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0:佛度有缘人,伸手可摘星

宥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依旧延续着紧绷的心境,小心生活,严格自律。病毒成为无法摆脱的影子,像一个狗皮膏药般滋粘在人类的身上,而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做好与它共处的准备。</p><p class="ql-block">这一年下来,想要说的其实很多,可一细想,需要记住的,其实也不多。但作为一种习惯,我还是把2021年的最后一篇,以总结的口吻来写。</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我开始习惯在美篇写日记。美篇确实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主要是电脑手机都可以随时登陆随时记取。不像公众号,太依赖于电脑了。但自己还是过于慵懒,这一年下来也就写了30篇,30篇,还是不久前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p><p class="ql-block">截一个图,小文阅读量基本都达千,心里也是欣喜的。大部分的篇幅写好后都不曾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过,完完全全就当是一种记录,记了就好。这么多的阅读量还是让我心头涌出几多感恩之情的,谢谢您来读过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刻意去作过多的梳理和提取,2021年,现在我想记着的事又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b>我们告别过</b></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养活我们14亿人的他走了,长沙全城告别袁爷爷。</p><p class="ql-block">袁爷爷!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缅怀过</b></p><p class="ql-block">合肥的延乔路通往繁华大道。在国庆这一天,大家自发来到这里,摆满了鲜花和留言卡,我们享受到了你们披荆斩棘后的幸福,这盛世如你们所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激动过</b></p><p class="ql-block">当苏炳添以9.83秒的速度冲过终点线,刷新亚洲纪录的那一刻,这中国速度多么振奋人心啊!</p><p class="ql-block"><b>我们胜利过</b></p><p class="ql-block">1000多个日夜,终于盼到了孟晚舟归来。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1,让好的不好的都留在2021吧。</p><p class="ql-block">所谓大事就记到这儿,还是回归到小我上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千万不要冷嘲”</b></p><p class="ql-block">更年期或许说来就来了。我给自己开的药方:读读书,写写自己的心情。听人说话不如和自己说话,写字就是和自己说话。其实也不完全如此。很多时候也是想找人聊聊天的,但是找到合适的人说些无用的话,确实是非常难遇到的。朋友们大都各自忙碌,谁也不忍心打扰。</p><p class="ql-block">我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够物欲和时尚,总是千篇一律的自我小世界。失落吗?孤独吗?当然不。很多时候,涌上心头,想说些什么,有时,因为怕打扰别人,有时,因为不自信,有时,因为怯懦,有时,因为怕多余,转瞬就让言语纷纷退下,自行散失。</p><p class="ql-block">似乎,什么都想说,什么也都可以不说。一年将尽,一年又始。又到千言万语终究化成无言以对的时候。<b>心里的祝福却是不会变的:我们都要好好的</b>。</p><p class="ql-block">实际的生活中,并没有像文字记录的那样洒脱。遇事还是一样地慌慌张张,甚至于不知不觉地闯过红灯。上班下班途中,和所有人一样,着急忙慌地赶路,赶着打卡,赶着回家,来来去去地,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而碎银几两也确实能缓解人的几许慌张。这像是一个被人设计好的圈套,我们钻进去就难再出来。</p><p class="ql-block">今年读的书,最让我受益的是读了几本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小暖那一系列。群里有姐妹在接龙诵读,我自觉普通话不够标准,没敢报名,遂乐意坐享其成。听书的感觉也非常享受,只是很多时候还是不过瘾,多少有些隔靴抓痒的感觉,自己又读诵一遍。越读越是喜欢。汪老的文不起高调,结尾也非常随意,写的事件人物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但就是有味。我本很长时间懒得动笔记录了,是在读了他的文字后,又情不自禁地记录起来。</p><p class="ql-block">让人敬佩的不仅是他文字朴实无华,还有是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感觉他每天都生活得乐乐呵呵的,开朗阳光。<b>生活的态度,也是他写作的态度</b>。他在一篇杂述里提到,他的写作态度得益于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教诲。</p><p class="ql-block">汪老也曾因为生活的穷困和卑屈,对于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有一段时间,他对于生活形成了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态度,并在一些作品中有所流露。沈先生发现了这点,就写信要求他,<b>对于生活的执着,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不能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b></p><p class="ql-block">汪老说: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的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他追随沈先生多年,自觉受到教益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p><p class="ql-block"><b>一句是:“要贴到人物来写”。</b></p><p class="ql-block"><b>一句是:“千万不要冷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佛度有缘人</b></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再硬着头皮来说说这一年我所学的佛法吧。为什么是硬着头皮呢,确实是因为自己学得很差,说是拖了队伍的后腿也不为过的。原因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智慧不够,精进更是远远不够,完全靠老师学友拉拽着“被动”完成一点课业,主动闻思修几乎没有。心里还是渴望多学一点的,计划还是要继续把《入行》和《前行》学完的,不管多困难,希望自己还是要坚持下去的。</p><p class="ql-block">抄一段(所断之行为)自己对照着,忏悔中!</p><p class="ql-block">所断之行为之法器之过:</p><p class="ql-block"><b>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b></p><p class="ql-block">在闻法的时候,自己的耳识万万不可四处分散,应当专心致志倾听说法的声音,否则,就如同在覆口的容器上倾注汁液一般,尽管身居听法行列中,但恐怕连一句正法也不会听清。</p><p class="ql-block"><b>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b></p><p class="ql-block">如果对于所听闻的法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或者单单听听敷衍了事而没有铭记于心,那就会像漏底的容器中注入多少汁液也无法留存一样,不管听多少法也不会懂得融入相续而身体力行。</p><p class="ql-block"><b>三,杂烦恼如毒气之过:</b></p><p class="ql-block">在闻法时,如果自己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等有过患的动机,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五毒妄念而听闻,那么所谓的法非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上好的汁液一样。</p><p class="ql-block">所有的这些过患在自己身上都非常的深重,都是必须要下决心断除的。</p><p class="ql-block">得声明一下,我还不算是一个佛教徒,更谈不上虔诚。但不妨碍我相信因果轮回的存在,相信谨言善行是优秀自律的品德。</p><p class="ql-block">“佛度有缘人”,因果规律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佛陀度化众生也得遵守这个规律。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能成为“有缘人”,并不是想得到什么神通,更不是什么迷信。</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极其细微的变化,在心灵和情绪之中,也在身体上,都具有很大的治愈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伸手可摘星</b></p><p class="ql-block">在家里,很多平常的时光是在厨房度过的。和家人的交谈许多都在厨房的锅台边,在厨房的小餐桌上进行的。温热的自来水流进盆里,菜叶漂浮,碗勺叮当,在充满烟火味的秩序中,和家人漫游般一起做饭,热气腾腾中叮叮哒哒,东扯西扯说着说着,一些决定也就达成了,一些话说着说着就成真了。</p><p class="ql-block">厨房特别适合聊天,适合谈!理!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饭后照例出门溜达一圈,一圈半个小时路程,这时间和路程是刚刚好的感觉---不累也不轻松。散步的时候特别喜欢抬头找月亮看星星。上弦月的弧度是最美的,天边还有两颗特别明亮的星星,据说是金星和木星,看起来很近的样子,有时看着看着,心情就舒畅起来,会生出伸手摘星的欲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说一天之中最为华丽绚烂的时段,是下班进家门到睡觉的那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要说一周下来,最爱的是周五的晚上,有种卸载的轻松和自由;</p><p class="ql-block">也会有那样的时刻:走着走着,忽然想起好笑的事,然后一个人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晾竿上随风飘荡的衣衫,石头缝隙中冒出的草籽,草地上玩耍的小孩,菜园里浇水的母亲……</p><p class="ql-block">这些似不算什么的一瞬一瞬,如细流,成为爱人间的坚实理由。</p><p class="ql-block"><b>“一个人,安静而丰富;两个人,温暖而浪漫;一家人,平实而华丽”。</b>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来阅读的你。</p><p class="ql-block"><b>谢谢你读过我!我们都会好好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