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春秋

寒江雪

<p class="ql-block">燕园,北京大学校园的别称,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1920年,北京的几所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买下淑春园和勺园故址等,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负责规划设计。墨菲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山水相依,湖岛相伴,红墙灰瓦,雕梁画栋。</p> <p class="ql-block">1952年,北京大学从内城的沙滩(红楼)搬迁到燕园,燕园由此成为北京大学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畔,春花灿烂。燕园的春天,美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碧水映春花,鸳鸯湖中嬉。嫩柳舞春风,水暖鸭先知。</p> <p class="ql-block">春风惹得游人醉,未名湖畔不思归。</p> <p class="ql-block">北大西门入口向东10米,就是校友桥,由燕大校友于1926年捐建。桥下流淌的清流来自万泉河。</p> <p class="ql-block">过校友桥后,就是气势恢弘的贝公楼草坪,华表对称,银杏对称,两边的外语化学两楼也是对称,这使得中线上的贝公楼更显尊者之气。</p><p class="ql-block">贝公楼建于1926年,英文称为Bashford Hall,是为了纪念美国基督教著名传教士James White Bashford,他对燕京大学的成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贝公楼现名办公楼,是北大校长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贝公楼草坪上的华表,极其精美,据说是1924年冬天,燕京大学趁兵荒马乱、圆明园无人管理的间隙,从圆明园安佑宫前拉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在拉的过程中,出了些小差错,拉的不是“一对儿”,而是“一顺儿”。</p> <p class="ql-block">办公楼的二层,是著名的“办公楼礼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等国家元首以及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演讲,都是在这里举行的。</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北大图书馆前身为建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1952年,北大迁到燕园后,合并了原燕京大学图书馆。图为北大图书馆南侧的马路。</p> <p class="ql-block">塞万提斯雕像,矗立在北大勺园荷花池北侧的草地上。1986年,北京市与西班牙马德里市结为姊妹城市,马德里市特意复制该市广场的塞万提斯像,赠送给北京市。北京市将它安放在北大校园。</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修建于燕大时期,原有从51号到66号16栋房屋,每栋别墅都有独立的小花园,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宗璞《霞落燕园》曾追忆:“五十六号遍植樱花,春来如雪。周培源先生在此居住多年,我曾戏称之为周家花园。五十四号有大树桃花,从楼上倚窗而望,几乎可以伸手攀折。六十一号的藤萝架依房屋形势搭成斜坡,紫色的花朵逐渐高起,直上楼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燕南园曾经群星闪耀,是北大的灵魂所在。</span>冯友兰、王力、冰心、朱光潜、翦伯赞、雷洁琼、林庚、汤用彤、陈岱孙、江泽涵、马寅初、侯仁之等众多大师,都曾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位校友这样写道:“燕南园,是北大当之无愧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值得珍惜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古朴的砖墙。</p> <p class="ql-block">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博雅塔。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朝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博雅塔最初的实用功能,是校园供水水塔,由于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成为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p> <p class="ql-block">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迎来送往着无数的燕园学子。</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南岸,原有庙宇曰“慈济寺”,后来此庙毁于大火,此处仅存庙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色的庙门成了未名湖畔绝妙的点缀,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有传清代圆明园养花的太监们,常在此祈求花神,保佑他们所养之花四时开放,所以又称此庙为“花神庙”。</p><p class="ql-block">庙门南面的小山上,原是慈济寺正殿所在,现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之墓。</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畔,翻尾石鱼边,钟亭之下,有着一组六件石刻,分别是:香炉一个、蜡扦一对、宝瓶一对、供桌一个。这组石刻,在中国古代建筑里面,有它自己的名字——石五供。这是其中的供桌。</p> <p class="ql-block">连接未名湖北岸与湖心岛的桥,据说又称回头桥。因为湖心岛只有这一座桥与岸相连,去往岛上的人必定要再经此桥回头,故名。</p> <p class="ql-block">湖心岛上树木葱郁,每到秋季就五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南岸的白石小桥,夹于大小两湖之间,小巧玲珑,别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据说此桥又称二分桥。二分,取自佛教,即客观反映与主观认识。用此为名,一说是因人在此桥必向左右分行,另一说是此桥把一池碧水分成了大小两湖。</p> <p class="ql-block">一年四季,不同角度,白石小桥呈现出不同的美。我很喜欢拍这座桥。</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未名湖,色彩纷呈,千姿百态,热情奔放。</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畔小径。</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秋天的燕园里,让你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畅、放松和愉悦。</p> <p class="ql-block">燕园里,自行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燕园西北部的镜春园和朗润园一带,是北大最古朴神秘的地方,曲径通幽,古树荒藤,岸边垂柳,湖里莲花,山上凉亭,远处石桥,酷似世外桃源。这里的水系,称为朗润湖,也就是学生口中的北大后湖。走在这里,就恍若踩在一段静谧沉稳的时间之上。</p> <p class="ql-block">相比于熙熙攘攘的未名湖畔,这里极为幽静,景色更原始淳朴,因而也更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幽深静谧的林间小路。</p> <p class="ql-block">雪中未名湖,别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2018年,五四青年节,北大120周年校庆。无论年老年少,只要在燕园生活、学习过,就会深深地爱上这里。</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博雅塔,无数北大学子梦开始的地方,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