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近日因杭州疫情严重,出省旅游可能会有被他人嫌弃、甚至会有被外省拒绝的风险,在家一想,杭州有那么多历史文化资源,为什么不去认真的欣赏和记录,灵感来了,拿起相机用了2天的下午去西湖北山街采集具有代表性建筑和风景,通过拍摄和查询资料了解了北山街古老建筑物的历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杭州·西湖景区·北山街,这里的一溜“梧桐湾”在不经意间慢慢变了颜色,它总是在时光的轮回中,悄悄地“偷换”青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深秋初冬的西湖也是最醉人的季节。 “窗对西湖,门朝孤山”——这是一个极致的杭州栖居梦想。民国时期,多少名门权贵、文人雅士,都挤破头要在北山街置套寓所,蒋经国、张静江、一代报人史量才和沈秋水、画家黄宾虹……这里的每一栋房子,背后都是厚重的历史。北山街这片风水宝地从民国至解放后传奇人物迭出,犹如浸润在中国历史画卷之中的一首长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吴延爽始建之,为九级。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和尚永保师叔,简称“保叔”,募缘十年,进行重修,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石函路6号别墅(蒋经国旧居),地处北山路断桥交叉路口,建于民国时期,为二至三层清水清水砖建筑,红色木窗,现为民居。旧居为20世纪30年代所建的西式二层砖木结构别墅建筑,由南、北两幢楼组成,清水砖外墙。主楼楼上有天桥走廊与北面副楼相通。副楼呈“L”形,规模小于主楼。抗战胜利后,蒋经国曾携妻蒋方良及儿女寓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13号浙赣铁路局旧址。迈过眼前的青条石台阶,这栋三层的青砖小楼就是一号楼了,它位于院子的东南边,楼前左边墙角,嵌着一块约一米长、六十厘米宽的黑色大理石碑,上面竖刻两行字:“浙赣铁路局办公旧址 公元一九三四年”。</p><p class="ql-block">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诞生在北方,是由詹天佑在1909年带领建造的,第二条就是我们今天提到的浙赣铁路线,它出现在南方,以钱塘江边的西兴为起点,横跨浙江腹地,最终至江西的玉山,这是浙江人以自己的财力建造的一条铁路。当时,在浩瀚的钱塘江边,萌生造桥念头的我国著名铁路专家杜镇远几次去信给留美的老同学茅以升,他在信中说,“浙赣铁路已由杭州通至玉山,一两年后就可通到南昌;全省公路已达三千公里,正向邻近各省连接。正如钱塘江一水,将浙省分成东西,铁路、公路无法贯通……在钱塘江上兴建大桥,现在时机成熟,……”接到这封不平常的来信,茅以升激动、兴奋,即刻启程奔赴杭州。于是举世瞩目的双龙:浙赣铁路和钱塘江大桥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浙赣铁路局旧址的故事了,随着岁月长河的流逝,这条铁路历经沧桑几乎贯穿了人类整个近代工业化历程,以其庞大的运输能力成就了一条钢铁大动脉,在这里,似乎看见那旧时的日光月影,穿过岁月列车,呼啸而来,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回味。</p> <p class="ql-block">北山街27号夕霞小筑</p> <p class="ql-block">青竹民宿</p> <p class="ql-block">北山街32号坚匏别墅</p><p class="ql-block"> 坚匏别墅又名小刘庄、小莲庄,为清末民初江南巨富刘锦藻所建,因刘锦藻晚年号“坚匏庵”得名。别墅坐北朝南,依山傍湖,平面呈不规则形状。20 世纪30 年代,坚匏别墅曾是国民党要员、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布雷的官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山街33号葛岭</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34号如庐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是一幢典型的西湖山地别墅,原为上海增裕原料号老板林九如寓所,故名“如庐”。民国三十年(1941),主人在原先三间破屋的基础上,改建成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中式平房别墅。如庐院墙采用中式风格,偏西南墙面开石库门,门楣上镌刻“如庐”二字,门前有石阶通北山路。</p> <p class="ql-block"> 北山路35号原为海盐望族徐家产业,徐家是清代的世家大族(兵部尚书徐用儀),后来称为“海盐馆”。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孙传芹曾在此居住。解放初期,这里一度是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的校舍。2010年由顾家家居修缮并传承,作为全球家居文化交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 北山路36号省庐,省庐建于民国二十年 (1931),主人是王丰镐。王丰镐(1858-1933)上海县人,字省三,省庐取其字命名,曾任浙江洋务局总办,浙江交涉使等。王丰镐退出政坛后,一度经商办学往来沪杭两地,故在两地置有多处产业,省庐即为其中之一。省庐后改称“竹隐庐” 辗转他人之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山路37号毓秀庵,毓秀庵建于民国初年,原为富家大户的私家庵堂。</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40号抱青别墅,抱青别墅建于民国时期,为三层西式砖木结构楼房。曾作为1929年西湖博览会工业馆的第四会馆。</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41-42号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1929年,浙江省主席张静江主持举办第一届西湖博览会时,特意为博览会新建一部分展馆,工业馆即为其中之一。工业馆旧址梁架结构采用工业建筑形式,风格独特。其平面布局像一个巨大的“口”字,故又称口字厅。2003 年整修后建成西湖博览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43号王庄,王庄始建于 20 世纪20 年代,最早的业主是北京人李国筠,后转让给上海金融界知名人士王晓策,因此更名为王庄。1929 年曾辟为西湖博览会工业馆的第二分馆。20世纪30 年代中期,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寓居于此。1936年,国民政府任命签可桢为浙江大学校长,校长交接仪式便在这里进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葛岭路17号玛瑙寺,玛瑙寺原本称为「玛瑙宝胜院」,由五代吴越王于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在孤山玛瑞坡创建,并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迁建到现址。玛政寺创建八百多年来,历经多次的毁损和重建。为了重建玛瑙寺美丽的庭园景致,2004 年由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建设指挥部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修缮,终于成就今天的西貌。</p><p class="ql-block"> 连横纪念馆位于玛瑙寺,于2008 年12 月18日建成开放。占地面积 9139 平方米,建筑面积 2600 平方米。1926-1927年。(台湾通史》作者,爱园史学家连横,曾居住于木寺研究整理文史资料,并留下“一春旧梦散如烟,三月积花落酒船。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诗句,与马瑙寺结下渊源。</p><p class="ql-block">连横纪念馆使用寺院原来的厢房作为展示空间,分别从不同面向介绍台海的自然、历史与人文概况。包括7个常设展厅,分别是台湾自然环境厅、台湾历史文化厅、两岸文化交流互动厅、连横先生事迹厅、台湾人物志厅、台湾传统工艺厅及合湾现代工艺厅。2010 年增设雅言图书馆,收藏有关台湾自然、历史和人文等方面的文献与图书,为游客提供闵读服务。泉清居饮茶室,为游客提供具有台湾特色茶点与美食,是游客休憩品茗的好去处。为丰富展览内容,连横纪念馆也定期举办两岸文化、艺术、科技等交流互动内容的展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连横纪念馆位于玛瑙寺内,连战的祖父、《台湾通史》作者、爱国史学家连横,曾居住于该寺研究整理文史资料;其父亲也曾来此省亲。现如今连横纪念馆运用玛瑙寺原来的厢房来展示台湾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山街44-49号菩提精舍,菩提精舍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为 24位沪浙商界名流以佛教信徒的居士身份筹款建造而成,以此作为念经礼佛修身之地。后菩提精舍经多次转卖,曾分别是信宜药厂、康元制罐厂的产业和宿舍。</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杭州市历史馆(菩提精舍大院)</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杭州市方志馆)于2020年5月20日经过中共杭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正式合并,分为北山馆区和望江馆区。北山馆总占地面积约3100㎡,馆藏红色实物达到5000余件,展出600余件。设有“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展厅,突出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杭州作为“三地”“一窗口”省会城市的政治担当。</p> <p class="ql-block">北山街51号民宅</p> <p class="ql-block">北山街变电站</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58号杭州新新饭店,新新饭店前身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由上海最早连锁企业“何锦丰洋广杂货号”老板何宝林(宁波鄞县人),在东楼旧址上陆续建成中、西式楼房三幢…..称为何庄。1909年董锡赓发现商机,与何宝林之子何积藩合股在何庄开始接待宾客,1913年设计完成英文为“THENEWHOTEL”、中文名为“新新旅馆”的店牌。而后董锡赓独自经营,并于1922年建成一幢五层高楼(现称中楼),冠名还是“新新旅馆”。</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59号秋水山庄,秋水山庄建于 1932 年,是我国报业巨子,上海《申报<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总经理史量才仿《红楼梦》“怡红院”格局而建,以其妻沈秋水之名命名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式建筑。1934 年后沈秋水将此捐给社会福利院。建国后,曾一度作为工人疗养院。现为新新饭店的一部分,是杭州重要的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山街60号招贤寺旧址,招贤寺旧址最早始建于唐代,元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十五年(1676)始由僧人起钢募化重建,改名清隐庵,后复旧名。光绪二十七年(1901),寺内供奉绚旬玉佛,又称“玉佛寺”。民国十八年(1929)西湖博览会期间,招贤寺曾辟为“交通部临时电信所”。始建于唐,毁于元末,清康熙十五年由僧人起纲募化重建。是一幢传统大屋顶中式风格的三大殿。</p> <p class="ql-block">北山街84号西湖山庄+5·4宪法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区·国宾气派的西湖山庄,位于北山街84号。这片风水宝地从民国至解放后传奇人物迭出,犹如浸润在中国历史画卷之中的一首长诗。现在西湖山庄是浙江省国宾接待中心的省内第三家国宾馆,并致力为宾客提供国宾级礼遇,这里也是市民举办婚宴活动的好场所。</p><p class="ql-block"> 杭州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于2016年12月4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正式建成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作出重要指示。,</p><p class="ql-block"> 北山街馆区所在的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是毛泽东主席当年在杭州起草宪法时的办公地,有一幢平房和一幢二层楼房,建筑面积共756平方米。展出了《西子湖畔制宪奠基》基本陈列,由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个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五四宪法从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让当年制定宪法的光荣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北山街66号</p> <p class="ql-block">北山街78号杭州饭店(杭州香格里拉饭店)</p><p class="ql-block"> 杭州饭店的前身是凤林寺,俗称喜鹊寺。唐代长庆初,佛学精深的圆修禅师来此修行,一直居住在寺院内的一棵大松树上,因有喜鹊构巢其旁,顾被称为“喜鹊禅师”。</p><p class="ql-block"> 凤林寺经历宋、元、明、清及民国,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5年,凤林寺才全部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1956年,因对外交往的需要,在原北山街凤林寺、蝶来饭店旧址一带,兴建了“杭州饭店”。饭店由宾馆和礼堂会议中心组成,承接了大量的国事接待任务。</p><p class="ql-block"> 1984年10月,浙江旅游集团与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合资。1985年,在饭店礼堂三楼举行招待酒会。</p> <p class="ql-block">北山街80号岳庙</p><p class="ql-block"> 岳飞墓,亦称岳坟,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 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保存到现在。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按南宋建筑风格全面整修 ,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 1961年岳墓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