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font color="#333333"><br data-filtered="filtered"></font><font color="#333333">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许多人终其一生读书就是为了掌握知识、领悟文化、酿造思想,树立观念。在追求学问的过程,应用科学逻辑方法,辩证性的看待世界,思考生命的意义,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天命之程,佯谬于哲,否则何以识世知己?<br data-filtered="filtered"></font><font color="#333333">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在生命的精神家园,虔诚的心怀着乡愁的冲动,在智慧的河海泛舟,天命无亲,走过生命繁盛无畏年龄的人,处在这殊途同归的地步,想想便会发现,思想的宿命远不是孤独,唯有“永别的心”才是孤独的,天堂不可让渡,那是每个生命最后的路。如果确有灵魂存在,思想精神则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意义。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整个世界在。</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人的烦恼,基本是源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而通过阅读经典哲学书籍,肯定会让人的内心找到精神所属。什么是哲学,如学佛教是宗教,研佛学则是哲学。“哲”是“追寻智慧”。不要纠结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既然叫鸡蛋,就是先有鸡后有蛋,鸡生蛋,蛋孵化出鸡,这是一个生命循环和世间万物遵循的规律,物种更替、思想更新,便是哲学的思辨逻辑观点。《中国哲学简史》讨论了中国哲学史上 “儒、墨、道、名、阴阳、法”等六家思辨旨意,由其教义影响而有了“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土”教行趋势。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用“灵魂是爱的基础”圣洁性地注解了人类爱情;尼采一句“上帝死了”直接杀死了教徒心中的神,开启了无神论光明的未来……古今中外,如果没有这些圣哲贤达,我们的思想解放、进步将谈何容易。<br data-filtered="filtered"></font><font color="#333333"> 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贪名,如此,心性该有多么纯洁,生命则何等高尚!每每掩卷沉思,多少先哲的智慧落字纸间,留下的是无数探究世界本原的、认知性的和逻辑性的学问体系,以哲学思辨的行为,终其目标就是要从逻辑上澄清思想。或因年岁、或因贪知,老绕不过哲学该研究的问题。比如惠栋在评《毛诗注疏》时说:“宋儒之祸,甚于秦灰。”但是如果没有宋儒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将是何等凄凉,后世思想又将是多么无趣。由此看来,哲学解决了人思维和存在的基本问题,又理顺了人意识和物质的关联问题。哲学是一门体系庞大的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因此培养科学的哲学思维对构建信仰、确立独立思考能力、强大心灵、获得快乐等都大有裨益。<br data-filtered="filtered"></font><font color="#333333"> 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书卷见精神。哲学既然是一门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的学科,其思想门派繁多。在我看来,读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懂得该书的主旨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的审美价值,让你在芸芸众生的悲剧痛苦中感到一种更高的、征服的欢娱,看到生命才是永恒的美。读休谟的《人性论》,明白作为正常人必须要具备认识、情感和道德的力量,让人在苍茫宇宙中体会人类认识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积极而有价值的思想理论。在哲学发展时空轴线上,国内外大咖云集,中国哲学思想含蓄,既出世又入世;西方哲学思想成文体系化、理论化、逻辑概念化这都是读书人必须品鉴的地方。</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君子常过,反求诸己。生命、生活亦是哲学之旅。鉴观屈子向天而问,爱国情殇投江;岳武穆豪情“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却命止于“莫须有”。问天何寿? 问地何极? 人生几何? 这些哲学课题,又有几人能善答!</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