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生活的村子里,有一个很出名的人物——苏大,苏大出生在七十年代,那个时代的农村孩子,能上学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他是我们村里读书多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但我听说他的时候他已经是镇上人尽皆知的疯子了。</p><p class="ql-block">我幼时喜看书,尤其是一块钱一本的故事,还有三块钱一本的故事会杂志。我常常因看书分不清时间,晚上躲在被窝看,白天看店也看,和母亲上集市又时时停下看墙上张贴的各类广告,凡是那些我所不知道的事,我总缠着母亲问个明白,母亲常常因此感到不耐烦。她觉得我一天正事不做,尽问些无用的,那时我的课业也是中偏下,便引来她的担忧——她怕我天天读书成了一个书呆子,“你可不要天天读书,变成和苏大娃一样的疯子哦!”她做出很害怕的表情,“他就是书读多了,变成了书呆子,现在三十好几了,连自己都养不活!”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苏大,后来因为我对书越发痴迷,母亲就越发频繁地提及他了。我便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苏大娃是谁啊?长什么样子?”我问母亲,母亲说:“就是给你爷爷改棺料的那个苏爷爷的大儿子啊,你认得你苏爷爷吧?就是常常给你拿钱那个。”我认得苏爷爷,但是我没见过他的大儿子,我摇摇头,“我还是不知道谁是苏大娃。”也许因为我不知道的缘故,也或者因为母亲想改变我痴迷阅读而不干正事的习惯,她答应上集市看见苏大的时候给我指。</p> <p class="ql-block"> 果然,有一天我和母亲上集市,我们走到飞龙桥的时候,有一个骑着二八自行车的人面对我们驶来,他一头蓬松油亮的头发,身着一件黑灰色的呢子大衣,一条棕色裤子,裤管上有几处油斑,裤腿还破了口子,掉了些线挂在脚腕边上,脚蹬一双军绿的胶鞋。母亲拉了拉我:“他就是苏大娃,看到了吧?刚刚骑自行车过去那个。”“就是他吗?”我倒不觉得他像个疯子,他看起来是那么潇洒自在,还蹬着自行车呢!那自行车的铃铛在风中“叮铃铃”响,真是酷极了!我也渴望有一辆那样的自行车!我越发佩服他,也越发对他好奇。</p><p class="ql-block"> 我每次问母亲,为什么他会成了疯子,母亲的回答总是他书读多了,读成了书呆子。多次以后,我也懒得再问。后来再了解到他的事情,是我和父母谈学校方面的事情,那时我已经在外乡的镇上上中学。</p> <p class="ql-block"> 我正因为一个同学因为关系而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而感到愤愤不平,饭后我跟父母坐在桌前就这件事展开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件极为不公平的事情,因为被特殊照顾的学生并没有优异的成绩,而对于他的过错老师却还要因为他父母的关系给予照顾。我对这样的事情丝毫不能理解,然而父亲就开口了,“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这样的,古时候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母亲接着说“你没听说过朝中有人好做官吗?”我陷入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能不能改改?这对于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人太不公平了!父亲这时谈起苏大,他点燃一根烟,“你知道苏大娃吧?”他看着我,很郑重,“他比我大几届,在村里上中学时,他的成绩是最好的,并且他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学校。学校通知他,他被录取了。后来开学,他到学校报名,学校却没有他的名字,原因是有几个有钱人的孩子交了高价把孩子送进去了,所以没有名额了,回来没多久,他就疯了。”我一怔,原来苏大曾经是个学习优异的人,原来他是这样疯掉的。父亲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明白,是有人靠关系,走后门,让本该录取的苏大落榜了。父亲又说,“在我们村上,不止他一个人是被别人顶替了。”我听完越发觉得这不公平,都说公平公正,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我愤怒极了。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更努力地学习。</p> <p class="ql-block"> 我初入社会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个问题,好在我运气不错。但我依然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而感到愤懑。直到我和一个同事讨论电视剧《天道》的时候,那时我以为我的格局已经很大了,同事突然问我,“如果你的同学靠关系取代了本该属于你的位置,你觉得这件事公平吗?“,我回答:”当然不公平,走后门又不是靠他自己的本事!“同事接下来的问题令我无法回答,我只得承认,是我自负了。他语言激进;“那么凭什么人家几代人的努力比不过你一个人十几年的努力呢?”我顿时呆住,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我错了,我没办法也不可能驳回他的观点。我开始陷入深思,他说的完全没问题,是我自己的思想太狭隘,我的归错方式不对,我把这种事情归结为社会的错,归结为他人的错,唯独没有归结为自己的错。</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自己没有一个强大的背景就应该努力,为自己的下一代拼一个背景,为家族奋斗,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天地不公,社会不公,这样只会沦为生活的囚徒,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成绩优异的苏大会成为人尽皆知的疯子。《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丁元英说,“扶贫贫不去,杀富富还富”是源于一种“文化属性”,强的文化属性缔造一个强的人,而弱的文化属性束缚一个弱的人,“文化属性”只是丁元英的形容,是他的概述,“文化属性”实际上就是思想和认知,强大的思想和认知会使人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而这种思想和认知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并且父母的思想和认知往往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就是为什么,高成就的人往往会有一个优秀的孩子——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的儿子,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盐田港上市公司董事马陈术先生的儿子,是腾讯公司CEO马化腾;股票经纪人霍华德·巴菲特的儿子,是世界首富,投资家巴菲特;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父母的思想认知,往往是孩子的起点。 </p><p class="ql-block">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首先要改变要成长的是自己的思想认知,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了,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附: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