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偏差</p><p class="ql-block">处于青年早期的大学生,其中一部分有人格偏差是很正常的,但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对人格偏差熟视无睹,最终形成人格障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将会对这部分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人格偏差的含义</p><p class="ql-block">人格偏差的含义是个体的人格适应有问题,但还未定型,只要加强认识,还是很有可能调整为正常人格的。这样看待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对大学生人格培育是有意义的,由于大学生年龄刚20出头,属于正在受教育的特殊群体。并处在人格再造七,而且其人格问题也没有医学标准的人格障碍那么典型,因此把大学生的人格问题视为人格偏差较为妥当,当然那些极少数典型的人格障碍者除外。</p><p class="ql-block">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人格偏差。但这种偏差只要不影响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可以看作是人格正常的大学生,要认定自己是否有人格偏差,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p> <p class="ql-block">1.在思维,情绪或行为模式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与群体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经常可见的。</p><p class="ql-block">2.在人际关系上明显不和谐,且经常发生冲突或是异常冷淡。</p><p class="ql-block">3.感觉自己的学习,生活或是发展受到了莫名的影响,经常有令人不愉快的感受,且没有明显的事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学生主要人格偏差及表现如下:</p><p class="ql-block">(1)自卑引起的人格退缩,或自负引起的人格膨胀。</p><p class="ql-block">前者表现为对自己有不满,比是否定的情感,觉得自己不行,把弱点无限放大,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在任何场合都不敢表现自己做什么事总是瞻前顾后,生怕出现坏的结果。胆小,不敢与人交往,感觉自己越来越弱,自我意识弱化,有的好幻想。对社会有莫名的恐惧感。</p><p class="ql-block">后者表现为总觉得自己相当不错,才华横溢,才能出众,或是太靓太帅,周围的人都在崇拜,倾慕自己,盛气凌人,总是指望他人为自己服务,而自己又不愿意付出,感觉自己鹤立鸡群,高傲,看不起别人,人际关系恶劣,但总认为是别人对自己羡慕嫉妒恨,自我中心突出,自恋情结明显。</p> <p class="ql-block">(2)社会疏离与过度社会化</p><p class="ql-block">前者表现为性情孤僻,有的是想与人交往,但是由于欠诺不敢交往,有的是主观上不愿意与人交往,在公共场合中有恐惧心理,想躲的越远越好,总担忧别人在关注自己,而自己的表现又会让,人看不起忧郁,紧张,恐惧的心情总是挥之不去,心情恶劣是常态。</p><p class="ql-block">后者表现为年纪轻轻就以过来人自居。有玩世不恭的态度,认为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生活方式上总是想开风气之先,装扮新潮,社会交往过度,对社会上的新奇怪东西趋之若鹜,追逐心态强烈,在学校违规违纪成为常态,对批评教育有甚至处罚,毫不在乎。</p> <p class="ql-block">(3)过度焦虑或看破红尘</p><p class="ql-block">前者表现为对人对事心里警觉度高,总是处于担忧和紧张之中。休息,睡眠少,质量差,对前途总是处于莫名的担忧之中。对社会,对自我的感觉都不好。心理敏感度高,好幻想,易做白日梦,容易纠缠于琐事与细节,心胸难以打开,总是感觉墨菲定律如影随形,忧愁是常态。</p><p class="ql-block">后者表现为对人生有悲观态度,或是宿命论观念,觉得人生几十年就那么回事,严重者悲观厌世,无拼搏奋斗之志,有得过且过之意,有的幻想命中能遇贵人,福从天降,不劳而获,情感冷淡,对人对事缺乏情感,更无激情。</p> <p class="ql-block">(4)自我中心或过分依赖。</p><p class="ql-block">前者表现为:从小形成了凡事只为自己着想的心态,从不考虑别人或团体。精于计算,显得自私。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有的自视甚高,且防范心重,缺乏热情,没有知心朋友,甚至没有朋友,人际关系冷淡,总觉得别人根本不了解自己,从没有感恩之心。苦恼是常态。</p><p class="ql-block">后者表现为没有主见,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无独立性,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人际交往后,做事情总是很被动,自我评价较低,害怕孤独,总想着依附强者,而当这种关系终结时,感到很悲伤,容易受到伤害。总感觉伤不起。</p> <p class="ql-block">大学生在分析人格偏差形成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外部归因于内部归因,都是人格偏差的形成条件,不能只着眼于外部归因,把责任推给社会或家庭,应着重于内部归因,主要从自我方面挖掘根源,才能找到解决人格偏差的钥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