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任务 明晰实施方向 ——凤岗镇刘丽华名师工作室第6次网络研修活动培训

邵邵

12月22日19:30分广东省陈晓燕名师工作室第六期“读文.品课”网络研修活动准时开播,凤岗镇刘丽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学员也积极参加了本次学习。本次共享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1.陈晓燕老师介绍本期“品课”导引及活动安排;2.观看《直线间的关系》课例视频;3.品课分享与互动交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广东省陈晓燕名师工作室第六期“读文.品课”海报</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工作室主持人刘丽华老师参与研修</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工作室成员及学员参与研修</font></h5> 陈晓燕老师为大家介绍本期课例的品课导引。强调:大家在品课时应以课为例,聚焦研讨主题“核心任务的有效实施”进行观课、品课,带着“这节课有哪几个核心问题或任务?与自己的教学实施对比,王老师的教学实施有哪些特点?行为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对你有哪些启发?”这样几个问题,边听边思考。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品课的“补充说明”。 <div><br></div>聚焦核心任务实施一:观看案例<br> 全体老师共同观看王圣昌老师的课例---《直线间的关系》。王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课堂上使用的课件很简单、很朴素,可是课堂的内容却非常精彩,王老师从来不干预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但学生的任何表现都在王老师的预设之内,甚至在每一个活动中,都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有具体的行为指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真正的体现了“生本”课堂的实质。<br> <div><br></div><div>聚焦核心任务实施二:品课环节<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第一位分享的老师: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二小学吴丹丹老师</font></h5><div> 吴丹丹老师分享的主题是《研核心问题有效实施,促品质课堂建设》。吴老师从教材分析入手,先课前从自己角度进行了的核心任务设计,同时对比王老师课例中的核心任务设计,通过两者核心问题的对比,和老师们分享其中的启发。最后吴老师结合课例和自己的思考提出困惑----当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思维活跃或超前学习的学生说出老师后面预设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智慧处理?<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针对吴老师的困惑,王老师和陈老师进行第一次的互动交流。给了我们一个方法---针对超前的声音,我们要保护大部分同学,不能马上肯定和顺势推进课堂进度,不能变成“老师和学霸秀恩爱”,但是也要关注这些超前的学生,了解他是否真的明白,可以利用讨论时间,走到这类学生中去看一看、问一问,从而对课堂上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了如指掌。同时王老师指出:布置任务之前不仅要有预设,更需要具体的行为指导。而陈老师强调:很多任务的反馈都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和不同层次进行,所以老师在反馈交流中需要厘清反馈的层次以及层次之间的逻辑性及先后顺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第二位分享的老师:东莞市莞城教育管理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尹群娣老师</font></h5><div> 尹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以“问”为媒,推进任务落实》。尹老师在分析课例整体结构之后,重点围绕核心任务二和任务三,分析“王老师如何基于学生生成,顺应学生思维开展教学”,从而总结出品课过程中的启发和困惑。尹老师分享了王老师课堂的核心问题设计有紧扣教学目标,低门槛、面向全体,前后呼应、形成整体,递进式推进、逐层深入等特点。特别是在任务的反馈环节中,王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追问,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学生自发的对核心概念进行辨析,这样的做法让尹老师感触颇深。<br> 其次,在关于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尹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③号作品对学生而言,最难分清楚,大多数老师在新授环节通常会刻意回避,王老师一开始就选择了此素材,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它承担着怎样的作用?王老师分享了选择③号图形有以下几个原因:1.让学生清楚,不能用肉眼来判定平行,为后续用数学方法判定平行,创造主观需求;2.通过在纸上的延伸,无法看到“相交”的最终结果,但学生可以想象和预估,所以③号图形的这个特性让学生经历了“抽象”的过程;3.最终作为研究素材,落实“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判断”的教学目标。陈老师指出③号作品是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最核心、最关键的素材。王老师这样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次、有层次地对③号作品进行辨析、理解,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我们大都数老师之所以如尹老师所说“刻意回避”,最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其对整节课所学内容本质理解的重要性。<br> 最后,尹老师提出“如何顺应学生的思维开展教学?”的问题,王老师也给我们一些建议:顺着孩子的逻辑,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判断。也注重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这个理由或标准是在某些情况下成立?还是在全部状况下成立?当学生具备这种习惯之后,他会对自己的判断进行一一尝试,如果在其中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会形成自我反思,从而产生调整或者新的思考。<br></div> 针对尹老师提出的疑问,陈老师和王老师给出明确的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选择素材要合适而不是简单、方便。特别是在呈现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时,更不能为了尽快推进课堂进度,而故意忽略部分学生的情况。这一方面也需要老师弄清楚,每一个素材的重要性,不要简单的进行选择。陈老师再次强调:在学生还没有真正生成或真正辨析清楚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轻易的给出结论,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个小时的研修活动,大家意犹未尽,受益匪浅。相信在工作室的带领下,所有爱学习,求上进的小伙伴们都能更上一层楼,为自己的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撰稿:邵菊容<div>编辑:邵菊容</div><div>审核:刘丽华</div>

老师

王老师

学生

课堂

教学

核心

课例

任务

工作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