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水、那闸、那条颍河路

天涯知了

<p class="ql-block">  阜阳颍河闸位于泉河入颍下游不远的三里湾,是大跃进的产物,也是阜阳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第一大献礼工程。1958年2月,颍河阜阳节制闸开工建设,因当时设计规划需要及施工技术条件限制,水上12孔,水下4孔的节制闸没有建在天然河道内,而是先在陆地上建闸,然后将上下游河道人工改挖重新连接。这座集水利、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工程,当年可是阜阳县动员了七区三十二乡的四万多民工吃住在工地,与省水利厅派出的四百多精锐施工力量一起,用时近一年,于1959年1月完成的。在哪个缺车少设备的年代,在这么短的时间,主要靠人拉肩扛,平地新挖近千米的新河,可见我们先辈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七十年代父亲带我看电影,放红旗渠纪录片时,父亲就告诉我,当年我们这修颍河闸,工地上也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还经常挑灯夜战呢。想想几万人在近千米的河道上,小推车你追我赶,喊着号子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不由得不让人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 随着颍河闸桥的投入使用,当年的颍河西路也就顺理成章地跨河东延。就此,一条沟通阜阳城乡的东西主干道颍河路就应时而生了。</p><p class="ql-block"> 民国以前的阜阳解放大街北倚泉河码头,集政教文化与经济繁华于一体,一条街繁华了一座城上千年。解放后的阜城,上世纪主要是向东发展。政教文化与经济分别集中在两条平行的路上。如果说,人民路集中了县、市政府,一中、新华书店、少年宫、体育馆、电影院和人民剧场是上世纪阜城名至实归的政教文化主轴;上世纪的颍河路就是当之无愧的经济主轴。河西是电力公司、汽运公司、物资局所属的金属、机电、化工等六大公司,以及粮食局所属的储运、饲料公司,商业的五交化公司及供销社的土产公司,林林总总二十多家公司分布在颍河西路南北两侧。河东就是以纸厂、烟厂、麻纺厂、大修厂为代表的大大小小近二十家工厂从颍河闸下坡的涡阳路开始厂区挨连着东到向阳路。</p> <p class="ql-block">  从建厂历史到企业规模,从职工人数到对阜城社会经济的贡献度,阜阳卷烟厂在河东的众多厂家中都是一枝独秀。而阜阳汽运集团在河西的一众公司中也算庸中佼佼。</p><p class="ql-block"> 1952年公私合营的人民、群众、大华、中原4个小烟厂合并成立阜阳人民烟厂,后改为阜阳卷烟厂,原址在人民西路南侧,1965年迁至颍河东路北侧。</p><p class="ql-block"> 建厂初,阜阳卷烟厂仅有8台手摇式卷烟机,6台切丝机,职工450人。</p><p class="ql-block"> 阜阳卷烟厂搬到颍河东路之后,生产能力有了跨跃式提升,全部实现电力传动的大型卷烟机生产,加之内部实行班组核算的管理方式,搬迁当年产量就接近五万箱,一跃成为我省两大卷烟厂之一。</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初,生产主机增至33台,并配齐了从发酵到制丝、卷制、包装的全套设备,年生产能力增至7万多箱。其“阜阳牌”、“长城牌”2种产品畅销本地和外地市场。</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中期,笔者跟随的行署主管经济工作的老领导,本身是企业厂长出身,又是资深烟民,加之烟厂在阜阳工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去烟厂基本频繁到隔周不隔月。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引进,老领导都是深度参与。老领导第一次出国考察引进工作,就是带的烟厂管理和技术人员。先后从英国、意大利、西德引进20台(套)先进设备,主要设备增至280台(套)。产品结构逐步实现了高档化、系列化,其主要产品20多个,有香梅、王中王、京九路、金币、玉簪、迎嘉宾、红、黄、白钟鼎10余个牌号,高、中、低档齐全。其中“钟鼎”、“金币”、“迎嘉宾”、“玉簪”4个品种被评为省优产品。“钟鼎”牌香烟获国家轻工业部装璜设计奖,被确定为国家定点生产品种。安徽省消费者协会评出“钟鼎”香烟为“江淮之花”、“玉簪”香烟为“最受欢迎的产品。”在北京“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钟鼎”牌香烟又荣获金奖,“金币”牌香烟获铜奖,国家轻工部誉阜阳卷烟厂为“人少贡献多、小厂志气大”。</p><p class="ql-block"> 在烟厂的众多香烟品牌中,我与迎嘉宾还有一段特殊的缘分。那是八七年笔者在颍上师范支教,课余闲来无事与带队同事把玩烟盒,发现迎嘉宾烟盒宾的拼音本该[bīn]却错印成(biē)就给烟厂写信反映此问题,不久就收到烟厂的纠正回复,与回复同时寄来的还有合理化意见奖金五十元及两条迎嘉宾香烟呢。</p><p class="ql-block"> 烟厂是财税大户,对地方财政收入有很大的支撑作用。曾经的上海下放知青,后来官至广州市政协主席的林元和,在担任烟厂厂长时就说过,烟厂打个喷嚏,当时的小阜阳市就会感冒。卷烟材料厂仅仅是为卷烟生产供应辅材的烟厂下属的集体小厂,上个世纪还进入了小阜阳市利税前五名呢。这些年我每经过颍河闸,就不由得联想到颍河闸就似高昂的龙头,而烟厂就象聚宝盆,龙头从这聚宝盆里源源不断地汲取养分,滋润着河西的科教文卫事业。由于烟厂是高税收企业,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座城市拥有一座烟厂,是这座城之幸,也是这座城市里的市民之幸。 </p><p class="ql-block"> 这个月初,颍河西路的烟厂老厂区已完成历史使命,整体搬迁到城南经开区。新厂区不仅占地更大,环境更优美,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扩能提档。与阜阳卷烟厂很有历史渊源的上海卷烟厂,这次就无偿支援了他们多套先进卷烟设备。我想去年烟厂仅城建税一项就缴给地方财政近2亿元,占当年阜城该税种总和的三分之一。明年在扩能提档的新厂区,用生产高档中华烟的设备生产,阜阳卷烟厂的财税贡献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期待阜阳卷烟厂有个更辉煌的末来。</p> <p class="ql-block">  四九年十月,在新中国的礼炮声中,汽运集团的前身淮北汽车分公司成立,地址在解放北大街。有大道奇、大万国、福特、司蒂派克、奇姆西、丰田、尼桑等外国车计61辆。公司初成立时,汽车站在小隅首,站房狭小,露天停车。1955年决定在老城与三里湾之间筹建新汽车站,同年11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新站房为二层楼房,候车室可容纳400余人,座落在现在的颖州中路大戏院对面。跨青年路,北近人民路,南临颍河西路建汽运南、北二村,作为职工宿舍和客运一队及货运二队的基地。</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未,笔者每天都要乘坐一路公交车从火车站穿行颍河路到一中上学,班里有位家住人民电影院的同学调侃我,过了大戏院都是菜农,过了颍河闸都是农民。对这句话我四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既可见当年这句话给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也可见当年的阜阳城多么狭小。而五十年代建在大戏院对面的汽车站,也正是延承各地汽车站选址的惯例,当年确是建在城乡结合部啦。</p><p class="ql-block"> 由于汽运公司是那个时代阜阳少有的大企业,加之上世纪流行听诊器、方向盘,民劳干部、保管员,是所谓的吃香行业,是人们争相进入的热门单位。我有位姜姓球友的父亲,是一位从河南商丘入伍的志愿军战士,一方面是战友情深,想与阜阳战友转业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运输公司是所谓的好单位,放弃了在家乡进公安的机会,也选择转业到阜阳汽运公司。</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汽运公司,一队是客车,二队是货车。由于哪时运力紧张,货车司机被人求着南来北走,收入活挑。因此,同住在汽运村,货车司机家的生活普通好于客车司机。由于哪时大家都是住排子房,谁家烧了红烧肉、谁家包了饺子,香飘几排房,藏也藏不住。家里经常能改善伙食的,大都是货车司机,货车司机家里孩子穿的也普遍更光鲜些。</p><p class="ql-block"> 无论住在南村还是北村的排子房,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秘密。谁家吵架了,谁又恋爱了,谁对谁有意思,只要公共厕所、澡堂、候车大厅里一说,第二天全公司就都知道了。南北二村都是熟人,出门有打不完的招呼,就是对一些平时言语不多的家眷,虽然喊不出名字,但也都是熟脸。</p><p class="ql-block"> 前后几排都是邻居,一个水龙头用水,一个厕所蹲坑。谁家的孩子都是娘肚子里看着长大的,更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平时做了什么好吃的,大多都会给邻居端去一碗,邻居吃完了把碗洗干净又还回来。那时虽然物资短缺,各家过得都比较紧张,但同在一家企业拿工资,同住一排房子,邻里的哪个热乎劲,现在汽运村里人回想起来都倍感甜蜜。</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师傅们都对公司有深深的依恋,大多都抱着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思想。我想现在年龄最长的汽二代该已年过古稀,汽三代也大多过了而立之年了吧。</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大,政府给政策,企业也是顶替、集体工百花齐放安排子女就业。新上岗的汽二代多是上车卖票。车分长途与农工班车。农工班车跑的近,又有行政村管吃管住,怕长途颠波辛苦又不怕住乡下脏乱的就选择跑农工班。而对乡下床铺望而生畏,就只能吃颠波劳累之苦啦。因为已经是八十年代,商品经济已有所发展,人员流动也多起来。那时没高速,省际之间一般省道,也没有超载限制,车除了进规定的沿途汽车站外,沿路也能捎带招手乘客。司乘每个月光超收提成就能达到四十多,这四十多在三十多年前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还有胆子大不守规矩的,收款不给票,谓之打野兔,收入就更高了。当时,老售票员知道哪条线路上乘客多油水重,在调度会后,总有不厚道的会哄着新售票员调换线路,谓之掐嫩。后来,随着运输市场的放开,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这类现象才算绝迹。</p><p class="ql-block"> 随着城市的扩大,原颍河路与颍州路东北角的老车站拆除,新建了东、西、南、北四站。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农民工大潮的兴起,汽运公司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期。每到春运,车站里是人山人海。那时的旅客只求有车坐,对舒适度几无要求。春运时新增的能坐百十人的大客套,人挤的甚至到了前门上一个后门就得挤出来一个的程度,现在去蚌埠两个小时的车程,由于人多负荷大,当年大客套要两头不见日头,路上跑一天多。</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随着铁路建设力度的加大,特别是高铁开通后,阜阳运输格局又有大的改变。阜阳人外出,选择快速舒服的高铁的越来越多,外出自驾的人也与日俱增。这两年看到汽运集团也开展了旅游和平台叫车服务,又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大势,运行多条城乡公交,祝愿这个与新中国一起出生,为阜阳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企业,新时代能焕发青春。</p> <p class="ql-block">  这两年你见到的闻玉华经常是这样的,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神态优雅的在T台上走旗袍秀。这种形象你很难把她与只要我站着,大家就不能趴下,非要让“老公鸡”下蛋不可;不干出个样子那就是熊包软蛋;活就活个样子,死就死个痛快,发出这铿锵有力很接地气声音的人连在一起。如果时光倒流,上个世纪的闻玉华就是这种标准的女强人、女汉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闻玉华临危受命,勇敢地挑起了土产杂品公司经理的重担。之后,她从打破大锅饭入手,在阜阳商界率先改革,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开创性地把职工收入与经营业绩挂起了钩,把对市场熟悉的能人用起来,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很快,原来濒临倒闭的企业奇迹般地复活过来。闻总不仅善于用人,还是一个对市场眼光敏锐又极有干事魄力的企业家,在土产公司小有成就的时侯,她没有小富既安,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在发展中见危机,在危机中求发展。八十年代末她多方筹资开建商厦。把企业从主业土产日杂转型到百货零售业, 成功地抓住了中国零售业黄金二十年的战略机遇。</p><p class="ql-block"> 此后,商厦又三次扩建,奠定了日后成长为全国商业百强的基础。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国家社会也给闻玉华充分的肯定,她是首届阜阳市功臣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商界女杰,当代中国改革风云人物;集众多荣誉为一身,说闻玉华是商厦之母一点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说闻总是商厦之母,可不仅仅因为商厦有目共睹的发展。更因为闻总确有更让人佩服的过人之处,就是闻总极善于培养人才,选贤任能。由于工作的关系,这个几十年我一直同不同类型的企业打交道,所见明星企业各有鲜招、各有长处,但要论班子的团结、和谐、进取,以及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阜阳商厦确实是首屈一指。这点是企业很重要的软实力,相信商厦现在的掌舵人博学多才锐意进取的志锋董事长,一定会把这软实力做的更强,把这软实力的优势发挥得更为出色。</p><p class="ql-block"> 笔者最早见闻总,就是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见的。那还是九十年代初,我在商厦花了三块八毛钱给儿子买了一把塑料手枪,儿子爱不释手,但没玩半天就玩坏了。儿子很委屈的说不怪自已,又没摔它,就是勾扳机它就坏了。望着沮丧着脸的儿子,我想一个三、四岁的儿童能有多大劲,肯定是这枪有问题。但哪时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一般商家都是商品出门概不退换,但刚买的东西没玩几次就这样废了,我也不甘心。我就带着儿子拿着坏枪来到商厦,好说歹说柜组人员也没有答应我的退货请求。东西虽然不贵,但我的拗劲上来了,直接就到了楼上找到总经理室,看到一位衣着得体、很干练的五十上下的女性,我想这大概就是闻总了吧,我向闻总说明了来意,闻总稍思忖后,喊来了玩具柜组的组长。了解情况后安排柜组退货的同时,又另送了我儿一把塑料手枪。闻总处理问题的方式既出我的意外,又很让我感动。此后三十年,我的衣帽鞋,家里电器基本全部购于商厦。现在每当我看到阜阳电视台晚间新闻前商厦的宣传片,听到不是子女胜似子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朋友胜似朋友,阜阳商厦情暖万家的广告语,我都感觉真诚亲切,一点觉不出广告宣传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比起河西商厦在阜阳的家喻户晓,原来在河东的阜阳开乐车辆厂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对比当年金句迭出的闻玉华,技术员出身的开乐厂的掌舵人秦少华也沉默低调了许多。当年河东的开乐厂原是汽运公司下属的大修厂,业务主要为运输公司服务,在计划经济时代按班就班的过日子也算波澜不惊。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大潮风起云涌,运输市场是改革后最早放开的,在新形势下大修厂原来的经营模式遇到极大的挑战,不顺应市场形势,按部就班就等于死路一条。改革呼唤英雄,英雄应运而生。在企业改制中,秦少华站到了大修厂改制的潮头上,政府希望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工友希望有更多的收入。秦少华不负众望,向内改革,减负担增效益;对外开拓思路,跑部进京,争取特种车型改装批号,成功地把汽车修配厂转型为特种车辆厂。早于烟厂二十年,本世纪初开乐就异地扩能增产在开发区建厂。后来又与国字号中航工业集团紧密合作,使得企业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秦少华这位一辈子与汽车打交道与钢铁打交道的企业家,身上也深深打上了钢铁烙印,是标准的多干少说的淮北汉子。</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闻玉华已功成身退,享受生活、颐养天年;年过六旬的秦少华仍奋斗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与他深爱的汽车续写着新的故事。但无论是退下来的玉华,还是续写新的传奇的少华。这二华都是各自企业风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标杆性人物。他们为各自企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为阜阳人民作出的贡献将永远被人铭记。</p> <p class="ql-block">  现在随着经开区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工厂基本上都入园进区。在本月初烟厂搬入城南经开区之后,上世纪颍河东路的工业走廊也算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颍河西路上,上世纪未在颍河西路南北相对、喧嚣一时的南洋大酒店和黄金海岸大酒店早已繁华不再;当年显赫一时的公司更是所剩无几。现在与这些在计划经济、甚至改革开放初期有过辉煌历史公司的老人,聊起当年公司和个人的收入情况,仍能感觉到他们对当年的自豪与不舍。言谈话语中让人感觉似民国初,旗人谈起满清时的五味杂陈。世事沧桑,真是三十年河东转河西,让人嘘吁不已。</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颍河路已从曾经的阜阳经济主轴,变成了市民的生活消闲路。除了商厦西进建的商厦时代广场及它旁边的大润发成为阜阳市民购物消费的首选之外,最大的亮点就是十年前政府投资近2亿建的三角洲公园。笔者家住城西南京路桥附近,几年前都是舍近求远到三角洲进行晨徒。我喜欢看这里开闸时的波涛汹涌;喜欢呼吸这富含负离子的潮湿空气;喜欢这里花的清香与鸟的啼鸣;喜欢看南来北去的货船进出船闸;喜欢看东来西去的汽车、电动车穿流不息。</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看在这里煅炼的老人老当益壮,喜欢看在这里奔跑的孩子欢呼雀跃。我想我们能享受这岁月静好,就应该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在时代不同时期为我们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我以一个阜阳市民的名义,向为阜阳城市建设人民幸福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致以最真挚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