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东北部,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经历了明代兴建和清代鼎盛,抗战后期成为广西革命指挥中心和广西民盟的发源地。古镇以典型的岩溶山水景观、神秘的龙文化崇拜、精巧的明清建筑、地道的广府民俗风情和光辉灿烂的革命史迹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属喀斯特地貌,依山傍水,既有江南水乡的明媚秀丽,又有山中城廓的拙朴雄浑,还兼具市井通衢的商业功能,故有“梦境家园”之称,是《云水谣》、《茶是故乡浓》、《面纱》等影视作品的外景拍摄基地。</p> <p class="ql-block">古镇小桥流水,参天古榕,青石古街和楹联牌匾被称作黄姚四绝,岭南文化和峰丛山水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游览从古镇门前的钱兴广场开始,广西贺州昭平地区革命领导人钱兴烈士雕像伫立在此。</p> <p class="ql-block">广西省工委旧址。</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八柱亭阁式戏台,也是黄姚古镇唯一的古戏台,包括前台和后厢两部分,平面呈“凸”字形,装饰精巧美观,名家题联风雅,是黄姚古镇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戏台上演的传统剧种有桂剧、彩调。抗战时期,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在这里登台演出。</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旧的黄姚,便有一个气派的开场。</p> <p class="ql-block">怪石崖壁,拱桥亭廊,古榕参天,一棵棵千年古榕与一座座古老的青砖黛瓦相生相谐。全镇子最老的850多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爪榕,枝干从半空倒垂而下,仿佛天外神龙伸出的一只龙爪,</span>以迎客的姿态撩幔牵裳。</p> <p class="ql-block">龙爪般下垂的枝干其实早已枯萎,因气根与藤蔓缠绕而挂垂下来,而树干本体却依然生机勃勃,见证了整座古镇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榕树下姚江水悠悠,<span style="font-size:18px;">融入桂江、西江,最后进入大海。</span></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中最具特色的石跳桥,由31个石头墩子排列而成,石头都已被磨得光滑,初次过桥还有点胆颤心惊,生怕一脚踏空跌入水中。是不是应该修一座桥,不,自古黄姚人都是踏着石头过河,陪着古镇从水里生长,一直长到地老天荒。</p> <p class="ql-block">楹联文化,是黄姚古镇最具文化品味的历史遗存,全镇古建筑现存楹联197幅,创作于明末清初,地域特色明显。佐龙桥和佐龙亭,均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佐龙桥头即是重檐方亭的佐龙亭,题匾“惟尔有神”,语出《尚书》。亭中天花板饰有四幅图案,寓意“四方来福”,亭后佐龙祠奉祀土地公和土地婆。</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与外界的连通四通八达,东南西北各有门楼与外界相连,起着通行和防御的双重功能。亦孔之固,古镇重要城门之一,建于清初,得名于《诗经》中“天保定尔,亦孔之固。”意为上天保佑这里的安定,自然非常稳固。该门为二层式建筑,上层用于守望站岗,下层用于通行。</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街,铺砌于清朝顺治年间。古镇内共有主街8条,总长约3公里,石板之间不用任何粘合物,全靠准确的尺寸,牢牢地拼接在一起,每条街的下方都布有相互连通的排水道,雨水便沿着排水道排出古镇。街道与街道之间均为丁字路口,寓意丁财两旺。青石板街的构造工艺充分体现了工匠们独具匠心的聪明与才智,被誉为黄姚一绝。</p> <p class="ql-block">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的青石板路,在纵横交错的巷子里静静地游走穿行,有意无意地把天南地北的慕客们心中别样的心思串在一起,默默地迎送着日月东升西落,细数流年过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巷子两边保存着30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span>走在巷子里,仿佛时间凝固,时光穿越。</p> <p class="ql-block">古旧的民居,精雕细刻。</p> <p class="ql-block">安乐寺是供奉黄姚第一代开埠土司李道清的寺庙。明朝万历26年(1598年),发生土民之乱,李道清率兵平定叛乱并在黄姚开垦屯田,功绩卓著。清朝顺治年间,黄姚的百姓为了纪念他而建庙奉祀,并取名为安乐寺。</p> <p class="ql-block">昇平就是太平的意思,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美好的愿望,一种追求。昇平门,黄姚古镇的七座城门之一,古色古香的青砖城楼,在牌匾和对联的映衬下,古朴的历史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永安门上对联为:永作中流砥柱,安康盛世机关,门名和对联表达了黄姚人期望过上安稳日子的愿望,也是黄姚古镇七座城门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改造的餐厅,门前的一对石鼓,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磨的锃亮。</p> <p class="ql-block">古宅、古道、古联……,无一不在诉说着黄姚古老的历史和沧桑的故事,而这座古镇非凡的历史文化魅力,也一直在被往来的游人记录着。</p> <p class="ql-block">1944年,长沙和衡阳相继沦陷,高士其先生与许多进步人士一起疏散到昭平,过了一段边养病、边写作、边研究的平静生活。离别黄姚之际,他给这个小镇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纪念品~诗歌《别了,黄姚!》:</p><p class="ql-block">“别说我们住厌了旧村庄,</p><p class="ql-block">别说我们不喜欢小草屋,</p><p class="ql-block">在你温暖的怀抱里,</p><p class="ql-block">滴落了疏散人的泪珠。</p><p class="ql-block">如今,抗日战争胜利了,我们得回去!</p><p class="ql-block">别了,黄姚—我们避难时的保姆。”</p> <p class="ql-block">诗中浓浓的眷恋与不舍之情,记载了当年发生的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高士其寓现在为一客栈,位置离亦孔之固不远,穿过狭长的石板路约200米即到。我们下榻在此,感受着高士其寓尘封的历史往事。</p> <p class="ql-block">欧阳予倩先生的寓所,现在也是客栈。</p> <p class="ql-block">一条条囊括着深宅大院的老街,布满旗幌飘摇的店铺。迎秀街是黄姚古镇的主街道,名字有迎接秀才之意。青青的石板街,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建筑,不少人在卖东西,多数是当地的特产,黄姚豆豉,各种酱,各种梅,还有豆腐酿、笋酿、辣椒酿等。</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做生意的大多是本地人,小摊上摆放着各色的本地土产。他们少有兜售的吆喝声,也没有急于求成的渴望神色,个个都悠然自得,彼此聊着天儿,或者做着自己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网红古镇相比较,这里听不到多少喧嚣扰攘,声音仿佛都被那些水那些石收纳了。数百年时光,黄姚已经营得古典而端庄。</p> <p class="ql-block">我在黄姚等你。</p> <p class="ql-block">郭家大院位于古镇的西南角,建筑风格独特,保留完好,几进几出,是古镇里最典型的平地庭院式建筑,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大院占地20多亩,房屋近百间,四周建有石砌围墙,还有四处门楼。可惜院内不开放未能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郭姓是黄姚古镇上一大姓氏,其先祖为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现在黄姚这支相传为郭子仪三子郭晞的后代。与郭家大院相邻的郭氏宗祠位于古镇西侧,是古镇最大的宗祠之一。</p> <p class="ql-block">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为三间两进式建筑,由前厅、大厅、厢房等建筑组成,采用镊耳歇山顶建筑风格,山墙圆弧起翘,形似官帽,是岭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古建筑造型,有保佑后人读书仕进、功成名就的寓意。大厅绘有大型彩画《龙入东海图》及“唯有读书高”的郭家祖训。</p> <p class="ql-block">兴宁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庙内主要供奉北帝真武大帝,庙前正上方“且坐碶茶”匾为乾隆年间当地举人林作缉所书,是当时惬意生活的真实写照 ,被收入《中华名匾》一书。</p> <p class="ql-block">“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享必有联、有联必有匾”,兴宁庙外风景如画,它的整体布局体现了黄姚古建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守望楼,曾有瞭望御敌的作用,古风犹存,在周围碧绿环绕中透出几分典雅。</p> <p class="ql-block">吴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黄姚最早修建的宗祠之一。它既有岭南建筑的简朴、精致,又有中原地区的气派,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完美结合。1944年,广西艺术馆迁至黄姚,在这里开课培训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后命名为“广西艺术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司马第,是黄姚古镇官宦民宅的代表之作。主人莫霭然官居清代直隶分州同知, 人称“莫司马” ,故这间莫家大屋称为“司马第”,它是一座三开三进式的建筑,地基高出地面近一米,是名副其实的“高门大户” ,后座正厅又高于前座将近70厘米,包含着官宦人家“步步高升”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这副巨大的鱼龙欢歌壁画,描绘了百多年前古镇神秘的龙文化信仰和崇拜。在神话传说中,作为神兽的“龙”的形象,雄健而神秘,深受人们的敬畏和尊崇。龙传说的壮美,使黄姚古镇的“龙景”熠熠生辉,细数一下古镇名称,佐龙庭,带龙桥,龙爪榕,龙门街、佐龙桥、锁龙桥、见龙祠、龙爪榕、龙门榕……,无论古建筑、桥梁、树木,街道名称等都带“龙”字。据说每年的阴历七月初七,黄姚都要举办热闹的龙灯节呢。</p> <p class="ql-block">同行朋友无人机拍摄的黄姚古镇,和画中情景何其相似乃尔。青石板路延绵悠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墙黛瓦的民居连</span>片深邃,岭南建筑风范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东门楼,始建于清朝初年,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为古镇重要城门之一。它是姚江北岸百姓从东面进出古镇的门,门北连真武山城墙,南以姚江为护城河,西与街巷民居屋墙相连,组成一个合围的屯堡,是防御功能最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又见镊耳歇山顶建筑风格的山墙,和远处的青山,近处的三角梅及绿树,构成独特的岭南风貌。</p> <p class="ql-block">古江、古桥、古街、古石、古井、古树、古联、古屋是黄姚八古,奇石“南蛇出洞”也是其中一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蛇即蟒蛇,</span>是天生形象石,当地居民建房时,宁愿将自己的宅基地往后移,也不愿意毁掉这“南蛇”,它与江对面往上爬的“仙龟”形成一奇特的景观“蛇龟对望”。</p> <p class="ql-block">东门楼附近的夫妻榕,树龄有300多年,看似一棵大树,实则是两棵榕树生长在一起,如同紧紧相偎的一对夫妻,故称“夫妻榕”。夫妻榕更是罕见的“变色榕”,每当有大旱大涝,树叶会在春季变得枯黄。百姓通过观察树叶颜色的变化,就能判断当年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预防。</p> <p class="ql-block">这是石上榕,因榕树扎根于岩石之上而得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根系盘错在岩上,难以吸收养分,树形娇小玲珑,却也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揉搓,傲然挺立。</span>其强大的生命力令人叹为观止,是黄姚古镇中的一处奇景。</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如一位端庄、幽丽的古典美人,不经意间展现出她那拔萃的山水、清凉柔润的石板、不暮的古榕、绕着堤沙的青竹、怡然自得的桥亭、古朴庄重的祠堂、错落有致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19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其中黄姚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秀美的风景入选。邮票是以黄姚11座古桥梁中最有代表性的带龙桥为蓝本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带龙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年,清乾隆23年(1758年)重修。是古镇中最大的阶梯石拱桥,连接鲤鱼街和中兴街。铁锚石梁的造桥工艺和水旱二孔的排洪设计,使这座桥梁科学又美观。相传百姓修建此桥是为了把真武山龙气引至鲤鱼街,桥也因此得名“带龙”。</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能是整个黄姚最漂亮的地方,石拱弯弯,流水淙淙,带有几分江南的秀气,更多的是一种未经雕琢的美。</p> <p class="ql-block">奇峰凤竹簇拥着江水,掩映着古镇,倒影婆娑,如梦如痴。电影《面纱》曾在此取景,每一帧景致都像极了山水画,烟雾迷蒙、山清水秀。如果你对索默斯特·毛姆原著《面纱》及改编的同名电影感兴趣,就请来黄姚古镇吧。</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黄姚,除了照明用的红灯笼,没有霓虹闪烁、人为打造的灯光秀场、拥挤的人群和喧闹嘈杂的声响。青石板幽幽,月光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镇覆上一层锡箔样的辉光,古朴静谧。</span></p> <p class="ql-block">俏皮的黄姚人。</p> <p class="ql-block">不慌不忙的做着自己的生意。</p> <p class="ql-block">巷子忙碌了一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慢慢入睡。</p> <p class="ql-block">一位诗人说,“只要经历过黄姚以及黄姚的夜晚,他会变得深涵而宁静”。俯下身来仰望黄姚,仔细去膜拜古镇的一砖一石以及街巷空间,会使自己慢慢的深涵而宁静起来。</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黄姚,在氤氲中飘起来,炊烟升起,豆豉飘香。来一碗黄姚豆豉粉、马蹄豆豉粉、炒蚕豆糍……,安逸的古镇,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仙人古井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古镇代表性景点之一。自古就有“七仙”来井边嬉戏的传说,故而得名。古井分内外两部分,共五池,内池用于饮用、洗菜,外池用于洗衣、洗手、洗农具。井水清澈,久旱不涸。</p> <p class="ql-block">虽然家家都安装了自来水,深入到骨髓的千年习俗,依然未改,清晨的古井忙忙碌碌。</p> <p class="ql-block">阳光,将大大小小的身影打在青石板路上,又是崭新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不羡天上仙,只羡黄姚人”。活着的黄姚古镇,周而复始,在广西神奇的喀斯特地貌环绕映衬之下,特立独行,仿佛梦境中一片被时光遗落、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娓娓讲述着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拍摄/制作: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1年12月6~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