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坎坷 相伴一生——忆阿木兰大姐的父亲母亲

红纹石

<p class="ql-block">编 辑: 红纹石</p><p class="ql-block">音 乐:《向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年轻时的父亲和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晚年时的父亲和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的父亲孔飞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内蒙古自治区的卓越领导人、优秀的民族工作者。历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内蒙古军区(大军区)副司令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孔飞同志1911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科左中旗敖力不皋村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孔飞在东北大学时(右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孔飞青少年时期就读于沈阳东北大学附中,“九一八”事变后,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抱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情,流亡到北平,在北平知行中学、北平东北大学学习,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进步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孔飞于1935年9月在北平东北大学参加了党领导的华北民众武装自卫会,投身于救国革命运动和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2月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北平东北大学法学院“民先会”分队长,不久又参加了社会主义联盟。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七七”事变后,孔飞离开北京,参加并领导“学生战地工作团,先后担任西安东北大学党支部书记、西安党的学委委员,他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孔飞1938年7月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后调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室”任研究员,并负责党支部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孔飞在延安时期住过的窑洞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0年,孔飞受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指派到晋绥敌占区作民族问题调查研究。他在艰苦的环境中,辗转于晋西北、大青山、土默川等地区认真细致地进行了大量调查,为我党解决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依据,为开展敌后抗日斗争,为我党.我军在内蒙古地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2年,孔飞调中央社会部工作,随即被派到敌后察绥地区做军事情报工作。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他出生入死,建立情报关系,为我党开展这一地区的地下工作打下了基础。1943年底,他进入枣园西北公学学习,并参加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受到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逐步成长为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坚实理论基础的优秀干部。</span></p> <p class="ql-block">1947年,孔飞任卓索图盟纵队司令员时在林西的留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6年9月,在形势最危急的时候,孔飞同志创建了内蒙古自卫军卓索图盟纵队,任副司令员、司令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战争时期,孔飞任内蒙古骑兵第十师师长,内蒙古骑兵第三师师长等职。他坚决执行党的工作方针和军事原则,领导和指挥了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剿匪战斗和敌后游击战,给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保卫了当地人民政府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巩固和扩大了解放区,为保卫土地改革和民主政权建设,为配合辽沈战役,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内蒙古骑兵部队整装待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内蒙古骑兵在平津战役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中国成立后,孔飞同志任内蒙古兴安盟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内蒙古军区东部军事指挥部部长,蒙绥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兼军法处长,内蒙古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正兵团职)等领导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孔飞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一心扑在部队建设、边防建设和民兵建设上,经常深入部队和边防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总结推广经验,为部队的管理教育、军事训练倾注了大量心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10月1日,在国庆观礼台上留念,左起孔飞、慕汝瑞、张生银。他们身着新换发的50式军装,胸前佩戴着东北解放纪念章和华北解放纪念章,代表了内蒙古骑兵部队在解放东北、解放华北的战斗中做出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2月,在乌兰夫的主持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和内蒙古军区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决定调动人民军队的力量,把辽河堤坝修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内蒙古骑兵第一、第二、第三师奉命全员参加,接到修筑辽河堤坝的任务以后,三个骑兵师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骑兵第三师师长孔飞在全师动员大会上讲,国家的解放靠我们军队,国家的建设,我们同样要流血流汗,我们要和人民群众一起在废墟上发展生产,建设我们的新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骑兵三个师接受了修筑辽河大坝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工具只有铁锹、箩筐等。将士们研究提高劳动效率的方法,用73天的时间修筑了90多公里的辽河长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孔飞将军的军官身份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7年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三期一班四组毕业合影(前排左一为孔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7年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三期一班四组毕业合影名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开始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条例。按照军事科学院的要求,孔飞同志亲自组织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团)、连以下战斗条令、队列条令和马术教范。编写了合成军队军、师、团、营沙漠地战斗条令,炮兵营、群沙漠地战斗条令。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骑兵条例》做为新中国第一部军事条例,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内蒙古军区组成骑兵战斗条令编写组,抽调骑兵战斗经验丰富的37位指战员(第2排左3为孔飞),对骑兵战力加以总结,提炼具有共性、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写入骑兵战斗条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反复研究讨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骑兵战斗条令,最终在1960年7月定稿,报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军事科学院。1964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签署参联字第一号命令,将骑兵战斗条令颁发全军试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世纪50年代,孔飞副司令员在国防教育展览会上作报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5年刚刚获得自由的孔飞(左二)、云清(左三)和云曙碧(左四)、云照光(左一)、贺梅(右三)、云琳(右二)等人合影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年动乱中,孔飞同志遭受无端陷害和残酷打击,蒙受了极大冤屈。但他始终坚信共产党、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在逆境中同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了顽强斗争,他刚正不阿,不屈不挠,保持了共产党人铮铮铁骨和革命气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孔飞同志于1977年平反恢复工作,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自治区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他对党忠心耿耿,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忘我的革命热情,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担任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以来,为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实现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为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富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孔飞同志是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补代表,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常务委员。他还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自治区第二、四、五党代表大会代表,自治区第五、六届人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以党的利益为重,对人民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军队建设,为祖国北部边疆的稳定和经济繁荣,为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荣获二级解放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0年,孔飞(右一)、廷懋(左五)与牧民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1年,乌兰夫、孔飞参加北京首届那达慕大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1年7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党校参加高中级干部轮训班的全体人员合影,前排左六为孔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1年,孔飞(中)在扎兰屯市断桥视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周惠、王铎、孔飞(从左至右)参加清扫呼和浩特火车站的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4年7月17日,内蒙古军区召开《内蒙古部队历史资料讨论会》时原骑兵三师人员合影,前排左起:斯布吉德、云清、白云、孔飞……,二排左起:巴图伯雅尔、赛音、却吉……等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7年4月,孔飞同志为内蒙古民族医学院(现内蒙古民族大学)题词:发扬蒙古民族的优良文化,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蒙医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孔飞、云清去北京看望乌兰夫时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7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央派代表团来内蒙古参加庆祝活动,乌兰夫同志任团长,习仲勋同志任副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些天,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到各盟市,从农区到牧区,都沉浸在庆祝的欢乐之中。乌兰夫已经80高龄,却依然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庆祝活动。自从哥哥乌兰夫到北京工作后,兄妹二人见面机会很少。云清深知哥哥身负重任,从来不愿意多占用他的时间,每次去北京时一定去看哥哥,也都是来去匆匆。平时云清很注意从电视上看哥哥,看到哥哥身体不错,精神很好,云清也就放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内蒙古自治区的庆祝活动结束后,中央代表团的成员陆续返回北京,乌兰夫想在家乡多住几天,还打算去伊克昭盟的成吉思汗陵。八月中旬的一天,天气晴朗,云清、孔飞和哥哥乌兰夫一同坐直升飞机去了伊克昭盟成吉思汗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7年8月,乌兰夫、孔飞和云清在成吉思汗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直升飞机降落在成吉思汗陵墓东南方的一块平坦的草地上,当地的各族群众列着马队欢迎,他们身穿五彩鲜艳的民族节日服装,按照当地蒙古民族的习惯,手捧哈达、马奶酒的人群依次而上。当哥哥乌兰夫乘车而行,奔跑的马队陪伴在两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旧地重游,兄妹二人感慨万千。这里曾经是战场,曾经是一块荒凉而又贫瘠的土地。五十多年前,乌兰夫在这里抗击日本侵略者,云清去延安途经这里辗转四十多天,还住过一年多。现在,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这些变化是革命前辈用血汗换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世纪90年代初,孔飞(左)去自治区党委原常务书记王铎家拜访,两个老战友、老同学在王铎家门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8年,16岁的孔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孔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月23日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1岁。</span></p> <p class="ql-block">1942年云清在张家口做地下工作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的母亲云清,蒙古族,1921年12月25日(农历11月27日)出生于土默特旗塔布子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云清的家庭是一个家境殷实的蒙古族家庭,兄弟姊妹五个,她最小。她上面最小的哥哥云浦,也比她大八岁。云清在她大哥乌兰夫的影响下,很小就懂得了革命道理,常常为地下工作者站岗放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1年,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一年,云清和中国共产党同龄。在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和社会变革中,她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默默地奉献给了内蒙古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5年8月,大哥乌兰夫去苏联学习时,云清只有四岁,对大哥没什么印象,只是从父母的口中知道有个大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29年秋,乌兰夫从苏联回到家乡,云清已经八岁。看到大哥乌兰夫经常和家人一起劳动,就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些都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个时候,大部分地方的女孩子都是不许读书的。乌兰夫回到家乡以后,打破旧习俗,在家里办起了学堂,请小里素的叔伯舅舅的儿子云贵生来家里,教妹妹云清和女儿云曙碧几个女孩子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乌兰夫是由共产国际派回绥远地区从事地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把分散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发动蒙古族群众;可能的条件下,组织蒙古族武装游击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4年初,乌兰夫来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当教员,以此身份做掩护开展革命工作。云清同大嫂云亭和侄女侄儿云曙碧、布赫、乌可力一起来到城里,开始住在旧城小玉石巷四号院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里,第二年又搬到离学校不远的观音庙街10号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就在这段日子里,乌兰夫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百灵庙暴动”,并在云继先牺牲、国民党傅作义威逼的险恶环境中,设法掌握蒙旗独立旅这支蒙古族抗日武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39年,中共党组织为了培养少数民族的革命骨干,挑选进步蒙古族青年前往延安学习。乌兰夫托人给家里捎信,动员家人去延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云清作为第二批去延安的年轻人又一次踏上征途。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磨难后到达陕西榆林,乌兰夫得到信息后派人把云清接到了新三师的驻地伊金霍洛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0年冬天,乌兰夫冒着危险,以探亲为名,把云清送到黄河东边河曲八路军的驻地,白如冰同志在那里。在白如冰同志的帮助下,云清终于在1940年底,越过一座又一座山,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云清进入陕北公学学习,不久延安民族学院成立,蒙古族及其他民族的学生都集中到了民族学院。延安民族学院的院墙上刷着“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团结起来”的标语,激励着参加革命的蒙古族年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延安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没有菜,盐水就小米饭,自己打草鞋。但是他们学习精神特别高涨,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革命理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9年孔飞和云清在内蒙古骑兵三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1年,云清和孔飞结婚。1942年,20岁的云清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为孔飞的妻子,云清一直是丈夫的贤内助。作为独立的女性,云清曾经是内蒙古骑兵部队少有的准师级女领导之一,和战争时代的所有战士一样,从枪林弹雨中走过。建国后,她不计较个人名利,默默工作。体现出一名共产党人应有的崇高和伟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2年,20岁的云清加入中国共产党。几个月后,云清和丈夫孔飞被调到中央社会部,一项艰巨的任务正在等着他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央社会部是我党的情报部门,与共产国际的情报部门对接。此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面临关键,共产国际在延安的中国情报组十分关注远东地区的情况。他们了解到孔飞有一个表哥叫韩子宜,蒙古名字愚勒布图格其,在张家口的德王 “蒙疆自治政府”里担任“广报部”(相当于现在的宣传部、情报部)部长,决定派孔飞和云清利用这层关系,到敌占区去收集情报,目的是了解德王的蒙疆自治政府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动向,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临行前,云清和孔飞去中央党校看望大哥乌兰夫。乌兰夫以自己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谆谆告诫他们:“地下工作是重要而又艰巨的,要细心谨慎,遵守纪律,要时刻准备牺牲。”这些话,云清一生都没有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张家口堡子里玉皇阁东厢房,孔飞、云清1943年地下工作时住过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抗日战争时期,云清是唯一被“第三国际”派往日伪敌占区做地下工作的蒙古族女同志。在极其危险的地下工作中,云清机智勇敢,孔飞冷静沉稳,在紧急关头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3年12月,延安方面通知云清和孔飞返回延安。云清经过和林格尔时,遇到“民团”阻拦,托交通员找到家里一个亲戚,让他转告父亲云明亮,老父亲赶了几十里路,帮助女儿解了围。那天夜里,父女相见,悲喜交加,父亲显得很苍老。在昏暗的灯光下,云清看到父亲头上被日本宪兵打的伤还没好,露着一片伤疤。为了云清的工作,为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老人又一次受苦,云清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这一分离,云清父女何时能再相见呢?家里的房子已经被日本宪兵队烧了几次,这一次,家里房子又被烧了。老父亲在日本宪兵队的追捕下,流离失所。善良而又刚强的父亲怕云清难过,很少讲他受的苦,一个劲的劝慰云清:“你放心走吧,家里没啥。走吧。路上小心,路上千万小心。”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云清和父亲见的最后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每当云清想起历经磨难的父亲,禁不住泪水。为了革命的胜利,一个蒙古族老人付出自己、自己的全家!付出了全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2年8月,因叛徒出卖,日本宪兵突然包围了塔布子村抓捕云清几人,打伤了云存存、云旺旺和云清的父亲云明亮,抓走了伪装成长工的报务员和二哥云浦,搜出了隐藏的电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日本人立即全面搜捕他们两人,在厚和、张家口、长春等多地,发出通缉令。孔飞、云清在巨大危险来临之际,想的首先是要赶在日本人之前通知韩子宜转移。当晚,他们乘坐当天夜里的火车,分开坐在两节车厢,第二天上午赶到了蒙疆自治政府所在地张家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下了火车两个人走在大街上,心里没底,不知道日本人是不是已经掌握了他们的动向,会不会在韩子宜家附近设下埋伏?为了安全,云清先去理发店烫了发,化了妆,穿着旗袍,高跟鞋,打扮得像一个阔家小姐。两人相距十多米,一前一后走着。来到玉皇阁韩子宜家附近,观察了一下。见四周没什么动静,孔飞转身走进韩子宜家,用蒙古语告诉韩子宜出了叛徒,要赶紧转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人坐火车返回呼和浩特,连夜上了大青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2年8月,孔飞、云清、韩子宜上大青山后的几个月,与大青山游击队一起行军、露宿、打仗。古人诗里描述“胡天八月即飞雪”。草原到八月已经很冷,更何况是山里。云清跑出来时只穿了一套单衣,晚上睡在石头山洞里冰凉的石头上,没有被褥,潺潺的流水从脚下流淌,没有诗情画意,只有无比的寒冷。有人给找来一件棉大褂,里面全是虱子,一抖虱子就往下掉,云清也顾不了那么许多,只好穿上。多年之后云清和孔飞一到天冷脊梁都怕凉,就是那年落下的毛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国民党那时的军队势力很强大,很快占领了赤峰等多地。孔飞司令员正在敖汉旗整编部队。云清负责卓索图盟纵队留守的部队人员、家属及后勤人员,还有供应物资的车辆一起撤出赤峰。国民党飞机狂轰乱炸赤峰,路上到处是撤退的人群,大车被炸坏,人被炸伤。在战争的硝烟中,云清带领这批部队人员经过乌丹,撤到林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骑兵部队是男人的天下,显示的是骑兵战士骑马挎枪奔驰在战场的雄姿。云清,一个女人,骑马一跃而起,打枪准而快。孔飞和其他指战员,率领骑兵部队追剿土匪,经常十天半月的在沙漠荒滩上追击。云清把留守人员的工作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6年冬季,一个寒冷的季节。由于国民党军队攻击力量的强大,不少部队有叛变的,有开小差的。卓索图盟纵队各项工作做得好,这是卓索图盟纵队各级领导包括云清辛勤工作的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9年云清在内蒙古骑兵三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6年国内全面内战爆发后,形势险恶。1946年9月,经中共冀热辽分局和冀热辽军区批准,成立了卓索图盟纵队。1948年1月改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师,1949年6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三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一支蒙古民族的骑兵部队,师级建制,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冀察热辽军区双重领导。云清从开始组建卓索图盟纵队就参于其中,担任组织科科长负责招兵、发展党员及后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骑兵三师党代会大会代表,前排右一为云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6月内蒙古军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云清担任骑兵三师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师党委委员。现留下当时会议团级以上干部的合影中,仅有的一名女同志就是云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春,云清和骑兵三师组织科的同志合影。前排左起白热尔图、云清,后排左起白晓晨、李树元、乌尼格日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云清的胸牌正面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序列变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时的胸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清在骑兵三师时的胸牌背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冬天,内蒙古骑兵三师下辖7团、8团、32团被划分成兴安盟军分区和呼纳盟军分区,云清被任命为兴安盟军分区干部部部长,同时代管军分区警卫团。云清被定为准师级,是内蒙古唯一的准师级女军官,也是内蒙古军队女干部里最高的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遗憾的是,就在1955年首次授衔之前,按照国防部新颁布的《关于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的决定》,所有女军人都被调离部队,按转业或复员处理。被评定为准师级的云清本来已被定为上校军衔,但最终只能无限惋惜地离开了军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创建卓索图盟纵队一直到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三师、兴安盟军分区,云清在骑兵部队战斗、工作了近十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清 1957年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5年8月,云清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这时,内蒙古自治区和民国时设立的绥远省刚刚合并为新的内蒙古自治区。原有的两套班子要缩减为一套,干部很多,难以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了不给大哥乌兰夫添麻烦,原本应该被定为厅级干部的云清,默默地接受了降为处级的安排,去内蒙古党校任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教研室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在北京开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云清担任了内蒙古民兵代表团的秘书长。大会上,罗瑞卿总参谋长亲手给云清发了一把自动步枪作纪念。枪上有一个烫金的“赠”字,云清一直珍藏着这把枪。极为可惜,这把珍贵的纪念品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抄走了,从此再也没有还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革中,孔飞与云清在二公司工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68年2月,父亲被抓走之前,阿木兰大姐一家在当时的住处二公司工棚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67年夏,在“文化大革命”越来越激烈时,孔飞和大女儿阿木兰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革期间孔飞被抓走关押,云清和子女孔和平、孔五一、孔燕燕的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的父母亲养育了六个子女。子女们先后考上大学,他们中有著名律师、计算机专家、气象专家。其中有两个在国外工作,一个搞计算机。另一个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搞基因研究,研究水平及成果位居世界前沿,是博士后导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80年在内蒙古财政厅担任副厅长时的合影,前排左起第四位为云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75年,云清被任命为内蒙古财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文革结束后,云清任第一副厅长。从这时开始,云清真正恢复了工作,发挥了第一副厅长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革刚结束时,国家百废待兴,全国妇联想调云清去当副主任,全国妇联的几位大姐在延安时期就和云清很熟悉,她们了解云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但是云清拒绝了大姐们的好意。因为那时孔飞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工作特别忙,云清不想把他一个人留在内蒙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几年没有招生,懂财务工作的干部更是青黄不接,财政厅急需懂财会的专业干部,可是这样的人才根本没有。云清和其他领导一商量,决定自己培养,财政厅要办一所专门为内蒙古培养财经人才的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云清在骑兵部队就有招收新战士的经验,在财政厅,她组织招收了一些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和在家待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没有校舍,云清就把办公室腾出来做教室,没有老师,就找财政厅的专业干部们自己讲课。云清还身先士卒地带领财政厅的干部们去和林格尔县的东山上打了十来眼土窖洞,作为学生的宿舍。就这样,在艰苦的环境里办起学校,成为今天内蒙古财经学院的前身,为内蒙古培养了大量的财经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布赫(左一)、云曙碧(左三)与姑姑云清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7年8月,云清重返翁牛特旗北大庙。这里是解放战争时期卓索图盟纵队驻扎过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云清和卓盟纵队的老战友们再次重逢,经过战争炮火的几个老战友看到云清,流着眼泪一下子跪倒在云清面前,云清激动的拉着他们的手。战友相见,感慨万分。几天时间里,云清看着熟悉而又生疏的城市,很多她记忆中的旧街道和历史建筑,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消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她不止一次地说:“我们参加革命,冒着那么大的危险,无数的战友牺牲了,并不是为了个人争职务、争地位,更不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安逸享受,我就是要做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03年10月23日,云清老人在睡梦中于呼和浩特安然逝世,享年82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所著《孔飞风雨坎坷六十年--新中国开国蒙古族将军孔飞传记》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写真书,是一位蒙古族将军一生风雨磨难,历经坎坷,可歌可泣的真实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孔飞风雨坎坷六十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关于孔飞将军的传记,这本纪实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孔飞将军的长女阿木兰女士。这本书全面反映了孔飞将军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续读历史人物传记是我们身临其境感悟历史的最好方式,人物永远是历史时代缩影,我们从孔飞同志的一生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国家、苦难民族的艰难历程,借助阅读这本优秀革命人物的传记,我们要铭记历史,深切缅怀为国家和民族解放做出牺牲和贡献的前辈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为母亲整理出版的《云清文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伫立在通辽市的孔飞将军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蒙古语中,乃林郭勒指的是细细的河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草原上,乃林郭勒静静地流淌,虽不像大江大河那样雄伟浩荡,但总是无声地滋润着周边的土地、小草和牛羊。弯弯曲曲的乃林郭勒使草原呈现出美丽的绿色,它无声无语,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纯洁的水的光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草原上的乃林郭勒,把洁净的水献给大地,献给人民,她自己静静地、无声地流淌,永不消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的母亲云清,就像草原上一条无声流淌的乃林格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是孔飞同志的长女,1944年出生于延安。大姐1967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是1974年起到河北师范大学任教三十余年的资深教授。并自1982年担任律师工作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现任内蒙古骑兵革命史研究会会长。大姐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内蒙古当代革命史的研究,用十多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完成了《孔飞风雨坎坷六十年—新中国开国蒙古族将军孔飞传记》一书的写作出版。大姐有着像父辈一样的胆识与魄力,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及渊博的史学功底和法学研究基础。大姐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踏万里路、访千重山,茫茫草原、漫漫戈壁,千家万户都留下了她不辞劳苦的采访足迹。大姐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史料,倾注了血和泪详实地写就了这部意义深远的将军传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还为母亲整理出版了纪实传记《云清文集》。将母亲的革命经历与坎坷蹉跎诉之于世,告慰母亲的在天英魂。大姐于今年撰写回忆文章《草原上的乃林郭勒——乌兰夫妹妹云清诞辰百年忆人生》,缅怀杰出的英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通过回顾阿木兰大姐英雄父母的光辉的革命一生,非常感谢阿木兰大姐以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为我们提供了一部部回顾革命历史、缅怀英雄前辈、昭示后人的力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阿木兰大姐主导策划的重大革命历史文献纪录片,《内蒙古骑兵》已于2020年开始在媒体公开播映。这部宏大的纪录片是了解内蒙古革命历史、了解老一辈革命者为追寻民族解放浴血奋战之路的生动教材。影片不仅系统地梳理了内蒙古骑兵的整体发展脉络,还用很多骑兵的英雄事迹、骑兵一师二师以及卓索图盟纵队的群体英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这支能征善战、智勇兼备的人民铁骑,在保卫内蒙古这片土地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身为骑兵战士后代,非常感谢阿木兰大姐及内蒙古骑兵革命史研究会,鼎力制作完成了《内蒙古骑兵》纪录片,通过大姐与团队的坚持不懈努力,终将波澜壮阔的内蒙古骑兵革命史完整地搬上了荧幕,让我们从影像里看到英雄父辈们的光辉历程,激励我们骑兵后代继承发扬英雄父辈的光荣传统,永远铭记英雄父辈的革命精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