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一一由《名赜》之赜的文化解读 文/齐玉生

寿阳作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道向虚中得,</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文从实处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一一由《名赜》之赜的文化解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标题:此玉生致敬彼玉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齐玉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是齐玉生,彼为巩玉生。吾侪同辈、晋中同乡、政法同行、班子同事、文学同好、颇有同道,还共享同名。</p><p class="ql-block">11月9日下午3点多,巩先生打电话让我“5分钟后在大门口等他送书”。他又有新书出版,联翩而至,我很高兴!当看到书名后,不免有点惊讶,《名赜》所写是何内容?不解其意,书还很厚,回来后连续翻看,才幡然大悟,这种写法少见,但没有多怪,出他之手,应有之义,情理之中,真是奇人、奇才、奇特、奇文、奇妙、奇葩。联想到此前著《警道》和《玫瑰》,近130万文字,还有任社长、主编等的编撰,皆硕果累累,多厚重,但不少文,可谓晋代袁虎“倚马可待”。尽管他自谦“天分本不够,热忱必须有!”亦如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陈郡阳夏人,谢灵运族弟);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谢灵运,晋时袭封康乐公,人称谢康乐,南朝宋的著名诗人,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我认真拜读,颇有收获,还“李敖有话说”,遂提笔把题目定为《此玉生致敬彼玉生》,表示敬佩情怀;把新著视为“嵌名联大全”,表示饕餮大餐;把“名赜”作话题说几句,表示心灵鸡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赜”二字,多数人“名”字熟、“赜”字生。名,是名称,《易·系辞下》:“其称名也小”,孔颖达疏:“言《易》辞所称物名多细小。”又为人名,《左传·隐公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又为名誉,《庄子·养生主》:“为善无近名。”又名义,如“名不正则言不顺”等。赜,《说文》无此字,但后来的字典有释。《广韵》:士革切,入麥崇。锡部。①幽深玄妙。《小尔雅·广诂》:“赜,深也。”《易·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孔颖达疏:“赜,谓幽深难见。”《汉书·律历志上》:“探赜索隐。”颜师古注:“赜,亦深也。”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②深入探求。唐·刘知几《史通·外篇·忤时》:“莫不赜彼泉薮,寻其枝叶。”名赜者,即名之深奥,需深入探求也。《名赜》,既有名联赜,也有名誉赜,还有名义赜等,更有名释赜,也确实比较“赜”,可谓叠加之名“赜”。</p> <p class="ql-block">一是书名之赜。书名《名赜》两个字,竟有50%的字不认识,我虽认识但不解其意,所以有点新鲜,也有点稀奇。鲜在无人用作书名;奇在“赜”字一般人不认识,也不好读音,应读zé,即子鹅,还要快读,有的甚至难于确定部首去查找,不知道在“贝”部。多数人把“赜”混作“颐”,和我的书《耆珄野语》一样,不少读者看后给我打电话或见面说:你的“耄耋”野语写得很好,我很爱看,还推荐别人看。我也只好“将错就错”。现在不求甚解之人较多,仔细一想倒也无妨主流趋势,既不影响升官,还不阻碍发财。但我还是想引经据典,弄通一二。这样带生字的书名,虽然有点幽赜深奥,亦如唐·柳宗元好友凌准:“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但对于爱学习、爱钻研的人来讲又是件好事,引导学习,启发睿智,增长知识,丰富宝库,提高素养,彰显水准。《名赜》下面还有两行小字,即“自创嵌名联中的文化解读”,我觉得作者也感觉到名之“赜”,故对“赜”予以解读,让你看大名难,看小名易,难中有易,防止知难而退,激励知难而进。这就是作者在细微之处显真情、见高明,用训诂的办法,通俗地解读了典故、诗词、文言等,而且是“自创”和“文化解读”。书中有“以作者较为熟悉的997位读者为代表的嵌名对联”,我誉为“千夫子”联,其排列也很科学,既有音序前后,又有笔画多少,非常有序,容易查找;既有名字特性,又有名联对应,非常相称,容易理解;既有典籍注释,又有品节推荐,非常清晰,容易共享。如前言:“力求远离媚俗而雅俗共赏、严肃庄重而趋近典雅。”“被嵌名者‘一念之正气’与作者‘可传世之心’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求名之赜。人生于世,初有乳名,父母嘉期;冠以美称;弱冠及笄,同侪字行。人名者,人之名字也!是一个人的标识与符号,伴你一生,多数不是自己所起,是父母、师长、领导、学者而赐,是一种希望和寄托。在我国还形成了文化深厚的“取名学”,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问,我也喜欢学习研究,有时还给别人取名。其方法也很多:有按生辰八字、十二属相、周易八卦、五格数理、巧用典故、五行相生和节令地名等十多种取名法,还有言志、向往、意愿、个性、求赐等改名法,谓之深赜,亦难面面俱到,只可取其一二。取名,也有嵌字取名法,就是在取名字时,将预定的有意义的内容或要求,巧妙地融入名字之中,使其具有较高的技巧和趣味性,如名字中用了“寅”字,就嵌入了“虎”的属相;如名“思齐”,则体现“见贤思齐”之意;如“仿吾”,就是以春秋初期齐国名相管夷吾即管仲为榜样等。嵌名多者,堪属《红楼梦》人物,还有“文革”中的“卫东”,现在的笔名“钟声”等。其实,每个人名都有“赜”的一面,你不去探讨,就是一般,不就是两个字吗?顶多连起来是个名字而已!若深入探讨,那就不一般,就有“故事”,就有“文化”,就能找出其中之“赜”,这就有一定的难度,就得有点文化、有点知识、有点学问,有点水平、有点钻研、有点积累、有点恒劲、有点思维,否则难以做到。作者就有这“八种”精神,知难而进,先求名易,再探名“赜”、后释名义,使书中的“千夫子”嵌名联字数,从一字到15字不等,一名一联,都恰如其分,非常妥帖,实至名归。还有同名多联,正如山西的面食:一面百样,一样百面。其中“玉生”之名就有三个,除我们两个外,还有一个叫“李玉生”的,也是我们的共同朋友,也在政法部门工作。这就意味着同名得有三副嵌名联,还各得其所。巩玉生:“富贵者予人财宝不惜珠玉,德行者赠策嘉言利博永生。”李玉生:“玉树凭卓立,银河自亮生。”齐玉生:“素心映玉,触手生春。”记得在前几年,作者还撰词请王彪敬书“被褐怀玉,兰芝常生”,赠我一嵌名联横幅,被我珍藏并影印于《耆珄野语》一书。从而看出,作者既不千篇一律,还让每一联都出落的淋漓尽致,名副其实。浏览全书,颇有南朝宋汤惠休曰:“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彩镂金。”如前言:“每一个看似平淡无奇、习以为常的名字,实际上都饱含着流光溢彩、茹古涵今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三是联名之赜。嵌名不易,缀联更难。联的字谜:前边聆听,后边关上。名句:唐·寒山《诗三百三首》:“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联,有连接、联合、联系之意;对联,是后起义。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杨大年久为学士,家贫,请外,表辞千余言,其间两联曰:‘虚忝甘泉之从臣,终作莫敖之馁鬼。’‘从者之病莫兴,方朔之饥欲死。’”清·陈康棋《郎潜纪闻》卷八:“昔陶靖节自作挽歌,余亦自题一联曰:‘浮沈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如蠹鱼。’”联,皆以春联为主,在我国也历史悠久,据说发端于五代后蜀孟昶“余庆”“长春”,兴于宋代,历经明清,至今兴盛不衰。联,要求严格:必须语言丰富、修辞美妙、规律严谨、咏物状景、叙事抒情,还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怀古颂今、凝情达志,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富有深邃的思想性。特别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如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式对举等。后又扩展到灯联、庆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巧趣联、名胜古迹联等,其中就包括人名联。《名赜》不仅嵌名,贵在成联,而且每一联都有文学性,还寓意深邃有思想性,书中每一嵌名联皆充分体现此“二性”。现引用一故事联,联语:“之乎者也矣焉哉,先生文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学校星期。”那是1932年,经扶县(今河南新县)创办“国民小学”,要从私塾先生中挑选教师任教。面试时,县长胡光禄出句:“之乎者也矣焉哉,先生文字”。多数人一听皆目瞪口呆,在场的晚清秀才肖继池随口对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学校星期”。从而说明,联之不易,作者也不易。如前言:尽管“基本常识犹不足,趣联巧对何其难?”“按照《联律通则》的要求,《名赜》中既合‘律’合‘格’,又别具一格”,表达了作者“依文行道、以行弘道的思想和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是释名之赜。由于嵌名联之赜,还需进行注释,注释看似简单,实则也比较深赜,因为凡需注释的都是难认、难读、难懂、难解之难题。如若不懂古典文学、不懂古代汉语、不懂文言文、不懂文言虚词、不懂典故,不多认识几个生僻字,甚至都找不到出处,也就难于注释。作者在这方面,不敢说是行家里手,因为这不是他的专业,但学习、钻研、颇有造诣,却是不夸张的,“业余”也不亚于“专业”,高手在民间。他既师古又化古,既传承又创新,既明义又释典。如杜玉林嵌名联:“昆冈山中一毫玉,桂树林中一朵花”的注释,就很精彩。昆冈:即昆山,古代产玉的地方。《晋书·郤诜列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桂林之一枝”,即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之片玉”,即昆山中的一块玉。原为晋时郤诜说的自谦语。后称誉才学出众,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杜玉林亦如郤诜,一生自谦,从村支部书记起步,做到副省级,我和作者都在他的领导下一起工作多年,是才学出众、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对每位名主的释名,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独特,创作独立,行动独步,视角独到,让嵌名者在人物与文字上联系紧密,还自然贴切。如前言:“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气骨真当勉,规模不必同。”</p> <p class="ql-block">五是品名之赜。书中收条、编排、设置、联语、出处、简介、注释、简析、提示、检索等,皆一目了然。对每个名主的人生轨迹、道德品节、功成名就的评价,虽说笼统,但也名副其实,因为不是组织鉴定,不可能全面,也不能太细,只能提纲挈领,笼而统之,犹如蒙德里安、康丁斯基等创作的油画的抽象一样,越欣赏越像。看看王蕾的嵌名联:“王者风范心之大笔,仁人声名蕾之玉怀。”释意:“圣人被褐怀玉,王者将相之风。被嵌名者少有凌云大志、长有真知硕学,而又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忠党爱民、忧国如家,柔而不乱、文而有体,含而不露、媚而不妖。历经省、市党政机关长时间、大部门、多岗位的锻炼,终于成长为一名怀才抱器、久经考验的人民公仆。”此释意准确地描绘概括了王蕾的成长轨迹和所取得的成就。因为,我也了解王蕾,一起工作过多年。这种返璞归真的释意,只有在深入调查、十分了解,注重积累、客观分析后,方可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品名、品联,亦即品茶、品味,要品位、品质、品德、品格,方可品题、品藻。要品出这么多东西来,也是件不易之事,看似浅易,实则幽赜。从而可以看出作者的不一般,是动脑出力的,是有深厚功底的,是在深赜中显现通俗,做到雅俗共赏。是在“下里巴人”中寻觅“阳春白雪”,又在“阳春白雪”中归真“下里巴人”,正如“民以为顜”“顜若画一”让“观者唶唶”!还有张邦应、张晓玲、周柏松等名主的释意也很精彩,因为我也了解这些人,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如前言:兼顾“精美”与“适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是扬名之赜。名利,人生努力之目标,尽管有“身外之物”说,实际上都在“拉屎攥拳——暗中使劲”,都在努力这种“身外之物”,因为这种“身外之物”会让你功成名就,声名远扬,进一步提高幸福指数,多享受荣华富贵。有的如果正常努力得不到,那就不惜沽名钓誉,还有的一生争名夺利,明争暗斗,打打杀杀,甚至用最高形式的战争来解决问题。因为自身的不需要努力,多顺其自然。其中“名”虽占一半,但“名利”也不是平分秋色,有的更看重的是“名”,多为“名”而努力,所以一般名>利。关于这方面的金典句有很多。常言道:“千秋新字号,万古好名声。”还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意思是说:人虽然走了,其名却让人难以忘怀,如同大雁飞去,留下其鸣之声,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虚度,应做些有益于后人之事;寓意:人生就像匆匆过雁,不必太看重物质利益,要重视精神追求,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为自己留下美好的名声。更有东晋枭雄桓温名言:“一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应该遗臭万年。”“遗臭万年”也是一种名声。所以,人是很重视名声的,钱财损失可以再赚取,名声不好就会被冷落,成为“孤家寡人”。人,既想要好的名声,还想有名声远扬。扬名,也有许多法,高调做善人、低调做好事,自然扬名;宣传造势也是一种扬名;用“嵌名联”扬名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这种办法一般人用之甚少,也只有像作者这样“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才可为之。作者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人扬名。一是“嵌名联”有联而学习扬名;二是假借“典籍”而解释扬名;三是囊括成果而宣传扬名;四是赍呈书册而读者扬名。特别是后者:书有“千夫子”,又印1千册,千册又有“千夫子”,“千夫子”又有千家庭,千家庭又有千亲戚,千亲戚又有千朋友,和滚雪球一样,一传十,十传百,成千上万,可谓“为善无近名”,声名要远扬。我也“榜上有名”,借《名赜》而扬名,在此,十分感谢巩先生!威廉·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前言:“著书岂在求名利,提笔总为益后人。”</p> <p class="ql-block">名字,最有发言权的是名主本人,但囿于诸多条件,虽有“权”,但多数无言。也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此山中”,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清者,必有特长、必有杀手锏,必有倒反西岐的三把神杀,这就是中国人民博古通今的智慧,如历史的趣闻里,有“韩信的潜蛟剑,关公发怒的红脸,罗成的神飞枪,马王爷的三只眼”,还有杨戬杨二郎、闻仲闻太师等的“三只眼”,开天眼,成慧眼,用灵眼,以第三只眼观察事物,能“照见实相”,便是真正的“透视者”。作者用第三只眼看“千夫子”,替名主发言,而且名之有义、义之有联,联之有理、理之有据、实至名归,谓嵌名联大师,大有“将嵌名联进行到底”之势。</p><p class="ql-block">被嵌名者,同时也是鉴定者,我作为“鉴定者”,由衷地钦佩作者、颂扬作为、欣赏作品、点赞作用!</p><p class="ql-block">此忝在文字,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但也略表刍荛心意。不当之处,诚望指导包涵!</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30日</p> <p class="ql-block"><i>原著作者:</i></p><p class="ql-block"><i>巩玉生,男,山西寿阳人。从乡土农家走出,到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直到政界工作四十年,担任公安政法重要职务。期间,当过木工、汽车修理工,从事过农村、共青团、外事、援外、统战、纪检、公安、政法、政协等工作。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他对于文学的热爱,2008年退休之后,他没有安于享受悠闲自得的退休生活,而是主动步入新的领域进行新的探索。</i></p><p class="ql-block"><i>巩玉生先生具有极丰厚的学识修养与文化积累,退休后经过华丽转身,投入文学,辛勤创作,笔耕不辍,出版了一部又一部积淀厚重的文化著作。2016年出版最具代表性的自传体文学《警道》,2018年出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玫瑰》,今年又捧出人名嵌联的《名赜》,如此构成巩氏"三部曲",体量宏大,各具特色,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i></p> <p class="ql-block"><i>作者简介</i></p><p class="ql-block"><i>齐玉生:齐天大圣、玉皇大帝、生的伟大之藏头。笔名耆珄:谐音齐玉生,寓意金色的老年。戊子年开正(1948年正月初一)酉时,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回龙乡均庄村(今交口县),祖籍河北阜平县。1967年高中毕业,1968年入伍、同年入党,1984年团副政委转业,在山西省委机关工作,2008年正厅级退休。多与书为友,买书、看书、写书。常假“齐东野语”,“造野语以自慰”(鲁迅句),已出版《综治随笔》《综治纪言》(上下别)《耆珄野语》(上下)等著作,计300万字。座右铭:顺其自然寻觅规律求发展随遇而安;奋发图强论证可能看需求知足常乐。</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