,不想单调,反而让学生感到一篇阅读,一边预测,趣味盎然。</p><p class="ql-block">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可以教给学生的预测方法是多元的。从题目、插图、空白点、内容线索、语言运用规律作为切入点,很可能造成教学中并列前进,形成一种平面模式,让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或者变成“为教策略而教策略 ”。但陈老师对课堂进行了有效的、艺术性的把控,让阅读策略的习得落实、扎实却不枯燥。陈老师选择了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阅读策略的学习变成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用有趣的教学策略来教有效的阅读策略。在课文学习时,用语言规律来学习预测方法时,陈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讲述故事的语言特点以后,采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老屋答应小动物时的语言特点,接着老师让学生预测: “其他小动物来时老屋会怎么说? ”这既是对阅读策略的及时运用,也是激发童真童趣的妙招。</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在课堂上非常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习的过程变得跌宕起伏。阅读策略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课堂上陈老师选择了《老鼠和老鼠夹》这个故事,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预测,这个随堂练的设计,巩固了当堂所学的阅读策略——预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p><p class="ql-block"> 回顾陈老师的整节课,老师从唤起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猜测 ”的意识开始,到实践并总结出预测的基本方法途径,按需分解教学梯度,逐步达成并且尝试转化、应用和迁移,由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阅读当中。一边阅读,一边进行快乐的预测,既有习惯的习得,又有意识的确认和唤醒,真是层层递进,处处充满着惊喜。</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始终对阅读充满期待,有利于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为了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快乐的阅读者就在快乐的学习之中。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