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编码(声音篇)——记技术组12月师徒结对活动

Mangbo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16日上午第四节课,吴菁老师在高二12班教室进行主题为“数据与编码——声音篇”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菁老师播放歌曲《悟空》的音频,呈现歌曲在电脑存储的数据编码画面,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文件为什么以十六进制表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声音与这些数据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吴菁老师呈现语音信号的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的图片,提问: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存在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总结两者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菁老师让学生阅读课本P51-52,用六个字总结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并根据屏幕的三幅图,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声音数字化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生描述采样阶段时,吴菁老师进一步提问:采样间隔多少合适?采样点越多越好吗?在学生描述量化阶段时,吴菁老师进一步提问:每个幅值用什么数据记录下来?精确到什么程度?在学生描述编码阶段时,吴菁老师让学生体验不同时刻声音编码为二进制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呈现歌曲《悟空》在音频剪辑软件的音频图片,让学生指出该音频的声道数量,采样频率,时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菁老师带领学生从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分析一段音频占用的存储空间(采样:频率,量化:量化位数,时长,声道数量,编码:单位换算),并通过练习加深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小结:声音数字化是将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过程,涉及采样,量化,编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傅周海华点评该课节奏紧凑,通过一连串问题的提问让学生的探究有方向,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环节过渡方面,语言还可更凝练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小结:因硬件限制,没能让学生自主体验声音数字化的过程,但通过图片及问题的引导,基本让其对声音数字化有初步印象。在比较语音信号的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的特点时,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观察图片,我还尝试在黑板手绘语音信号的模拟数据图像,让学生理解如果语音信号以模拟数据的形式传递容易失真。教师要尝试将课本内容进行拆解。</p>

吴菁

学生

采样

编码

声音

数字化

数据

音频

老师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