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实话实说,考大学,我没想到上安徽师范大学。我们那个时代,同学们都向往着当科学家;还有,本地的中学生都不想上本地大学,而想远走高飞,当时响彻云霄的口号就是: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豪情满怀的我和其它中学同学一样,都憧憬着离开芜湖,去外地上学。但我做梦也没想到,1960年我中学毕业时,每个考生都填报两张表十八个志愿,我的第一志愿是中科大,十八志愿是安徽师范大学,但却被录取在安徽师范大学。接通知书时,一想到,当华罗庚研究生的计划泡汤了,想到连大学都得在家门口上,到外地好好见识见识的想法都实现不了啦,心里真不是滋味。不过当我知道,自己髙考成绩很好,省主要领导指示,把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留在安徽,建设好安徽,心里要好受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竟是年轻学生,好转弯。进入安师大后,紧张的学习任务让我们感到新鲜,我和我的大部们同学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投身到大学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对学校的感情也就逐渐好起来了。记得刚入学那年,学校举办舞会,还真吸引了许多爱好跳舞的男女同学;以后掀起学习毛选的热潮,同学们的政治热情更是大大激发起来。而我,当时当了班长,又想着努力学习,总觉得自己是个学习料子,耽误了太可惜!但有两件事,对我刺激很大。一件是,我的学习成绩在那个可能是安师大曾经拥有最多一届学生的安师大(至少有400到500人)中姣姣者,但和两个犯过错误而重新上学的两个学生,特别是一个姓伍的学生相比,我觉得差了一大截!二是到大二或是大三学习实变函数(真是很难的学科),我考试分数居然游走在六十分左右。千万别怪教课的老师,这位已故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实际是讲课好听懂,题目太难做了啊!也正因为如此,我到深圳认识尚强后,对他十六、七岁就解出我们这些大学生都不敢问津的几何习题集,怎能不佩服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老师当过研究生、博士的很少,我的老师中,好象几乎都不是。但他们的水平很高、课教得很好、对学生非常负责任,对我当教师影响很大。后来很常时间一直保持联系的有王慕三、杜广麟、甘璧如老师等。记得我三十五岁,最后一次考研究生,考得是我的母校,考前的一个晚上,我还去了杜老师家问问题。后来考得还不错,据说已经调档,准备录取,但最终因中央有通知,英语必须过55分,而我以前学的是俄语,自学英语不过关,只考了48分,最终与研究生失之交臂,至今感到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大学不久,国家出现了困难,但对大学生还是相当照顾的。即便如此,学生旳身体不如以前,有时不能正常上课。考试到了,怕这些学生过不了关,老师还到宿舍帮学生补课,十分令人感动。更有趣的是,在那个重点学校下迁的七十年代,我已到东方红中学任教,由于缺老师,母校安师大根据芜湖市请求派老师到我们学校支教。那师生并肩作战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甘老师也来了,她经常拿着一个本子记载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连我都自感不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师大四年的大学生活太值了,我的心智得到健全、阅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那几年遇到的事太多太多,特别是包括挫折,但我挺住了。亳不夸张地说,这一切归功于我的大学母校的教导。我怎么能不感谢我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我在一中工作的八个年头中,中学的各项教研活动,竞赛活动层出不穷,离芜湖一中仅仅几步之遙的我的母校便成了我们开展这些活动的很好帮手。不仅如此,由于安师大是安徽资格最老的学校,在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地位不可小觑,全国各高校中都少不了安师大毕业后分去工作的老师,也有直接调过去的老师,有的还当上了名大学的校长,记得那时华东师大的一名副校长就是安师大过去的。种种原因,全国各高校和安师大的联系都很紧密,对此,我们芜湖一中受益匪浅。以数学为例,那些中国顶尖的数学家单蹲、苏淳、严镇军到安师大学术交流,师大常安排我们芜湖一中的老师、甚至学生和他们见面。安师大中文系专家在全国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不用说,他们也常常给芜湖一中很大的帮助。再就是,芜湖一中的中青年教师基本上是安师大分来的毕业生,他们在芜湖一中是顶樑柱。总之,芜湖一中能取得成绩,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离不开我的母校安师大。为此,我在一中时就十分感谢我的母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进入深圳和广东的安师大毕业的教师越来越多,这些老师在各自的学校,競競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赢得了深圳的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尊重。一些学校还直接联系安师大,调入毕业生。以致于广东有些地区,从骨干老师、校领导乃至各级教育局导都有不少安师大毕业生;其实,来深圳的安师大校友,不只是来教书的。他们中不少人在内地从事政府、新闻、公司、制造业等方方面面工作,随后到深圳得到更大发展,也很快成绩卓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来,对远离安徽家乡来到改革开放前沿的我们这些学子,母校的领导十分关心,他们常来深圳、广州看望我们;在广东省安师大校友会正式成立后,学校领导更是每年都来参加校友活动,给予帮助、支持和慰问。母校有活动,校友也积极参加。就我而言已经飞往芜湖参加建校80、90周年两次校庆,受到母校热情按待。</p> <p class="ql-block">对于母校,远离家乡的我们一直也是十分关心的。我们的母校既然是安徽省最古老的大学,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却不是国家的985、211大学。对此,心中有数的我们并不为此懊恼,因为我们十分明白,就从母校毕业士在中央到地方各个关键岗位比比皆是,对国家做出了很大貢献,名份不名份也就不那么重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单是疫情以来,和母校相关的捷报频传都会使我们兴奋不已。疫情开始后的2020年,我们就看到报导:安师大生物系毕业生安徽师大生物系82级校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严景华,带领团队研发了新冠病毒疫苗,为抗击疫情作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报导,在2021年7月31日的东京奥运会女子800米半决赛第三小组比赛中,来自安徽宿州的安徽师范大学学子王春雨凭借超强的技术、强大的身体心理素质,与多位世界顶级选手同台竞技毫不畏怯,以1分59秒14的个人最好成绩冲过终点线,成功晋级女子800米决赛。她创造了中国田径在奥运会首次进入该项目决赛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川,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92 届毕业生,99年调入深圳成为深圳商报记者。他在疫情期间,写成的第五本书出版了。而这本经过廿年心血实地考察写成的书,成为献礼深圳特区40周年重点图书。《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2020年8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以《湾区“驯水”写传奇——深圳拯救城市母亲河纪实》为名,刊发于《中国作家》纪实版2021年第3期。该书入选了“2020深圳市第七届重点文学作品扶持”,获得“深圳市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目前,以该书为蓝本的四集电视纪录片《茅洲河》(暂名)正在紧张摄制之中,计划2021年底在央视纪实频道与观众见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深切地感到,母校所取得的成绩既是我们这些学子的荣耀,也是对我们的鞭策!请母校放心,我们此时此刻,不仅要表示对母校的谢意,更要表态:将在深圳这块热土上,继续牢记母校的教诲,继续前进,永不停步!</p> <p class="ql-block">受当时已94岁老校友,著名军旅诗人、书法家、收藏家谢超元的委托,赠送母校书法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