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项】第15、16节:蓦然回首阑珊处

謝弦熹

工具:<br>兼毫笔数支(大中小)、小鸿毛笔、墨汁、生宣45cm·34cm、笔洗、铅笔、小瓷碟若干、颜料:朱砂、三绿、钛白、藤黄 1、从整个画面的构图来看,人物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需要同学们较准确的把握住画面中的形体结构。<br>2、打型时,先以几何形体概括出人物轮廓。人物的头部在画面的中心偏上位置,整体的感觉仿佛向后回望一般。头部向身体微侧,注意面部的透视变化对五官的影响。<br>3、今天画的案例主体人物的头面尺寸已经接近真实人体头部的一个大小了,所以刻画的时候,相对于之前所画的人物,表现要更加的细腻。具体到结构上,就可以把一些细节画的更加丰富。比如眼部的结构,上眼睑的厚度,就要用线条表现出来,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要细致体现出结构。画的时候可以先以偏淡的墨色入手,这样就有调整的余地。<br>4、整个画面选取兼工带写的技法,人物的面部刻画的时候要细心、有耐心。衣物和头发用相对写意的手法表现出来。<br>5、染色时,本节课教给大家用颜色塑造人体的方法,比我们平时用的染色方法更加细腻一些。把西方的观察方法、设色方法融汇到咱们传统的表现方式里,使人物的写真性更强。头发与衣服则分别用赭石花青染色,相对写意。<br>6、之前简单给同学们介绍过。五代两宋时期梁楷等人强化了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特色,进一步进行了以意写形的探求,他们的作品追求高度的形神兼备的境界,使人物画更多的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进而调整主观与客观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大胆的以更多主观的人文式情趣、情感和意愿,去提炼、取舍、夸张、想象、改造和强化所描绘的对象。经过他们的探索,在最初的粗笔型基础上又开拓了写意型中国人物画表现上的一个新的审美时期,使中国人物画开始了一个意笔与工笔并行发展的新阶段。元代一笔人物画坛中没有出类拔萃,如梁楷那样富有创造性的画家,但也吸收和继承了宋代画家的部分成就。到了明代时期。比元代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明代的许多人物画家尝试山水花鸟画家。虽然有的在人物画上创造性不多,但由于其绘画上的全面成就,在历史上的地位仍然是比较高的。就比如说,唐寅,仇英,周臣,沈周,徐渭,陈洪绶等等,因为这些画家大多修养全面,所以其他的画种功底也比较深厚,因此作品意境深远,人景交融,能浑然而成一体。到了清代,人数颇多,其中有创造性较大的扬州画派,以及清末大画家任伯年。扬州画派大都是诗书画印,人物山水花鸟全面发展的多面手。其中以人物为主的画家有罗聘,黄慎,高其佩,闵贞。<br>7、纵观我国古代意笔人物画的历史的话,中唐以前是粗笔型为主的状态,形成壁画,绢画最初的繁盛期,那么再从唐宋到清历时千年,头和尾是高峰。中间的元代不如明代多彩,那么具体的原因也给同学们讲过。如果从意笔人物画发展的贡献而言,个人认为应当首推梁楷和任伯年,梁楷具有启示和开拓意义。任伯年是中国绘画史上写着能力最强的画家之一,为当代中国意笔人物画时代性的演进奠定了重要基础,到如今何家英先生的人物作品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