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印象(上) 1:时间:2021年9月10日,我们坐班车到达了娄山关镇。<br> 2:班车又开到景区下客。景区因为去观景台(看苍山如海)的公路塌方了,要50块的交通车费只到得娄山关,故收30块。 3:年轻时的主席雕像。 4:雄伟的大娄山山脉一角。 5: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 6:广场上的红军浮雕与雕塑之一。<br><br> 7:广场上的红军浮雕与雕塑之二。 8:广场上的红军浮雕与雕塑之三。 9:磡上用兵如神的主席雕像。 10:当年的战场,如今已经是绿油油的青山了。 11:上坡、沿路左转弯,磡上是一块巨大的主席诗词 “西风烈”手书,搞活动的是贵州省税务干部学校“四史”教育专题培训班。 12:悬崖峭壁上的娄山关三个字。 13:照相要排队。 14:贵州税干校搞活动的人员。 15:娄山关外,蜿蜒下山的公路。 16:娄山关关桥头的古炮台。<br> 17:过娄山关关桥。 18:关桥垛口看关外。 19:关桥垛口看关内。 20:过关桥即爬山,山坳有一座遵义大捷纪念碑,这是背面。 21:张爱萍题词。西江月·遵义大捷 张爱萍 <br>抢夺娄山天险,直下遵义月明。<br>鏖战竟日老鸦岭,援敌两师丧尽。<br>长征首获大胜,转战历数艰辛。<br>欢声动地如雷鸣,远望万山横亘。<br><br> 22:纪念碑下部,纪念遵义战役四十七周年,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一九八二年元月。张爱萍题。 23:婁山關戰鬥簡介:婁山關,川黔道上天塹,雄關險隘,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br> 遵義會議以後,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四日攻佔桐梓,二十五日,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率部攻打婁山關,上午九時在紅花園與黔軍第六團遭遇,敵且戰且退至南溪口,搶佔關口東側制高點點金山一線,憑險頑抗,三軍團的十三團發起對點金山高地的強攻,與敵激戰在點金山大尖山一帶的山梁上,反復爭奪陣地,于黃昏前佔領了點金山大尖山高地,控制了關口,與敵對峙在山口一線。<br> 二十五日晚,中央軍委命令三軍團的十一團從東側遠處迂回板橋守敵十五團,斷敵退路,一軍團的一個團在關東側的石炭關打增援之敵第十團。<br> 二十六人清晨,盤踞在關南之敵,借滿山濃霧瘋狂反撲,妄團奪回失去的陣地,中央軍委命令三軍團的十二團接替十三團正面迎敵,十三團十團包抄關南黑神廟之敵,敵沿公路向關口組織集團衝鋒,在紅軍正面出擊,左右夾擊之下,敵全線崩潰,愴惶南逃,紅軍乘勝追擊,擊破敵高坪董公寺防線,于二十七日佔領遵義。<br> 婁山關戰鬥,紅軍擊潰黔敵四個團,為遵義大捷奠定了基礎,是遵義戰役關鍵性的一仗,是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 24:山坳里的紀念碑。從我拍照的小路上山,上去就是婁山關的小尖山戰鬥遺址了。<br><br> 25:巍巍婁山關,關前是一條大道通關來。 26:巍巍婁山關,關後是一條大道轉彎去。 27:小尖山戰鬥遺址的石刻。<br><br> 28:在小尖山陣地掩体前留個影。 29:有寶塔與亭子的大尖山。 30:通往大尖山的吊橋。 31:走過吊橋。<br> 32:回望小尖山橋頭。 33:吊橋的名字為“長空橋”。<br><br> 34: 這裡看得到山谷公路邊的“西風烈”詩詞碑。 35:小尖山紅旗飄。 36:打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旗幟過“長空橋”。<br><br> 37:穿過好大一片水杉林就下山了。 38:往上看是水杉林的天空。 39:單位搞活動的人群。<br><br> 40:又回到了婁山關浮雕廣場。保安要我們等景區送客的車下去。 41:半小時過去了,沒有一部車上來,乾脆自已走下去算了。 42:拐了一彎又一彎,搞不清前面還有好多彎。<br><br> 43:路邊的小花,經查叫“女萎”,清熱利水,活血通乳。用于濕熱癃闭,,水肿,淋症,翻血氣不和,少乳,……。 44:小分隊抄近路拱“籬笆墻”,我斷後。 45:還有咯高的階梯要下。看说明,这里喊“百丈梯”,上下高差80米,台阶365步。 46:路邊的古將士不曉得是哪個?腳痛也就懶得去看了。<br> 47:小分隊走頭的已經到婁山關戰鬥遺址陳列館了。 48:陳列館大廳。<br><br> 49:陳列館前言。 50:楊應龍的播軍在婁山關全歼四川進剿官兵圖。 51:清代西南巨儒鄭珍對婁山關題咏寫到: 山勢西來萬馬奔,大婁一勒九旗屯。天隨路入藤蘿峽,人共雲爭虎豹門。舊日劉兵此飛過,六年黔國任翻傾。黃心無複將軍樹,空逐流移泫石根。<br><br> 52:清代西南巨儒莫友芝在《郘亭遗诗》里写到: 大樓高壓萬峰巔,鳥道才容一線穿。豈料養痈成內潰,翻令天險等虛傳。翦除勁旅勞三省,通塞殘籌費五年。始信大刀功第一,當時斡腹竟爭先。 53:晚清著名外交家、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黎庶昌在《丁亥入都紀程》里對大婁山寫到: 山極高大,群峰崱屴,連綿不斷,橫亘數百里,……實不能指屬何峰。自黑神廟上至關門,非甚陡峻,惟立關門下瞰,則深壑中,線路如蛇,陰森可畏。 54: 遵義歷史文化名人趙乃康等編纂的《續遵義府志》,對大婁山這樣叙述: 山勢綿亘,橫蹲遵(義)、正(安)、桐(梓)、綏(陽)數百里之間……猶北之太行,南之庾岭也。<br><br> 55: 川黔道上的形勢的險恶,真夠得上崎嶇鳥道,絕壁……觸目都是奇異的高峰……三峰之間有兩條深溝,只能聽見水在溝內活活流動,卻望不到半點水的影子。中間是一條一兩尺寬的小路恰容得一乘轎子的通過……從這山到那山,看著宛然在目;但中間相距著是幾百丈寬的深壑,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對面。甚至於最長的路線,從這邊山頭出發是清晨,到對面山時已經是黃昏時分了。——蹇(讀做見)先艾《在貴州道上》 56:翻拍婁山關圖片。 57:一九二九年,周西成主政期間修築了第一條貫穿川黔兩省的公路,圖為涼風啞七十二道拐。<br><br> 58:民國時期貴州省主席周西成。 59:婁山關舊碑。 60:一九二六年九月,川黔公路開工前,周西成從香港買來了(拆散运回再装配)貴州省的第一輛汽車。(上完)<div>2012年12月26日</div>