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修水县城

吴应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0年,为宣传修水、扩大修水知名度,县政协主席李光明、副主席匡俊雄等,决定拍摄、印制一本画册《修水》。在由谁题写封面时,犯了点小愁,请县官题写,怕府官、省官不悦。当时我说:"黄庭坚纪念馆的馆名是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没听说谁有意见。这次我们仍请赵朴老写,应该沒问题。考虑到他老人家年事已高,我先去工艺美术厂,把赵朴老为修水贡砚的题辞中'修水'和'赵朴初’几个字摹下来,他能写更好,不便写,同意用这几个字,也好"。大家同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我找到工艺厂徐智华厂长(徐厂长为县政协常务委员),到厂部二楼会议室,赵朴老等书法家的题辞就挂在墙上,到现在还依稀记得赵朴老的题辞是"墨旧颖新山谷诗书曾得助,云兴波涌神州文笔看腾辉"。我赶紧拿出一张薄薄的比较透明的纸,和一支削得尖尖的铅笔,扒在墙壁上,小心翼翼地把字摹下来了(说句"文化自信"的话,我习惯干这种精细活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来后,把摹的字添上墨,与原件上的字,几乎一样。然后,以县政协的名义,将摹写的字样和请示函,一同寄全国政协办公厅(赵朴老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过了一段时间,全国政协办公厅回函称,来函已呈赵朴老阅,赵朴老近来身体不适,同意你们使用原来的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好了,有了这个"本把精",就可放心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画册封底,编委成员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光明,县政协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谈华栋、匡俊雄、朱协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德隆、周泽群,县政协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丁健华、冷愉我,新、老秘书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应瑜,县政协办公室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修水》画册印制后,上级机关、宣传单位、本省各县、湘鄂赣毗邻县市及本县机关单位、政协委员、回乡的台胞侨胞港澳同胞等都赠送了。县领导到日本、美国等境外考察,也都带去一批画册,为宣传修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当时的县府大院门前。当时院内有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部委办局及修水报社几十个单位。不少单位只有一两间办公室,如信访办、机要科、团委、妇联、科委、机关党委等,领导与普通干部一起办公,其乐融融。基层干部、普通群众到"衙门"反映情况、办个事,也比较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为纪念秋收起义50周年,建于1977年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馆名为何长工题写。何长工,秋收起义时好象是师部参谋,第一面军旗即是当年何长工等3人设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何长工参加秋收起义后,历任红八军军长、抗大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修水大桥,1971年建成,是樊孝菊同志(时为中央候补委员)向上级争取的拨款修建的,至今50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北后面就是郁郁葱葱的凤凰山,象长辈温暖的臂膀一样,年年岁岁,护佑山前的老老少少。清彻甜美的修河水,象母亲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修水人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八十年代建的工商银行大楼,是当时县城的高楼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老修中大门前的县城主干道——衙前大道街景,左边是"二轻公司"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当时的"林业大楼",好象是7层吧,座落在修水大桥北岸,与南岸的"南山崖"隔桥相望,楼顶有配以假山小桥的小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应是在电影院楼上拍照的,对面主楼是工人文化宫,左为图书馆,右为文化馆。中间空地为文化广场(原称"红色广场”),过去,县里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平时,这里则是市民休闲、饮茶的地方。广场左边是一溜小商店,店铺南端,长期有一老汉在那里摆“小人书”的摊子,节假日吸引许多小朋友。摆书摊的老人名叫"邱杰",安徽人,参加过抗美援朝,1959年从安徽"逃荒”到柘林电站修水民工团做民工,1962年柘林电站下马,要求到修水,安置在养路段(或者是砖瓦厂,记不太清了),退休后在此摆书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当时的县骨干企业之一——修水造纸厂车间一角。现在不见踪影,都建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以上几幅图片外,画册中有不少关于修水的山水、农业、林业、水利、工矿企业、土产特产、文教卫生、名优产品、名胜古迹等方方面面的介绍。如果把这些图片都收集起来并配上文字说明,那就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本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虽然是个"外乡人”(老家黄梅,出生九江),但曾在紫花墩上读过几年书,在修水5个单位工作40余年,走过修水大部分乡村。回忆过去,脑子里都是修水的情景,所以认为自己是一个修水“老崽俚”。我衷心希望修水的山水更美,生活更美,人 更 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