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古隆中》

金山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或者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但说起“古隆中”,可能有人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11日下午,我有幸随团来到“古隆中”,“古隆中“就是三国时代诸葛亮的故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隆中位于湖北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得名。古隆中的武候祠始建于晋朝,文物形成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兴汉蓝图”的“隆中对策”史事都发生在这里。湖北之旅游完襄阳古城,蜀国丞相诸葛亮的故居究竟如何?我们带着敬仰和向往的心情,又驱车前往古隆中……</p> <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古隆中也是襄阳古城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地面积209平方公里,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隐居之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双亲,后随叔父投靠荆州刺史刘表。17岁时叔父逝世,又来到襄阳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隆中也是他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他躬耕苦读期间,留意世事,结识有识之士,自比管仲、乐毅,后被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徳公评称“卧龙”。公元207~208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天下群雄割据形势,提出三分天下,而后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千古名篇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具有典范价值,据悉已入选中学语文教材。</p> <p class="ql-block">  古隆中游客中心,位于襄阳距古隆中的国道旁。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丽,也深受各地游客们的崇拜,每天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古隆中”石牌坊,为清光绪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负责修建。作为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石牌坊高约6米,长10米,四柱三牌楼式青石构成,上雕有渔樵耕读、二龙戏珠、流空花纹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  牌坊正中刻有“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刻有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其意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刻有诸葛亮的名言:“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也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平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p> <p class="ql-block">  石牌坊背后刻有“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和他相提并论。两边柱子上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这句诗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p> <p class="ql-block">  古隆中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山下泉水小溪,流水潺潺。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p> <p class="ql-block">  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们也纷纷在古隆中石牌坊下拍摄,留下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躬耕田,据《三国志》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躬耕田是诸葛亮当年寓居隆中期间躬耕的田地。</p> <p class="ql-block">  躬耕亭,清朝康熙1719年,郧襄观察使赵宏恩维修隆中诸葛故居时,在躬耕田旁修建了躬耕亭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小虹桥,是诸葛亮出入隆中时必经之桥。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虹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当年刘备冒着风雪二顾茅庐时就在这里与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相遇,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曾误为诸葛亮,闹一场误会,并“诞生”传为佳话的风雪诗情。从此,小虹桥也和隆中一样著名于世。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当你漫步桥上,独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刘备那种“求才若渴”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草庐碑,立于明嘉靖十九年,碑高5米多,上有浮雕蟠龙碑帽,下有庞大昂首负重龟趺。碑正面刻有“草庐”,背面刻有“卧龙处”三个大字,为江汇所书,字迹圆润庄重,刚劲有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柏亭,位于草庐碑前山坡上,亭中有联“老柏参天归鹤隐,古亭论道卧龙吟”。</p> <p class="ql-block">  “抱膝”亭,据史料《魏略》记载,诸葛亮在隆中寓居期间,“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吟”。为此,清康熙1719年,郧襄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亮当年抱膝吟啸的岩石附近建起了以“抱膝”命名的砖亭以祀之。光绪1888~1893年间,程文柄又加以重修,并立《抱膝处碑记》。石柱上刻有楹联“亭势凌云 抱膝迥留千古胜,台形丽日 观看星总括万年奇”。</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襄阳古城”花卉景观区</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晚年乘坐轮椅车雕像,据史书描述诸葛亮军事谋略如神,作战屡胜天下皆知。丞相去世后,蜀军将领作战中推出诸葛亮坐车(雕像车,使敌军误以为诸葛在世或还魂助战)也曾多次击败“司马”大军……</p> <p class="ql-block">   “六角井”,是诸葛亮青年时期隆中居住宅院内的生活用井。早在东晋时期,史学家习凿齿《襄阳记》中就对此有记载“襄阳有孔亮故宅,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水经注》亦曰“隆中诸葛故宅有旧井,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齐安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六角井不仅成为古隆中传统的十大人文景观之一,而且亦为草庐故址所在的实物佐证。</p> <p class="ql-block">  “草庐亭”是诸葛亮十年躬读隆中期间的纪念性建筑,建于清朝康熙1720年,该亭呈双层六角式,砖木结构,亭两边石柱上刻有“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周松竹茂,绿荫蔽日。</p> <p class="ql-block">  襄王陵,位于草庐亭下方。明朝弘治1489年,袭封为襄王的简王朱见淑羡慕隆中山势佳奇,于是毁草庐营建陵墓,襄王陵就是其殒后安葬的墓穴。明朝末年,该陵墓曾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挖掘。</p> <p class="ql-block">  隆中路</p> <p class="ql-block">  隆中书院,1987年重建,原为武灵王学业堂。楹联从诸葛亮《戒子书》“才须学也,学需静也”转化而来。“才须学 学以广才,学须静 静以修身”,道出了博学识广的真谛!</p><p class="ql-block">武侯祠,现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比一层高。</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现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比一层高。</p> <p class="ql-block">  卧龙深处”,始建于清朝雍正1729年,由襄阳府事尹会一组织修建。这里高深幽静,群山环抱,松涛常鸣,诸葛亮与他的亲朋师友经常在此聚会畅谈,院中天井内立尹会一修建草庐碑记,碑上镌有诸葛亮像和诸葛亮像赞。</p> <p class="ql-block">  武候祠一殿前檐正中置一竖匾“汉诸葛丞相武候祠”,石质门上刻有楹联:“岗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祠内庭院错落,淡雅幽静。院内正殿有诸葛亮塑像,陈列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p> <p class="ql-block">  大厅的木匾上“三顾茅庐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和“卧龙遗址”四个大字匾额均为董必武1965年所题。诸葛亮是我国古代名相,智慧过人。据悉游人到此参拜,摸摸丞相的手,会增强智慧,时有信奉者上前摸拜……</p> <p class="ql-block">  祠内铜鼓,为清同治年间在广西出土的铜战鼓,相传是诸葛亮当年七擒孟获时用过的战鼓。殿前庭院中还有一株桂花树,相传为明末所植,每年盛花期清香扑鼻……</p> <p class="ql-block">  祠内正殿大厅、西厅、后厅分别陈列着诸葛亮生平及家庭简介……</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生平展,殿堂内塑有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一家三代英烈的塑像,居中而立的诸葛亮羽扇纶巾,凝目沉思。雕塑两边为苏童题写的“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上面正中是襄阳著名书法家王树人写的“天下奇才”,两边为李铎题写的“志存高远,汉家遗风”。两侧墙壁上挂满了木刻,上面仍是历代文人为诸葛亮所作的文章,如李兴的“祭诸葛丞相文”,习凿齿的“诸葛武候故宅铭”及吴绶的“隆中书院记”等……</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殿门殿堂内几幅楹联让人感触很深。门联:“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此联是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高度概括。殿内“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为曾任职于张学良手下的民国将领黎天才集杜甫句;殿正中为郭沫若所题“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侧面还有蒋介石游古隆中立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  娘娘殿,供奉的是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智慧贤淑”是对诸葛夫人的真实写照。黄月英原是沔南名士黄承彦之女,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欣赏诸葛亮的聪慧,当年对尚居隆中的诸葛亮说“我听说你正在择偶,我有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儿,生得黄头发黑皮肤,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诸葛亮答应了,马上把黄月英娶过来。结果黄氏乳名称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貌美女子,嫁后是诸葛先生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也起了不少作用……</p> <p class="ql-block">  娘娘殿门联“黄发黑肤当为承彦谦虚话,木牛流马堪赞月英锦绣才”</p> <p class="ql-block">  祠内后厅还有诸葛武侯塑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诸葛亮不仅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百姓心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据史书记载: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出隆中,次年即一举促成孙(权)刘(备)联盟,他在“羽扇纶巾谈笑间”,使得曹操的强大水军“樯橹灰飞烟灭”,从而赢得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运筹帷幄,凭“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为刘备奠定了鼎足之势。并辅佐刘禅继位兴汉业,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出师表》。直至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故于陕西五丈原(今岐山县),终年54岁,葬于定军山。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就连当年目空一切的司马懿在巡视了诸葛亮所布置的阵地后,也不得不叹服他的“天下奇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崇敬,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据悉目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候祠就有7处,其中尤以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最为有名。两地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那一处为正宗?历史上还有许多笔墨官司趣事。相传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候祠正宗而争,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做知府判写了“一幅对联”才有定论。顾知府的对联为“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原来只要了解当时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谁是正宗”之争。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了明代,分封在襄阳的襄简王朱见淑,看重了隆中风水,修自己墓地。后人称其是“毁人阳宅,建其阴宅”,使诸葛亮故居经历了沧桑变化,原有的建筑俱毁无遗。现在的故居多是重建的。武候祠也是清代康熙年间旧址重建,砖木结构,飞檐叠瓦,前后多层庭院。1958年以来又多次修缮,至今保护完好……</p> <p class="ql-block">  参观武候祠,让人随处可见的楹联、匾额、祭文等。从后人的赞颂和缅怀中,我们可以再次领略千古名相诸葛亮的雄才伟略,以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对为何称诸葛亮“三代下一人”有了更深切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相连就是“三义殿”</p> <p class="ql-block">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刘备、关羽、张飞金身塑像,人物造型高大威武,形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大型壁画</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刘、关、张“三雄战吕布”大型壁画</p> <p class="ql-block">  三顾堂,位于武候祠右下首,顾名思义是为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修建的。据说刘备三顾茅庐时在这里拴过马,后人便是在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顾堂。门前有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上有匾额“三顾堂”,为襄阳著名书法家张义伯题写。</p> <p class="ql-block">  三顾堂是清朝康熙1719年郧襄观察使赵宏恩在原址上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三顾堂内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门前有三株古柏,相传是刘、关、张三顾茅庐时拴马树,古树早已不在,现存柏树为后人所栽……</p> <p class="ql-block">  步入院内,一股花香扑面而来,庭院花木清幽。两旁廊壁上砌嵌着数十块石碑,分别刻有隆中全景图、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还有些古人诗词,以示诸葛亮一生功业。</p> <p class="ql-block">  三顾堂院内关羽、张飞塑像</p> <p class="ql-block">  古隆中游览,不仅丰富了我们古代三国文化知识,愉悦旅行也是增进兄弟友谊。</p> <p class="ql-block"> 三顾堂前还有刘备、关羽、张飞所骑的战马塑像。触景生情,我们快乐赏景余性未尽,又跨乘战马,体验古韵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代,刘、关、张“桃园结义”,刘玄德“三顾茅庐”,回望“三顾遗迹”,伴随着马鸣声,我们四人也载着快乐,向幸福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