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是父亲百年诞辰。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八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1921年11月出生在山东淄博张店南岭村一户普通农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亲故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爷爷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地下交通员。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三,大哥张正荣、二哥张正田均为抗日战士共产党员。大哥张正荣抗战时期任中共淄博区域地下交通站站长,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日军包围,不幸被捕,面对侵略者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日本宪兵让汉奸用两条粗铁丝穿过他两侧锁骨拖到街上示众,日本宪兵放出四条恶犬把大伯活生生的吃了,1939年10月牺牲,年仅24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在大伯的牺牲地捧起一把热土下葬立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正荣烈士之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父亲自幼在本村小学读书,1935年由桓台县立高小升入博山洗凡中学,就读期间曾获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奖学金,他学习刻苦,追求前途。1937年5月经地下党员孙铁民(原名孙换文)同志介绍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组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父亲就读的学校博山城也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不当亡国奴。正在读书的父亲受群众抗日热潮的影响,强烈请求校方组织抗日救亡团体,以便宣传与支持群众抗日,校方拒绝了这一正确主张,并向家长发出“借口宣传别有用意,一周内若不回校便开除学籍”的通告,胁迫他离开了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回到故乡,积极寻找抗日队伍。正当急于参加抗日苦于无门的时候,地下党员孙铁民同志对他进行了抗日救亡道路的宣传,在孙铁民同志的教育下,父亲约同学和本乡农民马洪藻、陈福会、张正书、王立洞、隽永昌、孙干等同志一起在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积极发展抗日力量,组织武装等待起义,同时父亲的家成为了党组织的活动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发展党员和组织抗日武装,地下党员赵明新、魏思文、周次温以平津流亡生的名义在父亲家居住,在近三个月的工作过程中,父亲积极配合他们到各村进行秘密活动。在他们三个人的帮助教育下,父亲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更加坚定了夺取抗日胜利的决心和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11月他们三个人为组织武装起义,赵明新同志回到长山中学,魏思文到淄川罗村、佛村一带开展工作。爸爸毅然投笔从戎,和陈福会等同志参加了廖容标、姚仲明等共产党人在长山中学开办的抗日干部训练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山中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长山县城,国民党长山县政府仓皇南逃。长山中学地下党小组决定立即发动起义。当晚,廖容标、姚仲明、带领训练班的60多名师生奔向黑铁山,次日凌晨与当地民先队员、抗日群众汇合。26日在仅有100余名起义人员,3支步枪和8把大刀的情况下,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a(0, 0, 0, 0.9);">一面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飘扬在黑铁山上,庄严宣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成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治委员,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不久,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也参加了部队,任参谋长。第5军成立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队伍发展到6000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廖容标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店解放,在张店廖司令到处打听一位叫张树基老人的情况。廖司令说:“张树基曾经给予部队不少帮助,黑铁山起义时部队吃粮困难,张树基老人将自己筹集的几百斤小麦和乡亲们筹集的几百斤面粉送到了部队,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南岭村一带沦为敌占区时,张树基老人的家成了党的秘密联络点和八路军伤病员的地下疗养所。1946年春老人过81岁大寿时,时任山东军区四师廖容标师长、王一平政委、周长胜参谋长、欧阳平政治部主任赠送给老人家一幅贺幛,贺幛上写的“南山之松”,至今这幅贺幛仍保存在淄博市革命博物馆。这位张树基老人就是父亲的祖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全面抗战八年中,父亲参加了长山城夜袭战、小清河陶塘口伏击战和三官庙遭遇战、解放莱芜城战斗、蒙阴战役、沂临边区反"扫荡"战斗、鲁南费县讨匪战役、泰莱边区讨吴战役以及泰安县保卫麦收等百余次战役(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战时期父亲与战友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2年8月27日时任泰山军分区泰历独立营政治委员的父亲带着李兆亭连长和一个班一挺机枪随分区司令员廖容标、分区司令部侦察科长刘锡坤和鲁中军区敌工部部长鲁宝琪从泰山北麓登上泰顶。到达南天门时突然发现远处对松亭那里一群鬼子往山上走来,在廖司令的指挥下,在南天门将该敌全歼。战斗中李兆亭连长活捉了日本天皇皇亲,伪山东省电报局长——间本。1958年上海美术出版社曾出版过连环画《逛泰山抓俘虏》,讲述的便是此次战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逛泰山抓俘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张(店)周(村)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土山集战役、洛阳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台湾计划取消,驻扎在上海吴淞口地区进行海上练兵,准备解放台湾宝岛的26军奉命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批入朝部队。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全体官兵奔赴朝鲜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仁初军长和李耀文政委在研究作战方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告别了已怀有身孕同是军人的母亲,与二姨父、大姥爷、叔伯哥哥等家人和战友们从上海身着华东地区的单薄冬装从吉林临江跨过冰雪覆盖的鸭绿江,奔赴零下三十多度的东线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亲在朝鲜战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入朝后,亲历战场环境的残酷,父亲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此次作战不同以往,可能回不去了,如果那样,你一定要将两个孩子养大成人,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亲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与母亲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31, 31, 31);">1951年3月,26军78师233团1营2连奉命坚守逍遥山,阻击美军向北追击我军,3月25日晚,美军第187空降团抵达我军前沿阵地,拉开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与空降兵作战的序幕,之后的4天4夜战斗里,2连面对美军王牌中的王牌的数度攻击,顽强作战,到阻击战的最后一天,战前160人的2连已经只剩下不到30人,但阵地屹立不动,美空降兵没占到丝毫好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时任233团政委,原沈阳军区装甲兵参谋长陈学祥(时任233团副参谋长)讲:“美军机降在团指挥所后方,因部队都在前面配置后面空虚,张政委命令我率领团机关的参谋、干事、炊事员、公务员、马夫和警卫排前往阻击敌人保护团指挥所安全,经过顽强战斗美军看占不到便宜乘直升机撤走了,粉碎了美军打掉233团指挥所的企图”,成功将其击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解放军战史上首次与机降步兵作战、世界战争史上首次直接使用直升机机降步兵作战的经典战例,被中美两国载入反空降作战教材。我军的教材中记载:“1951年3月,志愿军在旺方山战斗中,首次进行反敌直升机机降作战,使美军机降部队大部被歼,取得了反空降作战的初步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所在的26军78师在抗美援朝凯旋回国后进驻了素有渤海咽喉、京津门户之称的长山列岛,与海军长山水警区合并组建了海军长山要塞(近年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即取材于此),父亲任要塞首任政治部副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京市青年赴长山慰问团与要塞首长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上半年父亲毕业回到长山要塞,下半年父亲奉命率要塞部份官兵赴辽宁锦西(今葫芦岛市),作为部队政委与部队长赵振安一同组建了新中国海军首个导弹部队——“五〇三”部队,并于次年完成了首次导弹发射试验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7月21日父亲从葫芦岛回北京,乘坐由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特别快车,当列车行驶到绥中县境内前卫至高岭镇间,被突然暴发的山洪挡住了去路,列车被迫后退,凶恶的洪水像猛兽般向列车追来。列车党支部书记、列车长张敏媛向全体旅客发出战胜洪水的号召,并号召列车上的全体党员冲在前面。父亲带领车上的官兵配合列车长同全体旅客一起战胜了被困三天三夜的洪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底,父亲调往烟台,参与组建了海军尖端武器人才的摇篮——海军高级专科学校(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父亲任学校首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校部分领导与海军司令肖劲光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往后的20多年中,除在“214”工程指挥部工作2年多时间外,一直从事院校工作,为海军尖端武器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心血和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根据毛泽东主席2月14日的批示,组建“214”工程指挥部,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任总指挥兼政委,父亲任副政委兼下属主要项目“6214”工程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6214”工程是新建项目,建一座核潜艇生产基地,大型军工企业,企业建在九江市瑞昌县下巢湖的大山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部队干部、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及上万名职工进驻了大山里。父亲与“6214”工程潘指挥带领着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在没有山路的情况下,爬上山视察地形,选各分厂厂址。副指挥老红军任选国伯伯岁数较大,每当走累了就拄上一根竹竿。他们坚持先建设工程和职工宿舍后建领导和机关用房,父亲和领导干部们在临时搭建的竹棚内住了近一年。父亲瘦弱的身材,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落下了肠胃病,他依然坚强的在那艰苦的环境一呆就是2年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在任海军试验基地政委期间,因基地部分下属部队分布在东北至海南等多个省市,在司令空缺的情况下,父亲坚持上高山,下海岛深入科研一线和基层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5年,父亲从领导岗位离职休养,回到了故乡山东,定居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离休后,他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和军队建设。离休后有些党史办、报社、电视台前往家中采访,对此,他总是婉拒。有些老战友也建议父亲写写自己的一生,他始终未动笔,对此他常说:“当年我们抗日干部训练班的师生六十余人,建国后只活着三人,其它牺牲的战友就更多了,相比他们,我没有什么好写的,那些战友牺牲时大多数都很年轻,没有妻子、儿女,有些甚至连名字和葬身之处都对不上号,我现在能活着就够幸运了!”为什么不愿写?也许如他所述,也许是因为他不愿回首战争的残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从没有忘记战争年代支持抗战的老乡们,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父亲去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望老房东。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一孙铁民、中间老房东、右一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虽然已离开我们十八年了,但同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我们小时候,父亲、母亲没有用大道理教育我们,而是用真诚的语言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做正直、善良、光明磊落的人”。但他们用一生的言行影响着我们。父亲和我们说:“做官是一时,做人是一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年轻时我对父亲总有一种好奇,父亲言语不多,不苟言笑,可朋友遍布祖国各地,家中客人往来不绝,客人中有父亲的首长、战友、转业干部、复员战士,还有老家的乡亲,哥哥姐姐们的战友、同学。父亲对人真诚、内心和善,为人大方,父亲喜爱收藏字画,遇到知音会把自己心爱的字画送给挚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敬佩父亲的豁达大度!文革时期父亲被打成叛徒、假党员被关押,对那些整过父亲的人,我们作为儿女的内心存有一种怨恨。可父亲没有去怨恨任何人,更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去整过任何人。事隔多年,有位当年父亲专案组的成员到家中看望父亲,临走时含着泪对父亲说:”对不起首长”!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当时你们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懂什么,过去的事别再放在心上,好好工作就行了”。父亲专案组有位蒙古族人,人比较正直,曾三次到父亲那道歉,父亲一直安慰他,但他把专案组这件事始终放在心上,得了忧郁症,他的系政委说;“专案组事他始终放不下,总有犯罪感而忧郁成疾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平反恢复工作后,文革时期有些反对父亲的干部家属找到父亲,请父亲帮忙解决丈夫职务等问题,父亲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一视同仁给予解决,从父亲身上我们学到了对人的宽容与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一生正直、善良、光明磊落,以实待人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也正是因为父亲、母亲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亲爱的父亲您的孙子现已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咱们家现是三代海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去世后回到了他曾经战斗的地方——黑铁山,同他的战友们在一起。父亲这代人几乎都已离开了我们,然而他们身上的坚定信仰和优秀品质我们永远不会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日战争暴发时廖容标伯伯引领父亲走上革命道路,在战火中父亲由一名青年学生迅速成长为真正的革命军人。八十多年过去了,在纪念黑铁山起义八十四周年之际正逢父亲百年诞辰。廖伯伯的后人来看望了父亲,那样的贴心、暖心,情深意长,血浓于水的革命情谊我们永远不会忘。谢谢廖伯伯家的哥哥、姐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敬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父亲的路竖起的心碑是我们前行的路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父亲百年诞辰之际,海邮发行了纪念父亲百年诞辰纪念封、邮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