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减”为本,“备”为先。在“双减”背景下,为有效开展集体备课,从源头上实现教学的“减负增效”,三年级语文组从9月至12月份认真开展了八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p> 活动安排 集体备课,集体研讨 <p class="ql-block"> 活动前,备课组长熊凯征老师牵头带领本组教师围绕研究主题深入挖掘教材,分析学生学情,精备每个环节,合理设计课件,精心设计作业,重视目标达成度。</p> 第一次 <p class="ql-block"> 9月15日,由薛婷老师带来《秋天的雨》一课的备课思路,薛老师在写景散文教学中颇有心得,她在讲述了自己的教学过程时说:“课文如诗如画,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悟秋天的美。”</p> 第二次 <p class="ql-block"> 9月29日,由张丹英老师带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备课思路。张老师在童话教学研课时收获了很多心得,张老师在讲述自己的备课心得时说:“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情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不仅要抓住个性化朗读,而且还要重点让孩子们感受小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p> 第三次 <p class="ql-block"> 10月13日,由刘正华老师带来作文主题——续写故事。刘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经验丰富,刘老师与大家研讨如何指导孩子续写时,她说:“续写的前提是要创设情景,教师通过谈话创设情景,再放手让孩子们展开合理的想象,预测进一步的发展,续写接下来的故事,然后连贯地把故事写下来。”</p> 第四次 <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由周蓉老师带来《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思路。周老师在教学中扎实投入,在谈到备课过程的想法时,她说:“不止老师要备课,孩子们也要课前搜集好翠鸟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从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p> 第五次 <p class="ql-block"> 11月10号,由邓军老师带来《海滨小城》一课的教学思路。邓老师扎实备课,深入研究备课活动。她说:“在重点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符合了'双减'政策下的精心设计作业。”</p> 第六次 <p class="ql-block"> 11月24日,由项艳芬老师带来《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思路。从教过程中项老师扎实对待每一处教学细节。在与大家研讨备课思路时,她说:“抓关键语句是新课标要求的孩子应掌握的理解课文的方法,可以通过课题、课后问题、过渡语等方面抓住关键句子。”</p> 第七次 <p class="ql-block"> 12月8日,由刘长云老师带来《灰雀》一课的教学思路,刘老师认真教学,一贯重视学生的学习收获,在集体研讨文章的对话时,她说:“课堂中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对话,学生可以找到列宁与小男孩对话的句子,再补充合适的提示语。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讨论中,把自己放入情景,从而体会小男孩的心理,猜测人物内心活动,真正体会出不同的感情。”</p> 第八次 <p class="ql-block"> 12月29日,由年级组长汤巧明老师和备课组长熊凯征老师主持期末复习的研讨。认真负责且经验丰富的两位组长确定了复习思路,收集了并整理八个单元的字词与语文园地的重点知识,给我们复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 八次集体备课活动中,大家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进行议课,还有教学中的困惑问题等。老师们共同探讨,各抒己见,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个性化的解读使教案设计更贴近自己的课堂,最终达成共案。</p> 秉坚持之笔绽双减之花 <p class="ql-block"> “於斯发轫未行休,关山初度路犹长”。教学之路漫漫,每一次集体备课不仅是思维的碰撞,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一份希望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借研讨之机,突破教学瓶颈;用研讨之思,启发新的尝试。老师们对“双减”政策下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作业的设计将会有更清晰的思路,且思且进,教研力行,让“双减”政策在课堂上高效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正所谓“积水成渊”,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的水容量更大,在教学中懂得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才能使自己的水流量更大。一路走来,一路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