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老凌霄 ,厦门二十名景之一,五老峰,乃南普陀寺后面的五座山峰,依次为钟峰(一峰)、二峰、中峰(三峰)、四峰、鼓峰(五峰)、凌空而立,远远望去,宛如五位老髯面天盘座,丛树若须,云雾似袖,故名“五老凌霄”。</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峥嵘凌空,时有白云缭绕,云下丛林葱郁,隐约如垂长须,远远望去,好像是五位须发皆白、历尽人间沧桑的老人,翘首遥望茫茫大海。</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寺是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兴建于唐朝,为闽南佛家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南普陀寺藏经阁后面登阶,山坡上镌着"五老峰" 三字,迎面巨石上刻着特大的"佛"字,高4米多,宽3米多,笔划丰满有力,粗犷豪放,似乎大笔一挥而就。这就是清光绪年间(1905年)振慧和尚所书。它吸引了许多善男信女来此烧香磕头。</p> <p class="ql-block">因为疫情,上山的小路封闭。看来登高望远,只能等待来日了。</p><p class="ql-block">若是能够登上山顶,更是能够看到厦门大学以及钢构的风光,尽收眼底,感到气势磅礴,所有烦恼心事都抛之脑后。每当傍晚时分,黄昏时刻,整座山峰的奇山异石以及远处的种种风景,都被阳光映照,场面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山风与旁边的植物园也是相通的,遗憾的是上周从植物园试图翻越五老峰,不料同样因为疫情,山门封闭。</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山上,遍是相思树,也称“台湾相思”,由于相思树来自台湾,大陆和台湾的骨肉同胞对相思树都有特殊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来到南普陀,少不了品尝天下第一素食。</p> <p class="ql-block">在没有佛教以前,中国就有素菜的记载。南普陀素菜馆历史比较悠久,至今有1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素菜即讲究色、香、味、形、神、皿,又注重质、养、声、境,色彩悦目、味美可口、清鲜超逸、韵致高雅。充分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素食文化的悠久底蕴。</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素菜的最大特点就是素菜素做,不搞荤的造型,素菜素名,也不起荤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菜名也颇高雅,如“半月沉江”、“南海金莲”等等。 美味的菜肴和美丽的菜名相映成辉,一道菜一个雅名,可以说是神韵高雅,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南普陀素菜的很多菜名都是一些大文豪、大诗人、名人、文人给起的。比如(1962年)郭沫若来这里吃素菜,其中有一道“当归面筋汤”,是用香菇、面筋为主料,用中药当归调味,造型是一半香菇、一半面筋,犹如半轮明月沉在水中。郭沫若吃了这道菜很高兴,就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我从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郭沫若把这道菜名隐含入诗,很有诗情、景意。从此,“半月沉江” 素菜声名远扬,成了南普陀素菜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1980年,胡子昂品尝了千层腐皮,即命名为“千层百叶”;1981年,赵朴初品尝了香菇冬粉特别欣赏,命名为“丝雨菰云”。这些命名,即形象又贴切,充满诗情、景意、禅味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