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过去了,有苦有淡,有酸有甜,学会了笑对每一天,学会了放下。之所以能开心,不仅要有兴趣,还要有情趣。这一年过得非常繁忙,但也很开心,好像是玩着玩着就过去了。在这里,记载着快乐之行,2017继续努力,将苦乐舟划得更加有滋有味。 篆刻是什么?诗曰:石可破难夺其坚,丹可磨难夺其赤。小小一枚印章篆刻,方寸之间有大天地。 中国篆刻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快乐石头吧中,每一方印石都不一样,时而松软如沙,刻刀所到之处尽是粉沙,时而坚硬如石,一不小心便会划伤自己,时而娇柔温善,随心所欲。在夏日的闲暇时光里,泡上一壶茶,或在娇阳下,或在闷热的书桌前,刻刀在印石上一笔一画地滑行着,汗珠一粒一粒地顺着小腿滚落在地。在这里,没有大家的工整优雅娴熟,没有时间的寂寞无趣,只有属于自己一朱一白的惬意。每一枚印章都有其独特之处:第一枚人物肖像章,有好友说是狗狗侦探,还真像,可怜的卓别林。人书俱老中的人颇为形象,像极了拄着拐杖的老者在风雨中慢步。两耳唯于世事聋,是一枚字数较多的印章,三三一式的排版突出一个聋字。有福方读书,无欲乃积寿,是副对章, 笔画多,印石小,有待再次尝试。后曾对有福方读书进行了多次练习,但均未能取得好的进步。舍得,舍不得也是副对章,人生总是在虚虚实实中行走,在舍与不舍间纠缠。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因印石粉沙易碎,进行了无边框处理。一病身心归寂寞,半生遇合感因缘,是目前字数最多的一方白文印章,多达14个字,初次练习确属不易。每当印章刻好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展现其美,但是印泥却不给力,总是要历经左翻翻右翻翻,才能展现其朱红之惑。石头与刻刀间迸发出的是自由与活力,其间不乏矛与盾、舍与存,更重要的是有容乃大。一方小小印石承载的不仅仅是字与形,更多的是自由的天空,美好的企盼,随你所愿,如你所望。今日-9月14日-休假在家得以静心完善印章之意,真乃方寸之间有大天地。 家----叶根友新篆家字。甲骨文、金文和小篆 : ‘家’字的上部表示房子,下部是‘豕’的象形。古人把猪饲养在房子的下层,自己住在房子的上层。 福字集一----10月29日 福字集二----10月30日 福字集三----11月6日 福字集四----11月6日 福字集五----11月6日 福字集六----11月20日 福字集七----11月20日 福字集八----11月25日 福字集八 福字集七 福字集六 福字集五 福字集四 福字集三 福字集二 福字集一 家 吉祥如意---- 吉利祥和,万事如意。 日日是好日---9月16日 日下东作----12月18日 放怀丘壑----12月11日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12月11日 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亦能采菊东篱下,我若不为五斗米折腰,只能勒紧裤腰带。12月4日 古希天子----11月27日 花好月圆人寿----值此中秋佳节,祝福亲人好友们健康快乐、吉祥如意!9月15日 绘月有色水有声----10月29日 少壮三好音律书酒----10月23日 几生修得到梅花----10月18日台风天 厚德载物----10月16日 一病身心归寂寞半生遇合感因缘----10月7日,初次练习字数最多的一方白文印,铅笔在石头上书写已不易,下刀更加困难,也更加容易打滑,在滑行中一不小心就被刻刀狠狠地切了一口。 第一次尝试同一枚印章的朱白之趣----随缘--9月24日 金石乐--9月15日 吉祥如意 有福方读书四--白文---- 没事的时候应该摄心静坐,但在忙忙碌碌中却少了许多读书的渴求,如此便显得能读书的人都是有福的人。 有福方读书三 有福方读书二 心画---- 指书面文字。 汉 扬雄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六:“心声不足以发其奥,心画不足以形其妙。” 明 唐顺之 《跋自书康节诗送王龙溪后》:“诗,心声也;字,心画也。字亦诗也,其亦有别传乎?”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发现问题要及早解决,如果不管任其发展,等问题更大了就麻烦了。这是一种合规文化也是一种风险文化。 两耳唯于世事聋---- 这个世界上的事很复杂,听到了就当没有听到,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持之以恒,总会有收获的。 有好都能累此生----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生。如果没有爱情则不会到这个世界上来做人,只要有嗜好终究是生活的拖累。嗜好就是爱,佛经在这里则说明此乃轮回之根本。 有福方读书,无欲乃积寿---- 人生忧从读书始,同样面对读书,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爱如至宝,藏书万卷,在南宋的颠沛流离中只剩了几卷,这时的书更勾起李清照“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愁绪,但人“怎一个愁字了得”。更令人推崇的是一副对联这样写“有福方读书,无欲乃积寿”,更堪叫绝拍案,一语道破天机!这与那些为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人不正是永恒与瞬间的最好阐释吗? 冰雕,用冰为之,却比冰更美观,也就成为永恒的美景,而人要想使自己成为智人,不受感情等瞬间影响对永恒真理的追求,那就需要不断追求,完善自我,方能在沧海横流、物欲泛滥之际,稳把舵轮,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无欲乃积寿----用尺子画的线条,刻出来显得十分僵硬 人长寿---- “愿花长好、人长寿、月长圆”的印文辞是源出宋代词人晃端礼《行香子》词中的名句。“花好、月圆、人寿”,是我国历代百姓心中对美好、圆满、幸福生活的最质朴、直观的比喻和祝福。 笔歌墨舞---- 指文笔奇妙精采。【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代表的一种境界,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一种境界。 中国人的文化,正如滋养生命的水,视之无色,嗅之无香,然而却源远流长,蕴含生命的真意。一说真水无香,原来佛教用语,源自印度梵文,意思是将散乱的心神凝聚一处。 一说出《茶录*品泉 》—[明] 张源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本意是表水,真水不在于显示自身价值,而能助茶发挥到极致,比绿叶红花之喻具有更高的境界。老子《道德经》“真水无香,真人,无智,无德,无功,亦无名。” 道德经中,经常用水性来比喻上德有道者——圣人的人格。“圣人”具谦退不争的品格。水具有柔和的特点,甘愿处在卑下的地方,能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始终如一的永远付出......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就应具有水的特性和美德。老子又在《天长地久》章中,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与利己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以此来说服人都来利他,都来持守谦退无私的精神。 人书俱老---- 孙过庭在《书谱》中的原话是:“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书法的初期往往是不熟练的,而中期却过而不及,只有到了后期,才能融会贯通。融会贯通的时候,人已年老了,而书法历练也久了。 卓别林---- 第一枚人物肖像章,有好友说是狗狗侦探,还真像,可怜的卓别林。 白云峰主 舍得---- 追根溯源,“舍得”一词,最早出自《了凡四训》。“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故《金刚经》云:应无所著而生其心。在传人中国后,迅速与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理。随着光阴的流转,“舍得”这一禅理,又迅速渗透到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步演进为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间,达到和谐,达到统一。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也是一种启迪心智的“生活禅”。 舍不得---- 舍不得、不舍得,同样的三个字,顺序颠倒,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理解。在我看来,舍不得更为被动,往往是事情发生在先,而情感随后而来。不舍得便是感情之后,事情的发生。世间事,有舍便有得,有得会有舍,探其究竟,似乎并无道理可循。 铸造成器---- 人生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是把自己铸造成器。1929年,胡适先生在当时的中国公学第十八年级毕业典礼上讲过:“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 问梅消息---- 王维有诗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史达祖词曰:“翦柳章台,问梅东阁”,吴文英词曰“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宋朝林和靖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白天驾乘小舟,畅游西湖,客来放鹤,见鹤而返;晚上独对梅花,吟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若问梅消息,需待鹤归来。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中有“问梅阁”,无锡梅园的石牌坊,题额亦为“问梅”。中国文人喜欢讲究意境,有些文字解释了就失去了那种美,要自己慢慢体会。 逸休堂 把酒祝东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端起一杯满怀深情的酒,问候你久违的春天,并且希望你不要步履匆匆。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自强不息----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下为公---- 出自《礼记·礼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意思是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正因为如此,强调个人为社会贡献,为集体尽责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大禹时代,经常是暴雨肆虐,洪水泛滥,冲走庄稼,毁坏家园,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大禹为了治理洪水,救民于危难,奔波劳顿于天下各疏水工程之间,“九年之间三过其门,闻呱呱之泣而不一省其子”。在九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三次走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自己孩子的哭声都没有停下为天下人操劳的步履,去与妻子、孩子作片刻的相会,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为民众谋福利的治水事业。大禹一心为公,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动了其他人,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治好了水患。上下五千年,以天下为己任者多如繁星,他们胸怀博大,高瞻远瞩,胸怀祖国,心忧天下;他们高风亮节,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耕梅草堂 意与古会 皆当喜欢----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意思就是,前途艰难,就会焦虑不安,现在没有什么事,应当高兴起来,及时行乐。 知行合一---- 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樱花飞舞--在等待儿子补课夜归中,每晚填涂到11点多不舍放下画笔,小小一幅数字油画,用了24种油彩,几百个涂点--没数清楚--历经半月有余才完成的。小小画板大大乐趣,谢谢双吉妹妹! 精致生活~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幅图便照葫芦画瓢,用剩下的油彩涂鸦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