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星梦想教师培训——学习感悟

丛培植

<p class="ql-block">  自2021年12月11日开始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53期二星梦想教师培训线上营的学习,期间有困惑、有迷茫,但更多的是收获满满,现将我的学习之旅与梦想伙伴们分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次必修课程是通过线上微课学习与教案打磨,完成具有“教学评一致性”和符合“梦想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学习的内容涵盖:</p><p class="ql-block"> 一、梳理课程框架</p><p class="ql-block"> 模块学习目标:通过一门课程的目标线梳理(包括课程背景、课程目标、模块目标、课时目标),初步建立起一门课程的完整图景,了解总目标、模块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设计一节课的目标打好基础,同时选择一节课程进行教案打磨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 学习任务:阅读一门梦想课的《梦想课程手册》,并梳理这门课的的课程背景、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和课时目标,为进行教案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二、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并且建构主义也是梦想课程理念的基础。学习和了解建构主义,能够从主动认知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课程中详细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新课程的影响、建构主义四要素以及用四要素进行的教学案例分析,帮助老师们从课程设计、学生学习的角度认识建构主义的理论是如何进入课堂实施的,为理论与实施搭建起桥梁,从而更好的促进老师在梦想课程中运用建构主义改进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三、教学方案设计:</p><p class="ql-block"> 教学设计指的是专业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能力,专业的教学设计包含:了解教学内容与背景、解读课程标准、充分分析学情、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专业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案与学生三方有效的互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发生。掌握专业教学设计的原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为梦想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方向。</p><p class="ql-block"> 1、背景分析:</p><p class="ql-block"> 教学设计中的背景分析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及相互关系、学习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资源。课程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的确定是基于课程教学方案,依据课程涉及领域的基本规律,根据所在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是专业教学设计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2、目标设计和评价任务设计:</p><p class="ql-block"> 目标与评价任务设计能力是专业的教师需要必备能力之一,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灵魂。在课程中,可以学习到教学目标设计的三要求、四要素,为教学目标的续写提供专业指引;同时,可以学习到评价任务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目标与评价任务的设计,能够使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找到方向, 始终围绕核心教学目标不偏离,并通过相对应的评价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可视化,从而让学习可见。并通过一节《培养习惯1《我的小闹钟》》视频课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观察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小组直播课,陪伴讲师赵瑞萍老师讲解的很细致,既有讲解又有引导思考,我在这部分能从学习内容内化后对自己的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行更正!</p> <p class="ql-block">  四、活动设计:</p><p class="ql-block"> 梦想课程的活动流程遵循三环节:课堂导入、主题活动、总结反思。课程帮助梦想老师回顾梦想课程的三环节,并理解设计活动时需要注意的点、以及可以自主灵活创造的部分,掌握了三环节的设计思路,能够让梦想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适合的梦想课程活动,从而让教学更有效。</p><p class="ql-block"> 1、活动设计:通过观看“如何上好一节梦想课”视频学习活动设计。</p><p class="ql-block"> 2、体验式学习圈:梦想课程强调多元、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基于“体验式学习圈”的理论,“体验式学习圈”理论指出: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运用体验式学习圈的4个环节,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  直播讲师樊战杰老师和张香枝老师分别从背景分析和体验式学习圈给伙伴们答疑解惑,让我对知识内容有了更清晰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五、课堂观察与反馈:</p><p class="ql-block"> 观察与反馈是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中、同伴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反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技能。有效且专业的反馈有什么特点,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可以通过什么流程、话术和方法来实施,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课程中提供了结构清晰、操作性强的工具,为有效反馈的实施提供帮助。</p> <p class="ql-block">  六、选修课程:</p><p class="ql-block"> 焦点讨论法:“焦点讨论法”(简称ORID)是常用的一种引导技术,是一种发散与聚焦结合的“对话方法”,帮助人们深入思考。通过“四层级”系列问题让与会者回答,把人们从话题的表象,带入对工作和生活的深层思考,从而引导人们进入自由开放、思维聚焦的氛围,进行深刻的思维碰撞和反思,获得高质量的对话成效。通过学习焦点谈论法是什么、四个层级代表着什么、怎么用、使用上的一些小技巧进行。</p><p class="ql-block"> 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几个关键内容: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每个人都擅长其中的某些智能,智能是可以变化的,学习中运用的智能越多,学习效果也就越好。</p><p class="ql-block"> 探究式学习:它与体验式学习圈并称为双胞胎。</p> <p class="ql-block">学习中的爽点:</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两周的学习,我觉得收获还是挺多的,尤其在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评价设计环节的学习时,从最开始的自觉轻松到讲师的透彻讲解再到真正领会实用其间的感悟是最多的,前一周的理论学习都懂,到这一步是实际应用就好难:词语用不对,语句不简练,针对目标的点还抓不准等等,都是通过讲师的讲解和伙伴互助中思考得出的。</p><p class="ql-block"> 其次就是体验式学习圈的学习中,自己感觉学的很通透,在活动设计中标注的都很清晰,但局外人一眼就能看出存在的疏漏或是不符合的部分,经过讲师的细致讲解、助教的答疑解惑与王春平老师的多次更正及建议,我对活动设计部分的理解越来越清晰了,并在学校和同事运用所学将教学设计进行多次练习,越来越能明确如何做到体验式学习圈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那种感觉如同解开一道数学题般心情畅快。</p><p class="ql-block"> 再者是能将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能看出问题所在给伙伴们提出建议。</p> <p class="ql-block">感恩:</p><p class="ql-block"> 感谢两周的学习期间陪伴讲师赵瑞萍和助教讲师张娇琴的指导与引领,亲力亲为为伙伴们的作业进行点评并循循善诱地引导思考,反馈建议具体深入。感谢直播讲师樊战杰和张香枝的“干货”渗透。感谢同组的伙伴们的相互陪伴、互相助力,才有了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相信自己通过此次的学习之旅后将所学应用于以后的梦想课堂上,继续学习,山顶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