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拿余秋雨先生的《我等不到了》,会以为是儿女情长,会以为是情缠意绵,终究也只是以为……</p> <p class="ql-block">不会用更确切的词汇定性,一本并不算厚重的小说?一个家族的族谱?一个小小家庭的历史?一部宏观又沉甸甸的国家灾难史?借用余先生的话: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从古典,到荒诞,从平静到高潮,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从姓氏“余”的历史渊源说起,从其曾祖父、曾外祖父奔赴上海忆起。余家历史由此开始,从此,余家命运与国家的灾难史相互冲击,相互交织,鸦片、战争、抗日、政权交替、十年浩劫……兴衰无常,生离死别,绵延流淌……</p> <p class="ql-block">一部记忆文学,让作者思考:真实是什么?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经过层层筛选,能够肯定的真实只有一项:很多与之有关的人,都死去了,作者很想与他们说话,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的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喜欢作者的写作方式(摘引):直到今天,我还未曾使用过电脑,这部书稿仍然是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不知道今后还会有多少人保持这种书写方式,因此我十分珍惜地把这部书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p><p class="ql-block">也许这个奇怪的名称能够引发读者的一种想象: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握笔支颐,想想,写写,涂涂,改改,抄抄,再把一页页手稿撕掉,又把一截截稿纸贴上……这种非常原始的“纯手工写作”,与“记忆”两字连在一起,再合适不过的了。</p><p class="ql-block">读他人的故事,沉浸其间,品我们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