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1班小竹子中队“冬至”项目化学习

帅帅

年级学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年级语文</p><p class="ql-block"><br></p> 作业名称及设计者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体验冬至(黄帅帅)</p> 作业类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实践性与语文学习</p> 作业简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通过多种习俗的体验,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冬至”。</p><p class="ql-block"><br></p> 核心知识和目标 <p class="ql-block">1.搜集关于冬至的知识,了解冬至的由来。</p><p class="ql-block">2.通过多种方式体验冬至的习俗。</p><p class="ql-block">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p> 前期准备 <p class="ql-block">1.班级组织冬至主题班会课。</p><p class="ql-block">2.学生分组,完成计划表。</p> 做汤圆•吃汤圆 <p class="ql-block">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南方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冬至温州最盛名的“卵汤滋”小朋友们最喜欢了,细腻糍糯的汤圆裹上黄豆粉特有的香味,咬一口,里面满满的黑芝麻流心随之流入口中,黑芝麻香充斥着整个齿间,美味至极。</p><p class="ql-block"> 从小我们就是“吃了汤圆长大一岁”的说法长大直至成年,这样的说法代代相传,如此美好的传统节日,孩子们每次都是迫不及待地吃汤圆,他们希望自己快快长大。</p> 画九 <p class="ql-block">  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p><p class="ql-block"> 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p> 写九 <p class="ql-block">写九,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p> 数九歌 <p class="ql-block">冬至"数九”的习俗,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时期梁朝宗懔所着《荆楚岁时记》,“九九歌”的产生和流传由来已久。</p><p class="ql-block">传统的数九口诀:</p><p class="ql-block">一九二九不出手</p><p class="ql-block">三九四九冰上走</p><p class="ql-block">五九六九沿河看柳</p><p class="ql-block">七九河开八九雁来</p><p class="ql-block">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p> 赠鞋袜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魏国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言:“亚岁迎祥,履长纳庆。”</p><p class="ql-block"> 旧俗中无论南北,都流行这一风俗,寓意“阳生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于亿年。”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p> 其他形式 项目化学习总结 <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了蕴含在冬至节气的民俗文化,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相信每个孩子一定会将传统习俗铭记于心,积极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传承华夏习俗,争做劳动少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培养新时代好少年!</p>

冬至

汤圆

九九

填充

笔划

习俗

古有

消寒图

数九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