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求真

百舸争流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一生都在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他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其论著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遍性、先进性、丰富性,是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的。相信人,相信每一个孩子是他的教育信条。可谓实践出真知!</p> <p class="ql-block">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书中的100条建议朴实浅显,却蕴含着完整、深刻的教育思想体系,把枯燥的教育教学观点阐述得生动又鲜明,解决了教学中常见的诸多问题,读后让人倍感亲切,得到启迪、获益良多。现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对学困生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一、把握时机适时教育,营造氛围关心呵护</p> <p class="ql-block">  教师也往往因为学困生的表现而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迫切希望他(她)马上就能改变。这种急功近利的情绪致使班级的其他同学、家长的注意力都不约而同地盯着学困生的不足之处。这种伤害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再也不想有好的表现了。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无论你如何着急,他们却表现出毫不在乎的样子,使得师生对立,矛盾尖锐。所以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给学困生。其实,他们也想有满意的成绩。先天因素亦或是后天家庭环境的影响,使这部分孩子成为后进生。每当我们在冲动下批评学生甚至欲对其大发雷霆时,尽量提醒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避开冲突,一段冷却期后,找对时机精准施教。成效亦或达不到我们的满意度,但无愧于自己的良心。诚然,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难哪!再难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p>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老师的关心爱护孩子体会得到,这是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变的动力。排座时我优差搭配让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哪一组通过结对子成绩提高得最快就会得到奖励。每天中午我会与孩子们一起到食堂就餐、一起到操场活动……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诤友。</p> <p class="ql-block">二、降低期望强调进步,合理确定评价标准</p> <p class="ql-block">学困生基本都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成绩的不理想往往使他们自卑。哪怕老师的一句不温不火的教导,加之同学们“配合”老师的歧视,很容易让他们放弃任何努力,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困生原有的水平,确定他所能达到的标准,善于发现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哪怕不起眼的进步,教师都要有意去放大并强调,帮助他们重拾失去的自尊和成就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令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有意识的给他们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若答对,则及时予以认可,并不吝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的;若答错,也予以鼓励,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信他们下次一定能够做好。从而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低人一等、破罐子破摔的思维,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满满、积极争取、努力向上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三、善于捕捉闪光之处,运用好“心理支点”</p> <p class="ql-block">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关注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老师尽量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励他们学会思考,独立、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老师只在需要时点拨、矫正。</p> <p class="ql-block">  教师只有端正心态才能拉近师生关系。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之处,善于鼓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四、找准方法耐心等待,反复追踪改变策略</p> <p class="ql-block">  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切忌急于求成,时刻关注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追踪教育,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如今的教育大背景下,我们要有更多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静待花开。闲暇时间多阅读一些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方面的书籍,才能使我们在转化后进生的进程中得到强力的理论支撑。此外,“阅读还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阅读的重要性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以上寥寥数语是我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所获得的粗浅的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地领悟这部著作的精髓,我亟需进一步地研读,边品味并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提升,边提升边拓展,从而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